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林昀肖 北京报道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持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驱动出海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新风向。《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DeepTech和领英中国联合发布“GlocalIN Top50中国全球化企业之科技面孔”图谱,筛选出智能硬件、工业机器人、医疗健康、新能源这四大科技新势力领域。《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和DeepTech针对当前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化背景、主体、行业现状、挑战和未来趋势进行拆解和分析,同期发布《行稳致远,智胜全球 中国科技企业全球化发展洞察》(以下简称《发展洞察》)。
其中指出,对于医疗健康行业来说,创新技术突破与研发一直是持续发展的源泉。在创新药和医药服务板块,中国药企在一些前沿技术,如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等领域的技术实力已位居世界前列;在医疗器械板块,中国企业在研发技术、产品生产、临床试验、市场营销等方面已形成了成熟的价值链条,具备成本、质量及供应链三大核心全球化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国产器械龙头获得美国FDA和欧盟MDR批文,产品质量逐渐达到发达国家要求。
同时,在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中,企业国际化的第一步是人才先行,功以“才”成。《发展洞察》认为,企业全球化进程中不只是国际间产品、资本的流动,更是全球化人才的流动,对于全球化企业而言,拥有丰富本土资源且文化契合的本土业务人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家或地区的业务发展水平,具体而言,“有”是前提,“找到”是必备,“留住”是关键。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创新药出海一定要做到“本地化”,其中重要一项即是人才的本地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市场动向及习惯等,更好地做好本地化市场服务。
基于中国当前拥有的数字化能力、强大供应链、工程师红利等诸多优势,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内核正发生从贸易、资本国际化,到能力国际化的结构性转变,中国企业全球化也将很快迎来不同于互联网时代企业国际化的新格局,智能硬件、工业机器人、医疗健康、新能源正成为中企全球化航行新面孔。
其中,在中国医疗健康企业的发展中,中国企业面临着市场需求变化、医保集采和控费政策落地、同质化竞争等挑战变革。相比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的销售价格远高于中国,越来越多的医疗企业将目光放到国际市场,更关注价值成长和创新,“全球化布局”成为医疗企业共识,医疗企业全球化路径主要分为创新药及医药服务、医疗器械两大类型。
在创新药及医药服务领域,此次图谱分析指出,我国生物医药已从仿制1.0时代迈向创新为主导的新阶段,近年来国内药企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为本土新药“国际化”提供大量候选药物。其中如非小细胞肺癌、特应性皮炎和红斑狼疮等细分领域,中国药企开发的创新药物在临床试验中都表现出优异的数据,可与市场上主流药物相媲美,为国产创新药物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受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因素影响,国内市场的创新竞争更加激烈,进一步催化中国创新药企走向国际市场。
在一些前沿技术上,如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等,中国药企的技术实力已位居世界前列。对外授权(License-out)已经成为大多数创新药企进军全球市场的主要方式。据行业不完全统计,仅2023年上半年我国已有超过20款国产创新药实现了对外授权,已披露总金额达143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
在医疗器械领域,图谱分析认为,国际化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在研发技术、产品生产、临床试验、市场营销等方面已形成成熟的价值链条,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极高的性价比,从成本、质量及供应链这三大核心而言,具备全球化竞争优势。
其中,在质量方面,越来越多的国产器械龙头获得美国FDA和欧盟MDR的批文,代表国产器械品种逐渐达到发达市场要求;在成本方面,与其他国家医疗器械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性能相同、价格更低的基础上,企业端仍普遍具备更好的盈利能力,国内人工和制造费用较低和销售费用率较低,国产器械凭借高性价比,全球化水道渠成。
例如入选企业迈瑞医疗,开展海外布局已经22年,深度渗透全球高端市场,在技术、产线的协同共振之下,已经成为了医疗器械全球化企业领头羊。在近年全球百佳医院榜单中,有超过80%的医院都安装了迈瑞医疗的产品,在 2022 年,迈瑞医疗位列全球医疗器械公司排行榜第27名。
洞察未来趋势,在全球化布局中,哪些前沿技术将成为瞩目的全球化技术趋势?通过本次全球化科技企业的图谱分析,可以看到,在医药领域,CAR-T、抗体偶联、双抗或成为全球化热门技术。
在CAR-T领域,当前,国产CAR-T疗法正逐步进入丰收期,但同时,与技术本身相比,国内市场前景尚不尽如人意,依然受制于多重因素。医生和患者的认知水平,以及支付能力的限制等仍是制约因素。虽然相对而言,国内CAR-T疗法的定价已经较为低廉,约为120万元左右,然而治疗成本等因素使得总费用超过200万元。如果这些产品能够成功走向国际市场,情况将大有不同。
以传奇生物CAR-T为例,其成功走向国际市场为解决商业化难题提供最佳范本,也为众多国内制药企业揭示了海外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也预示着未来CAR-T疗法有望成为医药领域走向国际市场的主要技术之一。
此外,抗体偶联(ADC)药物研发火热,是创新药领域的热门赛道。据PatSnap新药情报库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有近700款抗体偶联在研药物,其中中国就有230多款在研药物。从国内的研发进展来看,进入临床阶段的抗体偶联药物接近100款,其中2款申请上市。预计2023年抗体偶联药物将延续近几年抗体偶联药物密集获批的态势,将会有多款药物获批上市。
《发展洞察》分析认为,一旦完成上市进程,抗体偶联药物全球化势在必行,这一趋势已初有苗头。从国际化速度来看,2021年仅有荣昌生物一款抗体偶联药物走向海外,2022年4家药企抗体偶联药物实现全球化,2023年短短5个月就迎来8家药企抗体偶联药物海外捷报,可以预见未来抗体偶联企业出国将迎来高潮期。
除CAR-T和抗体偶联药物外,值得关注的全球化热门技术还有双抗,双抗药物研发火热,在研药物数量众多。据PatSnap新药情报库数据统计,目前全球有800多款双抗在研药物,其中中国400多款在研药物,占比超50%。2022年12月,康方生物宣布一项重要的“全球化”授权协议,涉及旗下双特异性抗体依沃西,总交易金额高达50亿美元,其中首付款为5亿美元。这次交易标志着中国药企正积极将高度创新的双特异性抗体引入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等市场,也展示了双抗药物成为全球生物制药领域战略规划的重要里程碑。
在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中,在着眼于热门前沿技术的同时,本地化人才建设也一直是绕不开的问题。
以药明生物为例,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CRDMO)公司,药明生物的核心业务是通过开放式、一体化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加速和变革全球生物药发现、开发和生产进程。这意味着药明生物要想在全球范围内赋能生物药企研发生产,就需要有一整套遍布各地的专业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的服务,在本地帮助合作伙伴发现、开发及生产生物药,实现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目前,药明生物在中国、美国、爱尔兰、德国和新加坡已经搭建了一个超过12000名员工的人才体系。截至2023年6月底,药明生物帮助客户研发和生产的综合项目高达621个,其中包括22个商业化生产项目。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对于全球化业务也一样,企业全球化进程中不只是国际间产品、资本的流动,更是全球化人才的流动。
《发展洞察》指出,对于全球化企业而言,拥有丰富本土资源且文化契合的本土业务人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家或地区的业务发展水平。因此,企业国际化的第一步是人才先行,具体来看,企业可从三个方向构建企业海外人才战略布局,其中,“有”是前提,“找到”是必备,“留住”是关键。
首先,是全球化前人才盘点与定位,“有”是前提。作为图谱分析的全球化人才数据提供方,领英中国区总经理王茜建议,中国医疗健康企业在走出国门前,可以通过大数据洞悉全球各个地区人才市场的动态变化,从而为企业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指导,帮助企业明确当地市场的人才战略,找到确保人才供应的清晰路径,减少海外人才供需失衡的风险。具体包括确定对目标市场战略定位和方向、目标市场是否有合适国际化人才等。
其次,是关键人才团队的搭建,“找到”是必备。关于如何搭建,王茜指出,企业要通过业务战略解码至人才画像勾勒,获取本地人才网络和资源,分析并打通高效的招募通道。“领英一直倡导‘以技能为导向’的招聘。随着职位要求的动态变化和复合型增强,更多企业开始采用这种更高效、创新型的人才选择方式,通过技能标签进行精准高效的人才招聘。”
最后,“留住”是关键,中国企业应抱有开放包容、刚柔并济的管理姿态,为全球人才提供有价值的发展平台,打造文化融合的人才长期管理体系,使得海外员工从企业视角,了解业务发展需求,进而推动企业增长。同时,以未来技能需求导向,鼓励员工持续学习,为员工创造学习机会和氛围,通过赋能员工构建适应未来竞争的技能,帮助组织实现内生性的进化,实现全球化组织的不断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149-0.html中国医疗健康企业走向全球化 本地化人才建设成破局关键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