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偏头痛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历史,在最古老的壁画上就可以看到,有人拿着石头砸自己的头,在中世纪的欧洲,会把人的颅骨给钻掉治疗偏头痛,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治疗偏头痛,往往这些人会悲惨的死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头痛科主任王永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分享道,“偏头痛的发病率非常的高,对人类的影响是非常大。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们对偏头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知怎么回事,经常会头痛,一痛起来就什么事都干不了”,可能大多数人生活中都会有过这样的体验,以为是一种简单的头痛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就忽视就诊,如此循环往复,长期发作导致头痛慢性化,这正是当前我国偏头痛诊疗现状的困境之一。
“很多人认为偏头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疾病,这是错误的。”王永刚教授指出。事实上,偏头痛作为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它在中国患病率高达9.3%,平均每10个18~65岁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偏头痛,甚至在全球已经约有10.4亿的患者。
偏头痛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搏动性中重度头痛,常伴有恶心或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作为一种原发性头痛,研究显示可能与大脑化学物质的变化、神经系统的异常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常见诱因包括生活节律改变、压力超负荷、摄入某些食物和饮料、睡眠模式改变、人体激素变化、强烈的光线等。
不仅如此,偏头痛的高度致残性和疾病负担也常常被忽视。据王永刚教授介绍,在全球的疾病负担中,偏头痛已经成为第二大致残原因,在最具有生产力的15-49岁的女性群体中更是排名第一,男性群体中排名第二。此外,偏头痛还容易增加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如抑郁、焦虑等。
如何应对偏头痛这边全球第二大致残疾病?
作为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具有高患病率、高度失能性、高疾病负担特点。作为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在全球患病率约为14.4%,中国为9.3%,在中国约有1.3亿患者深受其扰,每10个18~65岁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有偏头痛。其中,青壮年人群高发,患病峰值年龄40-49岁。
根据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GBD)研究,偏头痛是50岁以下人群首要致残原因。偏头痛每年造成的健康寿命损失年约为4,510万人年,超过所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总和。
偏头痛会加重患者工作、学习、家庭负担。32.7%的患者表明偏头痛影响他们的工作,38.6%的患者表明偏头痛影响他们与孩子的相处,49.0%的患者表示没有偏头痛他们将会是一个更好的伴侣。偏头痛还与21种伴随性疾病“挂钩”。其中,偏头痛患者出现失眠、抑郁、焦虑和胃溃疡/消化 道出血的可能性大约是无偏头痛人群3倍;此外还会增加罹患认知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如此,急需加强偏头痛的规范化诊治。“关于偏头痛的诊疗,目前公众存在大量认知误区,如通过吃头痛粉、安乃近、苯巴比妥来抑制偏头痛,甚至去抢购一些可能导致出血不止的止痛药。究其原因,还是对疾病的发病不够了解。”王永刚教授介绍,公众认知误区也和疾病诊断较为复杂有关。过往头痛亚专科属于疼痛学会,偏头痛的治疗往往与疼痛缓解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它属于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据了解,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主委推动下,头痛协助组已于2021年4月正式成立。此外,2023年5月,中国卒中学会下也正式成立了头痛分会,推动指南制定的同时,面向公众开展头痛的宣传和教育,建立科学认知。
偏头痛目前无特异性诊断方法,主要通过临床特征进行辨别。一方面,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偏头痛在医学上属于原发性头痛,主要是以头部为主的不舒服感觉。目前暂无特异性诊断方法,患者进行辅助检查的目的主要在于排除其他继发性头痛;
另一方面,“有迹可循”。偏头痛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征来识别,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多为单侧或多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还伴随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及多种并发症。有偏头痛顾虑的患者,可通过以下三个小问题来进行快速自我诊断,以决定是否需要前往医院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
一是,近三个月内是否有至少1天因头痛导致社交、工作、学习或日常活动受影响?
二是,头痛时有恶心或者胃部不适吗?
三是,头痛时害怕光亮吗? 如果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是”,那么很有可能患有偏头痛(风险约为 93%);如果只选择一个 “是”或者全为“否”,但有头痛或不适症状,也建议前往医院进行专业诊断。
“偏头痛有自己的诊断标准,如单独发作5次以上的发作,持续4-72个小时。除了痛之外,还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王永刚教授介绍。
偏头痛尚无法根治,且可选择的有效治疗药物有限,传统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大范围和长期使用,无特异性治疗和预防药物。
临床研究显示,52%服用曲坦类药物的患者在服用药物24小时内报告不良反应事件,例如:恶心、呕吐、眩晕、疲劳、嗜睡等;20%~33%的患者在服用药物后仍需要挽救治疗,意味着现有治疗方案无效;17%至40%的患者在服药24小时内偏头痛复发或症状复发;过量使用 NSAIDs(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内的传统治疗偏头痛药物,会导致很多患者出现“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很多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存在用药禁忌。
另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偏头痛患者人群中,药物过量性头痛的患病率很高。16.5%的偏头痛患者同时伴有药物过量性头痛,其中的一个诱发原因是已确诊原发性头痛(如偏头痛或紧张型头痛)的患者为治疗急性头痛而过度使用药物,结果增加了头痛的频率和强度。
王永刚教授表示,偏头痛的治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急性怎么办,二是预防性的治疗。
“针对偏头痛发作,越早吃药越好。但很多患者会认为药都有副作用,要忍。但其实通常患者刚开始痛的时候只有一二个脑区被激活,吃药就好了,再往后就会加剧疼痛,所以偏头痛治疗要快速。”王永刚教授说,“目前偏头痛新药口崩片的出现,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急性止痛,还能预防,最大化降低致残风险。虽然目前偏头痛还无法根治,但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能够实现可防可治。”
随着学界对偏头痛的研究深入,有研究显示,偏头痛发作时人体血清中的CGRP水平升高,且在此期间刺激三叉神经通路导致CGRP释放增加,这意味着阻断CGRP或其受体可控制急性偏头痛或预防偏头痛发作 。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开发出多种专门针对其受体的拮抗剂,通过阻止CGRP与其受体结合或降低其在体内的浓度,达到缓解或预防偏头痛的目的,比如以吉泮类药物 (gepants)为代表的CGRP 受体拮抗剂。
“CGRP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止CGRP与受体的结合,在大脑中抑制CGRP环路的激活,减少致痛物质的释放,从而减少偏头痛的发作。目前以瑞美吉泮为代表的CGRP受体拮抗剂已经可以应用,不仅可以迅速止痛,还可以减少炎症和大脑里疼痛的传递,在急性期和预防期都可以发挥作用,这对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王永刚教授说。
尽管偏头痛在预防性治疗方面取得突破,仍需要医生跟患者共同面对这个疾病。特别是从患者层面,也需要加强自身脑健康管理方面。王永刚教授指出,针对偏头痛,除了规范性用药,个人情绪管理是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保持健康心态。有时偏头痛的困扰会给患者带来焦虑抑郁的情绪,而这可能进一步造成复合性头痛。另外,偏头痛这种非常普遍,发病率非常高,但是被严重的低估的疾病领域。基于此,也需要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从治疗机制到随访全程的培训,努力让更多的医生学会看偏头痛,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王永刚教授强调。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107-0.html使用“去痛片”只会加剧疼痛,如何正确应对偏头痛?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有种“过敏”,并不“简单”……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