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汐 武汉报道 “推进综保区铜精矿混矿业务,对于增强湖北省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可靠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能够助力黄石加速打造‘华中铜谷’,促进省内接卸港向物流港、贸易港的转型升级,加快湖北省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2024年湖北两会期间,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师范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杨伦提出关于支持综保区铜精矿混矿业务,打造高质量铜产业链供应链的建议。
杨伦认为,国有大型铜冶炼企业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开展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既能减少在海外开展混矿业务所增加的第三国报关、仓储、二次转运等物流环节费用,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冶炼厂的效益水平,又能在自主、自控的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利用。
但目前,湖北综保区铜精矿混矿业务仍面临诸多难点。一是争取海关总署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铜精矿保税混矿内陆试点方案海关总署仍在讨论中,湖北省成为第一批内陆试点,开展保税混矿需要进一步争取海关总署的政策支持。二是传统入境检验监管模式的创新度不足,与取得混矿试点资质的沿海省份相比,目前湖北省针对保税混矿的监管仍为传统模式,特别是在矿源备案、入区监测、加工监管、出区检验和使用监管上,存在审批流程复杂,入境检验放行时间长等问题。三是各有关部门围绕混矿业务协同度不足,综保区开展铜精矿混矿业务,涉及政府海关、商务、生态环境、海事、港口等多个部门,容易出现各部门印发各自的监管方案,独立制定混矿场所验收细则,金融政策支持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杨伦认为,武汉海关应积极争取海关总署的进一步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内陆地区扩大铜精矿保税混矿业务试点,力争大冶有色铜精矿保税混矿项目成为内陆第一个批复的试点。同时,要进一步创新入境检验的监管模式,针对“保税混矿”业务,由传统的入境检验模式,创新为“国外矿源备案+入区监测+加工监管+出区检验+使用监管”的“五位一体”检验检疫监管模式,便于海关部门对“保税混矿”业务实现有效监管。
“此外,要进一步围绕混矿业务推进协同合作。明确部门的职责,构建联系配合机制,共同推进大冶有色铜精矿混矿业务,积极延伸湖北省铜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杨伦表示。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11402-0.html湖北两会丨湖北省政协委员杨伦:打造高质量铜产业链供应链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