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失恋时,人们会说“我的心都碎了”,听到悲伤的消息,我们仿佛可以听见“心碎”的声音,许多文学作品也会描述 “心碎”的感受。可你知道吗,“心碎”,也许还是一种病。
“心碎”也是病?
心碎不仅是感觉的表述和文学的比喻,还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疾病,医学上称为心碎综合征。心碎综合征可能导致严重、短期的心肌衰竭。有研究认为,心碎综合征通常可以治疗,大多数经历过这种情况的人在几周内就可以康复,而且再次发生这种情况的风险很低(尽管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是致命的)。
不过现在,好像有了不同的看法。在近期召开的2017年美国心脏病协会科学年会上,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新的研究结果:心碎综合征确实会损伤心脏,并且这种损伤可能是长期的、无法逆转的,对身体的危害堪比心脏病发作。
该研究项目的工作人员招募了37名心碎综合征患者,平均随访两年,定期用超声波和磁共振成像扫描他们的心脏,发现他们心肌弹性减弱,每次心跳时心脏无法完全收缩,这种损伤以当前的医疗水平无法治愈。
心碎综合征是种什么病?
心碎综合征(Broken Heart Syndrome),又称为Takotsubo心肌病(Takotsubo在日语中指捕章鱼的篓子,因 Takotsubo 心肌病患者左心室收缩期形态与其类似而得名),或应激性心肌病,是一种与心脏相关的疾病。
患者心肌病收缩期左心室形态和捕章鱼篓高度相似
心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趋于一致的看法是与情感性及躯体性应激刺激有关。
情感性的应激刺激:比如遭受重大打击、极度哀伤、极度愤怒的心理等。可能引起这些的情况包括痛失亲人、激烈争吵、极度紧张或害怕、遭受惊吓,以及突然生病、发生车祸、家庭暴力等。
躯体性应激刺激:比如麻醉、外科手术以及不恰当的药物使用等。
研究发现,遭受心理及躯体应激刺激的患者,血液中儿茶酚胺(儿茶酚胺,通常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远远超过因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肺水肿患者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此外,应激刺激会影响人体内儿茶酚胺与β受体的相互作用。儿茶酚胺与β受体作用可引起血管、支气管肌弛缓以及心脏兴奋。对心碎综合征患者尸检发现,患者心肌细胞结构紊乱、β受体分布异常,具有收缩功能的β1受体分布于心底部,而不具收缩功能的β2受体却主要分布于心尖,这与儿茶酚胺触发的心碎综合征特点完全一致。
患者的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血液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磁共振成像,是诊断该病的常用方法。
知识:人体内的β受体
•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可增加心肌收缩性、自律性和传导功能。还分布在瞳孔开大肌,起到扩瞳的作用。
•β2受体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等,有帮助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的作用。
•β3受体主要分布于白色及棕色脂肪组织,调节能量代谢,有帮助心脏负性肌力、血管平滑肌舒张的作用。
左心室造影显示出舒张期(A)及收缩期末(B)LV中部和心尖部的典型形态
日本的佐藤教授等人在1990年首次对这一疾病进行了描述:一种短暂的心脏综合征,包括左心室尖部运动缺失和类似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底部收缩增强。
嗯……这样的解释对于非专业领域的我们来说,实在是不好理解。我们来划一下重点吧:心碎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痛,其次为呼吸困难,其他症状还包括晕厥、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恶性心律失常和肺水肿等,发热、咳嗽、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也不少见。
做好情绪管理很重要
即使心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但心理因素是重要诱因却是已经明确的。其实,不只是心碎综合征,人体的许多其他疾病也和情绪息息相关,学会情绪管理,不但自己能有一个好心情,没准儿也能带来一个好身体。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主任委员王立祥认为自我情绪管理对预防情绪性心脏骤停尤为重要。他给出几点建议:
•要直视问题,积极主动寻找负性情绪发生背后的真正原因,学习如何避免再次发生。
•要找对人并适度倾诉,即找能客观看待问题的朋友来倾诉,但同时也要避免无休止的诉说,不要让自己停留在负面情绪里的时间过长。
•要以减少负性情绪而不是完全“消灭”负性情绪为目标。人有情绪波动很正常,如果对自己的要求是完全不能出现负性情绪,那么这个想法本身就会让人陷入苦恼当中。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525-0.html我的心,都碎了——心碎也是病?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