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昀肖 实习生 王雅驰 李佳英 北京报道 “胃癌的生存率高低取决于癌症所处的阶段。在癌症早期,大多数患者生存率很高。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日本胃癌病例大多数为早期胃癌,生存率可能在90%及以上;而美国、欧盟更多胃癌病例为晚期,生存率通常在50%,甚至更低。”近日,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综合癌症中心癌症服务线联合主任、肿瘤外科主任米切尔·C·波斯纳(Mitchell C. Posner)博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
据统计,全球约50%的消化道癌症发生在中国,主要包括食道癌(每年新发约47万例)、胃癌(每年新发约67万例)、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约52万例)。在我国,消化道癌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占全球50%左右。
相关研究显示,如果在消化道癌早期及时治疗,治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消化道癌的防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还有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虽然胃癌治疗面临着有症状的患者多处于晚期、以及晚期根治难的困境,但是免疫疗法、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等日趋成熟的新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波斯纳也指出,实施癌症筛查项目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与此同时,预康复是胃癌护理的重要方向,纠正患者的免疫缺陷和保证术后康复需求可以使患者真正获益。未来,不再把胃癌、胰腺癌、肝癌等不同癌种作为一个病种来进行治疗,而是根据患者的分子表达谱和基因表达进行个性化治疗。
随着技术发展和药物突破,胃癌的诊疗水平在不断提高。波斯纳介绍,胃癌的手术治疗在技术上已经开始转向相对微创的手术方法,一般是腹腔镜或者机器人辅助的方式。而且从临床试验结果来看,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胃癌患者,微创手术和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
波斯纳进一步介绍称,目前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但也有更多疗法被应用,比如在进行外科手术之前先进行化疗,或者免疫疗法与外科手术并用等。与二十年前相比,免疫疗法、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三者也各具有其独特优势。比如,适用于免疫疗法的很多药物对胃癌治疗的针对性较高,细胞疗法能有效治疗血液相关癌症,根据患者的基因表达来量身定制针对胃癌等实体瘤的基因疗法。
虽然新技术层出不穷,但目前细胞疗法等新疗法还需要时间成熟。波斯纳表示,细胞疗法对一些液态瘤有效,对实体瘤则更难产生效果。目前细胞疗法可能对于黑色素瘤等一些瘤种是有效的,对于胃肠道癌症的效用还在探索的过程中。总体而言,细胞疗法的技术发展还处于“婴儿时期”。
此外,人工智能在癌症治疗的肿瘤成像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波斯纳尤其认为,人工智能有望在临床专家对癌症成像的定性解释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包括随时间推移的肿瘤体积描绘,从其放射表型推断肿瘤基因型和生物学过程,预测临床结果并评估疾病和治疗对邻近器官的影响。
波斯纳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支持诊疗学进一步发展:“在成像方面,有一些新型化合物能够实现肿瘤可视化。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把放射性药物跟受体进行关联,一方面用于诊断,另一方面用于同时治疗。这是诊疗学领域的不断发展。”
在波斯纳看来,目前中美两国在胃癌诊治技术上并没有显著差距,两国在胃癌的外科手术方面比较接近。甚至从技术角度来说,东亚地区,尤其是日本、中国和韩国的一些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微创手术达到与开放性手术相同水平的患者结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亚的技术水平可能更加先进。
“由于两国胃癌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不同,所以采用的治疗方法也不同。我不认为两国之间在胃癌治疗方面有很大差异。而且,美国和中国都在多个领域进行研究,两个国家之间是可以相互学习的。”波斯纳认为。
除了加速创新更迭诊疗技术,癌症治疗与护理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从最初的胃炎、癌前病变到胃癌的发生需经历3至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在此过程中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发现时大都处于中晚期。
中国癌症防控办公室、国家癌症中心联合发表于《中国癌症研究》的研究成果指出,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约90%的胃癌属于进展期,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经过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甚至达到治愈效果。
据统计,胃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仅为16个月。想要延长患者的5年生存率,早发现、早治疗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然而,患者发现胃癌时间晚仍然是当前胃癌治疗的主要问题。
“欧美国家的胃癌患病率低于东亚,因此没有建立相关的筛查项目,患者出现症状之后才去就诊,此时往往已是晚期。而东亚的情况有所不同,东亚国家有癌症筛查项目,癌症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治疗会比较有效。而晚期患者根治较为困难,治疗也比较复杂,需要通过化疗、免疫治疗,可能还需要外科手术等。”波斯纳分析称,癌症筛查项目有助于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
除了早诊早治的健康管理观念外,近年来兴起的加速康复策略还有术前预康复。据了解,其目的在于通过功能训练、营养支持及心理指导等具有高级别循证医学基础的多元化措施,改善病人的生理及功能储备,最终改善临床结局。
具体而言,预康复是指在进行化疗或外科手术前先提升患者的营养水平,使患者免疫系统处于更好的状态,再进行外科治疗。“因为不管是化疗、免疫疗法还是外科手术,都对身体有伤害,所以提前提高患者免疫系统抵抗力能更好地实现耐受治疗。比如通过戒烟、戒酒或短期锻炼,提前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波斯纳分析称。
“手术治疗之后也有康复的需求,这样的话能够确保患者有足够的营养水平来支持全身总体健康水平,进而实现全面康复。”波斯纳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预康复是胃癌护理的重要方向,可以使患者真正受益。
不仅如此,积极参与新型疗法和获取全方位康复支持也是能使患者获益的重要手段。波斯纳表示,让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尝试一些新型疗法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最终患者结局。同时,健全肿瘤治疗支持机制,在营养、康复、心理、社会等方面为患者提供支持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有助于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随着技术不断更新,人们需要认识到人工智能在护理方面的作用。在波斯纳看来,人工智能会改变诊疗和护理的方式,比如,人工智能可能会提供肿瘤的生物学信息。目前,人工智能已经用于乳腺癌治疗领域,未来可能会逐步应用到胃肠道癌症的诊疗和康复中。
关于癌症诊疗的未来发展趋势,波斯纳表示:“我觉得会有一个很大的转变——患者的治疗将转向个性化。过去把胃癌、胰腺癌、肝癌等不同癌种作为一个病种来进行治疗的方法是错误的。每个患者的肿瘤分子表达谱和基因表达都不一样,未来的大方向应该是个性化医疗。”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1228-0.html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肿瘤外科主任波斯纳:术前预康复对癌症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