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5月22日,广东印发《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总体目标为到2026年,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典型的未来产业,5月以来,除了广东,不少地区迎来低空经济政策发布密集期:5月13日,《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印发;5月15日,《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5月22日,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广东、四川、北京、南京、安徽、深圳、苏州等十余个省份或城市发布了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行动方案或相关征求意见稿,主要聚焦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链,提出应用场景拓展、加强建立低空管理机制、适度超前建设配套基础设施等。
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多个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蓄势待发,但主要面临两个层面问题,一是应加快低空空域形成生产要素,保障相关航线的飞行活动;二是加快成熟案例与模式的推广复制,在更多相同场景中加快复制形成规模化应用的态势仍需加速,这也需要更多城市主体参与其中。
何为低空经济?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专家表示,低空经济是以1000米或3000米以下空域为依托,涉及无人机、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汽车等多个方面,涵盖空中通勤、物流、旅游、城市管理等多个领域及经济应用场景。
根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
广东的《行动方案》明确了到2026年,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布局一批省级创新平台,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1—2家;全省通用飞机飞行达到15万小时,无人机飞行达到350万小时等目标。
此前,广州推动出台了《广州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已启动《低空经济发展条例》的立法工作。
深圳则在低空经济方面布局较早,此前率先在全国推出首部低空经济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以法律形式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今年5月,深圳也有一些新举措出台,重点将政策落地到产业实践。
5月23日,深圳市与中山市宣布将联合制定《深圳—中山跨江低空飞行网络及近期运行示范方案》,将研究和分析深圳至中山跨江低空运输的发展优势和潜在需求,并梳理跨江低空运输的发展思路和应用场景。
北京方面,《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六大重点任务包括持续加强低空经济技术创新引领、巩固低空制造全产业链竞争力、构建监管及运行服务技术支撑体系、打造全国低空飞行应用创新示范、优化低空基础设施、形成低空安防反制全国标杆。
此外,四川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四川省研发、制造、空域、应用场景等优势,抢抓窗口期,加快研究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动低空经济尽早“飞起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梳理各地已发布的低空经济政策文件,可以发现在这一蓝海产业领域,不少地区均提出打造低空经济产业的高地,对低空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布局有了明确的规划,在此基础上,场景应用拓展、超前规划基础设施配套是重要内容。
在场景应用拓展方面,广东明确构建低空智慧物流体系、发展城市空中交通新业态、打造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全面赋能“百千万工程”、培育低空新兴消费业态等5个支持方向。
北京则明确将围绕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摆渡、城际通勤、特色文旅等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也计划建立大兴机场与雄安新区,首都机场与天津、廊坊等地区的通勤航路航线,探索分体式飞行汽车城际通勤+城内摆渡应用新业态。
南京印发的《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明确提出,培育30个以上具备示范效应的创新应用场景,支持相关企业开发低空快递物流、旅游观光、航空运动等商业应用场景。
低空管理机制也是各地关注的重点。广东提出,加强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军地民”三方工作协同,共同研究协调低空空域分类划设、飞行活动监管等低空融合飞行管理事项。
南京则提出,要推进空中交通协同管理,建立省、市、区融合的军地民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统筹管理和利用全市低空空域资源,优化低空飞行活动申报流程和服务保障。
此前有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发展低空经济,尤其是对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而言,下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于运行标准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通用机场数量还有较大缺口,起降点设立和地面开放区域都需要逐渐规范化建设。
广东此次政策提出,适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础设施,包括完善地面起降设施网、构建低空智联网、推动数字低空建设、建设低空管理服务体系等,尤其提出加快《广东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20—2035年)》布点的通用机场建设,推进停机库、能源站、气象站、固定运营基地和航材保障平台等地面保障设施建设。
南京也提出,到2026年,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规划建设1—2个通用机场。
华金证券通信首席分析师李宏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安全化发展需要以低空新型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为前提,区别于地面实体化的物理道路和交通设施,低空监管、运行、发展的“路”必然是以通信网络为基础的数字之路、网络之路。目前国内针对低空经济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空天一体的通信、感知网络体系有待进一步提升。
李宏涛认为,广东提出适度超前布局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低空智联网、数字低空等,一方面,可以补足当前低空经济通信基础设施、空中交通管制等尚不完备的短板,有效满足低空经济规模化运营、数字化监管等通信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加速形成产业体系,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20332-0.html万亿“空中竞赛”,多地出招卡位产业高地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