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实习生 肖立群 上海报道 随着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及老龄化进程加速,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新时代常见病。据统计,消化系统疾病病种较多,在我国疾病谱中占比重较大,患病率居主要疾病第4位。由此引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现象对公民健康的威胁也同样不可忽视,在我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中,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占据了全部肿瘤的近一半。
近年来,消化领域中诊疗技术与医疗服务持续发展,消化内镜技术使治疗更加精准化、舒适化和微创化,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原先一些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才能治疗的疾病,现在通过内镜技术就能完成。
另外,消化系统疾病中治疗药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以前只有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这类药物,现在也有针对各种炎症靶点、关键靶点的药物治疗,比较严重的炎症性肠病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
虽然消化系统诊疗已取得长足发展,但我国居民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认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首席专家陈旻湖教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消化系统疾病在我国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国民认知度低、风险被低估这一“两高两低”的特点。
“有的疾病认知可能提高了,但是公众的行动力还跟不上来,比如近几年在媒体的传播下,可能大家知道绝大部分胃癌病例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但是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率’还是不高。因此,在疾病防治与管控方面,还需公众乃至全社会对消化系统疾病加以重视。”陈旻湖说。
消化系统疾病防治形势严峻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胆、胰腺都属于消化系统,据统计,消化系统的疾病病种较多,在我国疾病谱中所占比重也较大,患病率居主要疾病第4位。而由此引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高发情况也十分严峻,据《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统计显示,在我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中,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占近50%,每年我国因消化道肿瘤死亡的人数约有100万,国家卫生系统中医疗支出费用近千亿元。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诊疗技术与医疗服务持续发展,消化系统的疾病谱中的感染性疾病在下降。但和社会发展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比如炎症性肠病现在越来越多,疾病的就诊人数也在上升,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疾病防治上,消化系统诊疗技术也取得了新进展。“消化系统进步最快的是显微镜技术,胃镜从最早期从疾病诊断到后来慢慢发展到治疗,很多以前需要做外科手术的疾病,现在通过内镜技术、微创技术都可以做,包括良性病和恶性病。”华东地区某消化系统疾病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指出。
在消化内镜检查中,能够通过分析、识别检查图像,提供早期病变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的信息,从而提高早期癌症检出率,以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从金属管状式内镜到纤维软式内镜、胶囊内镜,使治疗更加精准化、舒适化和微创化,大大提升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
“其中良性病像贲门失弛缓,现在通过内镜的POEM技术就可以解决;癌前病变或者早期的食管、胃、大肠的肿瘤,现在也可以通过内镜的技术切除;胆结石、胰腺的结石,通过内镜技术都可以取出,不需要开刀,这是进步最大的;还有些小肠的疾病,以前只能通过X光做检查,但是现在有小肠镜、胶囊内镜,让小肠不再是盲区。而针对胃的部分,以前是做胃镜,现在有胶囊胃镜,可以通过吞一个小胶囊就可以进行胃镜筛查,这也是技术的进步。”该专家进一步表示。
另外,消化系统疾病中治疗药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比如炎症性肠病,以前只有糖皮质激素、免疫制剂这类药物,现在也有针对各种炎症靶点、关键靶点的药物治疗,比较严重的炎症性肠病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
某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早期症状看似轻微,甚至无关痛痒,但如长期放任不管,任由疾病进展,则有引发癌变的可能性。由于消化系统肿瘤早期往往无特殊表现,症状不明显,在被发现的时候很多都是晚期,而现在通过先进的技术筛查、早期诊断,慢慢会降低死亡率。
消化领域需做好专科建设
在全国消化系统疾病领域中,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在消化道肿瘤领域应用较多。在MDT模式下,多位消化领域专家能够及时分析患者病况,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从而避免了误诊,可以提高医疗效率和医疗质量。
“消化系统疾病的专病中心与普通门诊相比,并不是简单的‘两个牌子,一套人马’,消化专病更多以临床实践为导向。当下全国消化系统疾病领域的MDT模式在消化道肿瘤领域偏多,但是在一些消化慢病中的应用较少。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强其在各医院的普及和在常见的复杂性消化系统疾病上的使用,不断完善消化系统疾病的慢病管理,让更多有消化系统疾病难题的患者获益。”陈旻湖说。
MDT模式在缩短就医时长、提高就诊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例如,围绕IBD(炎症性肠病)专科的建设在做的分级诊疗,与区内其它医院培训建设IBD的诊疗网络,有专门的专病护士可以做事先的预约,预约之后病人收进来效率很高。一般3、4天做完检查定完治疗方案就出院,若做完检查后还需要等待2、3天时间出结果,先让病人出院,结果出来后再进行多学科讨论,能够缩短时间。
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增加健康服务供给,《“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2年版)》显示,农村地区食管癌、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高于城市。县域医院作为广大基层百姓看病就医的重要场所,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也有着巨大的诊疗需求。但据《中国县域医院消化内镜基本情况调查(2021年版)》显示,调查中29%的医院未开设消化专科,13.5%未开展消化内镜,三、四级内镜技术县域开展率不足25%。
提到如何推动消化专科的均质化和规范化,陈旻湖表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基数大,基层诊疗能力还尚不能满足基层百姓的健康需求。存在消化内镜诊疗体量供不应求、医疗资源配置不均、专业人才短缺、医疗质量亟待改善等难点。对此,学会及上级医疗机构需积极加强基层帮扶工作,推进专业人才培养、资质认定和队伍建设,多措并举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针对大众对消化领域的认知还不够全面的现象,对大众做好消化健康的科普还有待加强。也有相关专家认为:“每个学科都要针对学科中最重要的疾病做相应的科普,让民众能够知道疾病大概发病率和主要表现是什么,有哪些危害,可以认识、知道出现什么问题该找哪些医生。”
推进消化健康领域医疗服务的建设性发展,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疗体制的改革,需要促进医保、医疗、医药的协同发展和治理,所以期望能够尽快在国家层面建立能够改善治理体系的机构。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13866-0.html我国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如何实现有效诊疗?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