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限制了更多新天然产物的合成,这些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小舟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杰·基斯林、深圳湾实验室化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唐啸宇,联合在《自然·代谢》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利用泛基因组分析技术,在链霉菌属中鉴定了597个基因。他们发现了一个关键途径,能显著提升链霉菌的天然产物产量,并产生具有药物潜力的新化合物。这一成果对开发新型抗生素及提高天然产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评价:“这项成果不仅激发了我们重启微生物天然产物‘暗物质’生物合成的兴趣,也为合成生物学在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策略。”
开发改造“细胞工厂”的新方法
放线菌是用于生产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之一。作为放线菌门类中最典型的一类,链霉菌是已知生物合成基因簇最丰富的微生物之一。因此,链霉菌也被称为“细胞工厂”。
“为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链霉菌可以进化出大量次级代谢基因,以基因簇形式生产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来抵抗外敌和抑制竞争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欣然介绍,相比其他微生物,链霉菌中的次级代谢基因簇更多,不同菌株间能力差异也很大。
在研究团队看来,如果能找到产生生物活性物质能力有差异的链霉菌菌株,并研究哪些基因可能与活性物质的高产共同进化,就有望找到改造链霉菌促进产物合成、激活沉默基因簇的新方法,进而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然而,与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相比,放线菌的遗传改造技术并不成熟。目前,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个菌株的遗传物质、生活环境和代谢物质等进行调控,鲜有通用策略来提高不同天然产物产量。
为此,罗小舟团队花了将近4年时间,利用泛基因组分析技术,系统分析整个链霉菌属基因组,跳过了对放线菌单个菌株的研究,聚焦种群规律,建立了囊括20余种不同放线菌菌株的公共操作平台,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发了普适性的改造方法。罗小舟说,这一方法节省了传统基于机理研究所耗费的时间与人力成本,为开发适用于多种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产物生产改造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并加快了探索天然产物合成未知领域的进程。
找到提升天然产物产量关键途径
研究团队利用泛基因组分析技术,鉴定了链霉菌中与聚酮化合物基因簇共同进化的597个基因,并发现其中合成辅酶吡咯喹啉醌(PQQ)的基因簇,在链霉菌合成天然产物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白林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孙宇辉合作,研究人员在链霉菌菌株和工业放线菌菌株中引入PQQ的生物合成途径后发现,至少有16385种代谢产物的产量显著提高。其中,庆大霉素、安丝菌素等36种已知天然产物,有望用于制备菌剂、抗真菌剂和抗癌剂等。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还观察到有新的代谢产物产生,其中一些具有潜在抗生素活性和临床感染菌株活性。“这证实了引入PQQ的生物合成途径使得链霉菌中一些沉默的基因簇被唤醒,激活了链霉菌中未被发现的潜在代谢途径,为新型抗生素等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线索。”罗小舟说。此外,研究通过深入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分析发现,引入PQQ的生物合成途径增强了链霉菌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效率。
“未来,我们将利用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链霉菌中已发现的597个基因进行自动化分析,并随着更多基因功能表征,深入研究各个基因对天然产物的增产和激活机理等。”罗小舟介绍,团队将持续推进菌株的开发改造工作,探索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和天然产物等方面的产业应用。
微生物具有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能力。但在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限制了更多新天然产物的合成,这些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小舟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杰·基斯林、深圳湾实验室化学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唐啸宇,联合在《自然·代谢》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利用泛基因组分析技术,在链霉菌属中鉴定了597个基因。他们发现了一个关键途径,能显著提升链霉菌的天然产物产量,并产生具有药物潜力的新化合物。这一成果对开发新型抗生素及提高天然产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评价:“这项成果不仅激发了我们重启微生物天然产物‘暗物质’生物合成的兴趣,也为合成生物学在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策略。”
开发改造“细胞工厂”的新方法
放线菌是用于生产抗生素的主要微生物之一。作为放线菌门类中最典型的一类,链霉菌是已知生物合成基因簇最丰富的微生物之一。因此,链霉菌也被称为“细胞工厂”。
“为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链霉菌可以进化出大量次级代谢基因,以基因簇形式生产各种生物活性物质,来抵抗外敌和抑制竞争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欣然介绍,相比其他微生物,链霉菌中的次级代谢基因簇更多,不同菌株间能力差异也很大。
在研究团队看来,如果能找到产生生物活性物质能力有差异的链霉菌菌株,并研究哪些基因可能与活性物质的高产共同进化,就有望找到改造链霉菌促进产物合成、激活沉默基因簇的新方法,进而揭秘微生物“生命暗物质”。
然而,与大肠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相比,放线菌的遗传改造技术并不成熟。目前,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单个菌株的遗传物质、生活环境和代谢物质等进行调控,鲜有通用策略来提高不同天然产物产量。
为此,罗小舟团队花了将近4年时间,利用泛基因组分析技术,系统分析整个链霉菌属基因组,跳过了对放线菌单个菌株的研究,聚焦种群规律,建立了囊括20余种不同放线菌菌株的公共操作平台,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开发了普适性的改造方法。罗小舟说,这一方法节省了传统基于机理研究所耗费的时间与人力成本,为开发适用于多种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产物生产改造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并加快了探索天然产物合成未知领域的进程。
找到提升天然产物产量关键途径
研究团队利用泛基因组分析技术,鉴定了链霉菌中与聚酮化合物基因簇共同进化的597个基因,并发现其中合成辅酶吡咯喹啉醌(PQQ)的基因簇,在链霉菌合成天然产物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白林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孙宇辉合作,研究人员在链霉菌菌株和工业放线菌菌株中引入PQQ的生物合成途径后发现,至少有16385种代谢产物的产量显著提高。其中,庆大霉素、安丝菌素等36种已知天然产物,有望用于制备菌剂、抗真菌剂和抗癌剂等。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还观察到有新的代谢产物产生,其中一些具有潜在抗生素活性和临床感染菌株活性。“这证实了引入PQQ的生物合成途径使得链霉菌中一些沉默的基因簇被唤醒,激活了链霉菌中未被发现的潜在代谢途径,为新型抗生素等药物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线索。”罗小舟说。此外,研究通过深入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分析发现,引入PQQ的生物合成途径增强了链霉菌合成多种天然产物的效率。
“未来,我们将利用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链霉菌中已发现的597个基因进行自动化分析,并随着更多基因功能表征,深入研究各个基因对天然产物的增产和激活机理等。”罗小舟介绍,团队将持续推进菌株的开发改造工作,探索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和天然产物等方面的产业应用。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5002-0.html开启微生物“生命暗物质”合成开关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