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从IPO频频终止到“黑天鹅”突袭,2024年开局对CXO(医药外包)行业而言并不太平静。
2月5日晚间,上交所发行上市审核网站更新信息显示,又一家CXO公司IPO折戟。澎立生物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另一边,美国“生物安全法案”余波未了,国内CXO龙头“药明系”一再集体跳水,带崩整个A股、港股CXO板块。其中,药明康德A股在1月26日闪崩跌停后的5个交易日内又两度跌停。
2月5日,药明康德开盘跌停,随后药明康德管理团队在官微发布致客户的公开信,声明“药明康德在过去不曾、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对任何国家的国家安全构成风险。”同时也明确“反对未经正当程序对公司进行无端指控和预判定性的做法。”
当晚,药明康德发布公告称,当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实施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数为2027.54万股,回购均价49.321元/股,使用资金总额约10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在一连串自救操作下,2月5日收盘,药明康德砸开了跌停板,最终以下跌3.96%收盘。药明康德港股收涨4.0%。不过,2月6日在大盘带动下,“药明系”也迎来大涨,截至A股收盘,药明康德大涨8.34%,港股涨超10%。
对此,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目前在利空因素叠加影响下,二级市场CXO板块仍需要时间来消化,企稳不仅需要业绩支撑,还需要恢复市场信心。
也有券商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CXO是药品研发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研发支出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全球医药研发外包趋势预计将持续增长。中国的CXO市场是继北美和欧洲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市场,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市场。
不过,此前始终处于行业潮头一路高歌猛进的CXO行业受到地缘政治、市场环境的影响,高增长趋势面临承压。
“虽然未来几年全球CXO市场预计将以低双位数的速度增长,中国市场由于其较高的研发支出增长、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的持续关注,以及行业内持续的基础设施和人才投入等因素的推动,其增长率预计会达到中双位数到高双位数的水平。”上述分析师说。
如今全球医药创新开始进入新的发展周期,特别是在资本市场遇冷、价格战博弈、全球化“退潮”等诸多挑战下,CRO行业高增长势头已不如过往,头部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明显。
2019年,美迪西头顶“科创板CRO第一股”的光环成功IPO。上市之后,公司业绩连番上涨,成为CXO行业的黑马。不过近日美迪西发布的2023年业绩预告称,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000万元到-2700万元,同比减少108%到112%。
对此,美迪西在公告中指出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报告期内受医药行业投融资放缓带来的影响,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行业竞争加剧,由于订单价格下降,部分订单延迟执行,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滑,预计同比下降15%左右,导致整体盈利下滑。
二是,随着公司逐步投入新的研发实验室,报告期内运营费用及固定资产折旧有所增加;同时,报告期内公司的人力成本和相关费用较2022年增加较多。
三是,报告期末公司存货中实验动物价格下跌,出于谨慎原则,公司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对经营利润产生了消极影响。
美迪西2023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1.83亿元,同比下降4.6%;归母净利润1.15亿元,同比下降58.68%;扣非净利润9991.9万元,同比下降62.02%;其中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3.11亿元,同比下降37.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123.16万元,同比下降144.36%;单季度扣非净利润-5621.45万元,同比下降151.54%。
在当下市场环境中,哪怕龙头企业也会受到波及。从药明康德2023年三季报业绩来看,其第三季度实现收入106.7亿元,同比增长0.3%,若扣除特定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单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5.7%,低于市场预期;当期归母净利润27.63亿元,同比增长0.77%,环比下滑12.14%。相较此前年均70%的净利增速,药明康德已经进入增长乏力阶段。
而此次受“生物安全法案”事件影响,药明康德也急需寻求市场突破,提振资本市场的信心。但对于药明康德能否重回高增长时代这一话题,有不愿具名药企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指出,从当前的市场来看,CXO巨头高增长趋势不断放缓是由于过去CXO行业发展势头较为强劲,主要由于当时的市场一片空白,跑马圈地竞争者比较少。但CXO市场早晚要回归到合理的竞争态势。这个赛道不太可能只有一家独大,也不太可能让一家头部企业一直获取高利润回报。
毫无疑问,近一两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在融资方面遇到了重大挑战。然而,一些重要的趋势将推动未来全球和中国的生物制药行业。基于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CXO企业仍存在诸多亟待挖掘的新增长。
Parexel精鼎医药高级副总裁、亚太区企业战略负责人兼大中华区负责人郑唯玲日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是不同学科之间融合步伐的加快,将催生新的治疗方案和技术,和提高它们的可及性,尤其在肿瘤、神经病、代谢疾病和退行性疾病等领域;其次,中国的医疗保健行业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在医疗和研发的不断投资也在持续提升中国的创新的能力;再者,尚未释放新兴技术的潜力,特别是人工智能(AI)在药物发现、患者洞察、商业运营和医疗服务等领域的潜力;最后,不断跟国际接轨的中国的监管制度为企业的全球布局和提高研发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例如,近年来中国出台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的指引。
“虽然资本市场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但我们可以依赖某些指标,例如全球资本市场表现、投资水平(包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跨国公司的战略投资等)、管线推进,以及技术突破来观察市场变化。尽管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但我们已经看到一些积极信号。”郑唯玲指出,例如,美国利率转向的前景正在改善全球股市的情绪;尽管医疗保健行业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仍然低迷,但跨国公司继续投资以扩大其产品线,并在近几个月收并购意向趋于明显;全球及中国药品管线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关键领域持续推进;中国创新药不断获得国际主要监管机构的认可等。
“从国内来看,随着集采的持续落地,来自集采的压力有所缓解;以及监管机构继续推进监管改革和国际一体化。这些信号都意味着我们可以对中国的生物制药板块也采取更加乐观的立场。”郑唯玲说,医疗保健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生物制药市场鉴于其大量未满足的需求和不断的技术进步更是如此。为了抓住机遇,企业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和能力。
CXO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规模、精细的运营网络和深厚的人才库。此外,企业还需要积极倾听、认真谋划、精心执行企业战略。这需要良好的合作伙伴精神,并将患者、客户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置于CXO企业所做的一切的核心。
“尽管市场上存在CXO行业处于增速下行阶段的观点,在行业内部也有一些共识。造成这种下行趋势的原因包括药物开发周期的延长、竞争加剧以及监管要求的提高等。然而,随着新兴市场的涌现和全球化的推进,跨境合作有望成为下一轮生物制药产业的主要增长点,CXO也因此可以获得更多未开发市场的机会,扩大其业务规模和影响力。”郑唯玲强调。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827-0.htmlCXO行业2024开年震荡不断,二级市场何时能企稳反攻?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