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杭州报道 7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在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出现下降,原因主要是受服装出口下降拖累,出口价格下跌。
中国是服装大国,服装制造和出口一直排名世界第一,但中国服装的产业结构长时期徘徊在初级水平,过分依赖劳动力资源成本优势,产业升级的放大作用常被忽视。纺织服装行业还有没有新机遇?
过去,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多以代工、贴牌为主,缺乏自主品牌,中国许多服装企业靠低廉的加工费来赚取利润。现在,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阶段,在新的模式和机遇面前,企业有没有能力承载这种变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走访浙江纺织服装企业了解到,在浙江,一部分企业选择从加工环节逐渐转向面料生产、服装设计等更高附加值环节,走好品牌化和数字化的道路。
7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268亿美元,同比下降0.5%,其中纺织品出口115.4亿美元,同比增长4%,服装出口152.5亿美元,同比下降3.6%。
服装出口值下降,月度累计数据也反映这个趋势。今年1~7月,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1698.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其中纺织品出口808.6亿美元,增长3.3%,服装出口889.8亿美元,下降0.8%。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受出口价格影响拖累,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结构性问题,一是国别结构即当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欧美订单在减少,二是商品结构,服装出口在下降,纺织品出口目前还比较稳定。
数据背后体现了服装企业经营的不易。今年上半年,我国服装企业盈利能力及部分运营指标逐步改善,但受市场需求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企业经营压力增大。服装企业“增收不增利”情况十分普遍。
8月中旬,杭州嘉溢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永国刚从企业在越南的工厂回来,又迅速投入国内的企业经营事务中。
从业近30年,丁永国对行业变化、人力成本优势消失的过程如数家珍。另一个现状是,选择到服装厂上班的00后年轻人越来越少,未来劳动力短缺也是一个问题。
“我们做国外品牌订单比较多,既然国内劳动力成本太高,我们就在面料开发、服装设计方面寻找增加值,这些内容恰恰是东南亚国家做不了的,企业有独特竞争力,才能拿到更多的订单。”丁永国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东南亚国家正在加速成长为重要服装供应国,也逐渐和中国在纺织服装产业链上形成新的分工。
“服装加工门槛相对较低,而面料等纺织品生产对投资、技术要求较高,这意味着当前东南亚国家在服装加工环节与国内订单竞争,但还需要从中国进口面料。因此,对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来说,要往面料等上游环节继续发展,保持优势。”白明说。
随着东南亚国家加入一系列自贸协定,例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越欧自贸协定》(EV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间的外贸进出口更加方便,也有利于纺织服装产业上的配合,部分东南亚国家纺织服装产业迅速规模化。
以越南为例,今年1~7月,越南向全球出口纺织品服装金额为228.1亿美元,同比增长6.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21.3个百分点。
虽然服装成衣出口规模迅速攀升,但越南仍然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纺织原料和半成品。越南也吸引了大量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去当地投资建厂,实现产业的快速转移和升级。
在白明看来,RCEP对东盟和我国的贸易合作带来了极大便利,我们的服装面料出口到其他成员国可以享受零关税,企业可以提升竞争力,但未来我国企业必须要在面料方面更多元化,提升附加值,未来东南亚国家在服装业方面转型升级也需要高质量的面料,这也是我国企业的机遇,是双方产业合作共赢点。
丁永国决定从产品开发开始,考虑到服装加工最大的成本支出是面料,丁永国决定,一定要开发面料,把这个部分攻克下来,为后面的服装加工环节提供保障。
早在2011年,关注到欧洲国家开始注重环保问题,嘉溢制衣抓住这一方向,开发环保面料和再生面料,一直延续至今,后来也成为企业最大的盈利占比板块。
(嘉溢制衣再生面料原料展示,拍摄/柳宁馨)
在嘉溢制衣的展示区,丁永国拿起一个玻璃瓶,这里装的是企业生产的再生面料原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发现,这些大大小小的玻璃瓶旁边有一个立牌,列出部分产品从森林、木材、浆粕、纤维到纱线、面料的过程。
从开始推广面料开发,丁永国带着团队考察了国内外各类展会,“从国内的广交会、上海展会,到法国、意大利的展会,我们还去欧洲国家的面料趋势网站谈合作,两年多时间内想尽一切办法积累经验,开发出好的面料。”他说。
绿色环保引领消费新趋势,可持续发展是纺织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之一,企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原料的使用和生产过程的节能减排。此外,功能性面料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应用,也是纺织服装企业可以把握的重要商机。
2015年,嘉溢制衣在面料开发基础上,又完善了服装设计环节。“之前外国客户直接提供设计样板我们来加工,后来15年成立设立团队,又练了一年兵,2016年我们告诉客户有一整个设计团队可以参与,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丁永国说。
丁永国印象比较深的是,2016年,在企业自己设计的款式中,客户下单了80多万平方米的面料。这意味着自主探索的路得到了市场认可,也成为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
“因为有自主设计能力和面料生产能力,我们才有了定价权,也可以去申请款式版权,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我们现在很重视知识产权,因为有了版权,订单别人是拿不走的。”丁永国说。
丁永国还在思考,提升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自动化程度优势,突出科技性的产品,“我们不拼低价产能,要用技术优势去拿东南亚国家拿不到的订单。”
在嘉溢制衣,一位设计师通过AI设计系统一天可以设计10~20个款式,但之前纯人工设计等款式数量只在4、5个。技术可以铺量,将更多的灵感转化为实际产品。
越来越多的国内方式服装企业用上AI设计,也和产品特色结合,打出品牌亮点,国潮就是其中一个趋势。
在海宁中国家纺城,有一个2023年启用的纺织非遗创意馆,由海宁中纺面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贺荣及团队经营管理。进入馆内,便是走进一个传统织锦技艺的陈列厅,不仅有蜀锦、宋锦、云锦等传统技艺介绍,还有团队创作的各种非遗创意纹样产品,其中包括杭州亚运会礼仪服饰。
(亚运礼仪服饰纹样组织设计及面料织造成品展示,拍摄/柳宁馨)
贺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设计软件、AI等方式,设计师可以对中国传统纹样进行仿真模拟和二创,不需要打样,设计环节就可以完成,最后通过ERP系统进行资料编辑,把文件传输到生产机器上,一个国潮风格、传统纹样的面料就能够快速被生产出来。
贺荣举例,生产一个龙元素、宋锦、铜钱纹的面料,几个主要的数据输入进去,电脑会自动生成一个排列,设计师只需再人工二创,调整细节、补充元素,很快就可以生成独特的原创面料。
(非遗馆内展示的原创面料及成衣,拍摄/柳宁馨)
这背后,得益于引进织锦工艺自动软件“多色经创意织锦软件”,以及企业从德国引进的大提花设计、编辑合成软件“EAT系统”。
具体而言,企业将设计图案实时模拟出织造效果,同时生成织造文件在机台织造,省去了频繁打样、修改、再打样的流程。开发、设计的效率至少提升70%以上。
在没有做时尚面料创新之前,贺荣经营的是传统的纺织服装企业,机器、人员、观念都比较传统。
“数字化让国潮面料可以作为时尚品区表达,数字赋能让手工非遗纺织技艺有了更广泛的表达,也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更深的内涵和底蕴。”贺荣说。
现在技术革新后,企业的产值和附加值增加了,就达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目的。在贺荣看来,技术改造也伴随着人的观念改造和产品升级,这几年企业慢慢由量变走向质变。
接下了东京奥运会国礼制作、亚运礼仪服饰纹样组织设计及面料织造等大项目,贺荣企业的技术团队近年来研发项目也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从营收增长看,2021年海宁中纺面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值680万元,2022年就突破1000万元,2023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未来,贺荣继续打造一个企业的立体品牌形象,“丝绸这个载体不会变化,但它的形态可以有很多变化,造型、外观都在变化,但文化属性不变,而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反而可以产生时尚创新的内容,这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也是人的理念更新带来的。”
贺荣在浙江理工大学的非遗培训班上认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同行朋友,过一段时间都会聚在一起交流,“大家都是纺织行业的人,围绕非遗传播、行业创新做事情,将非遗与纺织结合,见证新技术给我们这个行业带来的变化。”
技术创新,让企业有能力从原本加工环节往面料生产、服装设计方向延伸,从“微笑曲线”底部往两端走,闯出自己的出路。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30905-0.html智造面料里的“科技范儿”,服装老板们的出海新故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