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书评》是美国一本著名的文学评论杂志,其内容涵盖国内外的图书评论。前不久,该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博士生教育的未来》的文章,作者为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公共实验室主任哈特曼与同校的人类学副教授威廉姆斯。
《博士生教育的未来》讨论了研究生教育中,如何为公共利益,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服务,以及如何应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在分析当下高等教育发生的巨大变化的同时,该文作者呼吁高等教育机构应重新审视其教育理念和实践,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该文颇有启发意义,其内容虽然主要是针对美国高等教育,但同样涉及具有普遍性的博士生教育问题,值得国内高等教育界重视。
教育系统的僵化与保守
文章认为,当前博士生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育系统的僵化与保守。传统的博士生教育体系常被批评缺乏对学生多样化需求和背景的关注。这种体系强调学科的严格训练和学术精英主义,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在现实中,这种僵化和保守体现如下——
首先,智力、心理和物质上的脆弱性。在博士生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在智力上被要求适应某一特定学科的思维模式,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焦虑,物质上则面临资源不足和经济压力。
其次,自我否定和疏离。尤其是那些具有边缘化背景的学生,他们在适应学术环境时常常会自我否定和疏离,被迫否认自身的部分特性以适应学科的要求。许多学生在进入传统博士项目时,会发现自己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未被重视,甚至被要求抛弃这些特质以适应学术标准。
最后,专业经验的忽视。那些拥有丰富专业经验的学生,常发现他们的经验在博士生教育中变得无关紧要,甚至被视为一种障碍,而非宝贵资源。这主要是指那些拥有多年社会工作经验的学生,他们在博士项目中发现,实务经验并未成为学术研究的一部分,自己反而被要求从头开始学习学术理论。
第二,学术与公共服务相脱节。大学通常并不认为公共学术研究是“关键使命”,这导致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公共学术研究难以持续发展。所谓公共学术研究,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会层面与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有关的学术研究,例如目前大语言模型对于高等教育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资源分配不公。由于公共学术研究不被视为核心任务,资源分配往往向传统学术研究倾斜,导致公共学术研究缺乏必要支持。一些大学的公共学术项目因缺乏资金和支持而难以为继。
其次,学术精英主义。公共学术研究被视为次要的研究,往往缺乏应有的认可和激励,学术界内部存在明显的精英主义倾向。
最后,跨学科合作受限。由于学科界限分明,跨学科合作在实践中面临诸多障碍。
第三,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紧缩政策的影响。高等教育中的系统性公共投资减少和对导师的过度依赖,使研究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须过度工作,但又报酬不足。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公共投资减少。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支持逐年减少,大学不得不依赖学费和私人捐助维持运营,导致资源分配更加紧张。在美国,许多州削减了对公立大学的拨款,导致这些大学不得不提高学费并削减员工工资。
其次,研究生导师在教学、研究和行政工作中承担了大量工作,但报酬和福利却未有相应的提高。
再次,大学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往往采取紧缩政策,削减预算,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不足的问题。
最后,对学生自主性的忽视。当前教育制度的一个假设是,博士生不能得到信任去作关于自己未来的决定,这迫使他们将决定权交给项目和过程。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决策权被剥夺。博士生在学术和职业发展方面的自主性受到限制,无法自由选择课程、研究方向和职业路径。比如,许多博士生项目对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和课程选择进行严格控制,使得学生难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进行调整。
其次,僵化的培养模式。传统的博士生培养模式过于僵化,强调学科训练和学术研究,忽视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兴趣。比如,一些大学的博士生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特定课程和考试,即使这些要求并不适合所有学生的研究方向。
最后,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支持。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未能得到充分尊重和支持,教育系统缺乏灵活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公共利益事关社会正义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自己的主要观点。
第一,公共利益应植根于族群平等和社会正义。任何关于“公共利益”的定义都必须毫不妥协地自我反省,并且必须以族群平等和社会正义为中心。大学应致力于实现族群平等和社会正义。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自我反省和承担责任。大学应深入反思其在族群和社会不公中的角色,对不足之处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弥补。
其次,促进多样性和包容性。在招生、课程设置、学术研究和校园生活中积极促进族群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最后,支持边缘化群体。为边缘化背景的学生和教职员提供更多支持,包括经济资助、心理辅导和职业发展机会。
通过实现族群平等和社会正义,大学可以为社会整体进步和公平作出重要贡献,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毕业生。大学应增强学术研究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使学术环境更加多样化和包容,进而激发师生更多的创新和创造力,推动学术研究发展。
第二,公共学术研究必然是跨学科协作的,以此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大学应重建学科思维,鼓励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验性。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在课程设置、研究项目和学术活动中积极推动跨学科合作,打破学科界限。
其次,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掌握多种知识和方法,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最后,鼓励并支持学生与其他学者、社区组织和公众进行协作研究,共同应对社会挑战。
跨学科和协作研究可以整合多种视角和方法,提供更全面、深入的解决方案,提升学术研究的实际影响力。跨学科合作可以激发新的研究思路和创新,推动学术研究的突破和发展。
第三,学生是其自身智力和职业发展的专家。学生的经验和需求应被充分尊重和信任,教育系统应提高灵活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和规划自己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在课程选择、研究方向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决策权和自主性。
其次,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提供灵活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与支持服务。
最后,尊重和认可学生的专业经验,重视其专业经验和背景,将其视为宝贵的资源而不是障碍。
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性和灵活性,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学术水平。个性化支持和灵活培养方案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职业目标要求,培养出更多适应性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第四,尽管面临资源紧缺,大学还是应该让博士生拥有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心态,以维持学术研究和公共服务的长期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资源合理分配。不要录取在提供生活工资方面超出机构极限的学生,并根据生活成本进行调整。部门和项目需要根据支持水平适当调整规模,同时调整录取流程,以避免变得更加保守(比如更加受传统学术声望指标的驱动)。
其次,健康保险覆盖。确保学生拥有负担得起的高质量全年保险,并可以扩展到其家庭和伴侣。鉴于博士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存在,大学应确保对博士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覆盖。
再次,改善业务系统。在可能的情况下重新审视业务系统,确保它们支持大学的工作,而不是相反。
最后,将公共参与和学术研究纳入大学的核心使命,鼓励部门将其纳入课程,调整终身教职晋升指南以承认和肯定这方面的工作,并对师生已经在做的公共工作予以奖励。
通过培养积极向上的思维和良好的心态,大学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和学生创造更多价值。资源合理分配和健康保险覆盖可以确保学术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博士生教育的未来》一文所提出的博士生教育中实现公共利益的挑战性观点,都是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议题。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能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借鉴,以帮助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未来的博士生教育需要更加灵活、包容和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挑战。只有这样,大学才能真正实现其作为公共机构的使命,培养出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6035-0.html博士生教育该如何为公共利益服务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高校专业调整幅度多大为宜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