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日前,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发布《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广东有深圳、广州、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头共计10个城市入榜,入选城市的数量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前列;尤其是在前三名的城市中,广东占据两席。
根据《报告》,广东入榜城市可分为跃升期、扩张期、发展期、起步期四个阶段,头部效应突出;但相比于山东、江苏,广东城市的发展均衡性有待提升。
深圳、广州两市已多年位列前三甲。究其背后的原因,制造业发展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成长,在保持制造业支柱地位的同时三次产业结构更为多元均衡,“两业融合发展程度领先”是广深相比于佛山、东莞等扩张期城市的另一项突出特征。
处在不同制造业发展阶段的城市,位次稳定性也存在较大差异。“跃升期城市位次变动性明显低于其他阶段。”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刚解释,主要原因在于城市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水平不同,“对于广深等跃升期城市,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在带动周边区域提升产业链韧性方面发挥大城市担当”。
在本次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榜单中,广东共有10个城市跻身其中。同2022年的榜单对比可发现,除深圳、广州仍分别维持第一名、第三名的位次,以及佛山向前进步一名之外,其余7个城市整体呈现名次下滑的趋势。
“这主要同大部分城市先进制造业规模优势尚不明显,且先进制造业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完整性偏弱等因素有关。”陈刚表示,这导致先进制造业发展韧性较差,作为外向型经济,更容易遭受今年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影响。
基于这一现状,为破解制造业韧性不足、经济贡献减弱的问题,今年以来广东再度提升了对实体经济的重视程度,突出“制造业当家”,提出“到2027年的5年内,广东着力将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到35%以上”。
横向来看,各省在入选城市数量方面差距较大,山东、江苏分别有13市入榜,入选城市数量并列第一;广东以10市紧随其后,且在前三甲中包揽了两席,呈现明显的头部效应。但相比于江苏省13个地市全部进入榜单,广东省入榜城市仍主要来自珠三角,粤东西北地区仅汕头入榜,制造业发展均衡性尚有待提升。
据悉,榜单评选的指标主要是创新能力、融合发展、经济带动、品牌质量、绿色集约5个维度。其中,创新活力是入选百强市的最重要特征之一。
数据显示,目前榜单中的百强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共计28.5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71%;2022年,百强市PCT国际专利授权量为1.1万件,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三。这同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地域分布不均的情况相一致。
具体到广东,全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9万家,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研发人员、发明专利有效量等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尤其是,深圳已三年蝉联榜首,2022年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81%,国家创新型城市连续4年全国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2021年的报告,今年赛迪顾问先进制造业研究中心针对百强市提出的建议,在继续强调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引导、支持生态主导型企业跨区组建创新联合体”。事实上,目前,广东已拥有5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4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企业+联盟”模式打造了集企业、院校、投融机构等于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圈。
在经济带动层面,广东和江苏两省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占全国比重超过一半,覆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基于业已形成的集群形态,广东还在推进数字智能、绿色低碳转型,由政府牵头进行“数字化诊断”,推动江门新会造纸、佛山陶瓷等一批集群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
但在品牌质量方面,山东和浙江两省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均超过100个,江苏百强市拥有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超90个,广东尚有待提升。品牌质量相对弱势也同广东今年备受冲击的“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相关联。
此前,聚焦传统消费品工业,广东已提出“数字三品”行动,推动健康食品、智能家电、家具、纺织服装、化妆品、玩具等“广东制造”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今年10月,《广东省全面提升制造业质量品牌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又将重点转向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提出培育公共品牌、集群品牌效应,并加快培育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品牌。
根据《报告》对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划分的四个阶段,深圳、广州处于跃升期;佛山、东莞等第4至第26名的城市处于扩张期;珠海、惠州、中山等第27至第60名的城市处于发展期;江门、肇庆、汕头则处于起步期。
就广东省内部百强市的分布情况而言,仍存在地域不均衡的问题。10个入榜城市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作为唯一入榜的粤东西北城市,汕头今年10月印发的《汕头市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的实施方案》首次提出建设“制造强市”,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604.07亿元,同比增速为8.7%,高于全省水平。
同时,作为起步期梯队的城市,汕头已具备传统优势产业基础,“三新两特一大”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发挥着强支撑作用。接下来,其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完成向发展期城市的“第一次跨越”。
惠州、中山等发展期城市在部分产业领域已具备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接下来需要在产业创新能力方面持续加码,实施创新驱动引领,建设强有力的创新载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扩充创新人才队伍。
以惠州为例,该市已在新型储能产业领域凝聚了优势基础,形成囊括了电池制造设备、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电池回收利用、电源管理、储能系统集成等的产业闭环,并成长出亿纬锂能、德赛西威、欣旺达等一批“链主”。目前惠州储能产业研发人员过万,惠州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联合体”相继成立。
东莞、佛山则是处于扩张期的城市,目前已形成扎实的制造业基础,拥有多条完整产业链。对此,陈刚解释,作为全国唯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佛山近年大力招引新兴产业。得力于前期的先进动能培育,其部分行业已开始显现规模效益和比较优势,今年前三季度,佛山先进制造业增长7.1%,其中新材料更是达到13.3%,“具备规模效益后,整个产业都会发生质的提升,佛山恰好处于这一阶段”。
对比发现,莞佛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7.4%和73.2%;跃升期的深广这一数值却分别仅为38.3%和28.2%,这意味着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等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使城市能够在维持制造业支柱地位的同时提升经济结构多元性和安全性,营造成熟环境机制、提升两业融合度成为第三次跨越的重要内容。
此外,在跃升期城市与起步期城市之间,互动性正逐步增强。以广佛肇工业园、深汕合作区、深江产业园等为载体,肇庆、江门、汕头等已成为广深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这有助于起步期城市进一步获得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起步期与发展期两阶段名次变动最为剧烈,尤其汕头出现近10名的名次下滑,相关城市爬坡过坎难度大;相比之下,跃升期阶段的城市名次则最为稳固,维持着去年榜单排名,这也同全国的情况一致。
在陈刚看来,这是由于跃升期城市的先进制造业往往具备更强的产业规模优势和更完备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也普遍强于发展期和起步期的城市。
对广深等已经处于跃升期的城市而言,他认为,需要进一步警惕高新技术领域的对外依存度,“这类城市应充分发挥综合城市功能,重视自主创新,重点解决“卡脖子”环节,带动周边区域供应链提升韧性,这也是大城市应有的产业担当”。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1163-0.html广东10城入列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广深挑起区域产业链韧性的大城担当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港珠澳大桥旅游15日开通试运营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