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12月3日,在“读懂广州”系列分论坛——高质量推进“制造业立市”上,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副主任新望围绕“全球供应链变局与大湾区的未来”这一主题作主旨演讲。
新望认为,产业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即实体经济、高新技术、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其中,实体经济是基础,和其他三部分相辅相成,“根据OECD国家平均值,实体经济中80%是工业,而工业的87%是制造业。因此,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尤其是制造业,这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
新望阐述了全球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以及目前中国制造业所处的新的国际环境。
全球供应链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英国人提出后工业化,将工厂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并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逐渐将原料供应、生产、研发、销售等环节分布在不同国家。
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凭借后发优势迎来西方国家后工业化的产业转移,形成了全球供应链的基本格局。他指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标志是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超过美国上行至第一位,目前中国占比约为32%,约是德国、日本、美国之和。
新望认为,中国产业的突出特征在于,在产业自发聚拢和各地政府招商引资的双重作用下,园区经济迎来大爆发,成为全球供应链十分重要的节点。但是,随着全球供应链进入“解构—重构—再重塑”的过程,产业链安全问题更为突出,全球供应链布局的核心原则从成本考量转变为安全自主可控考量。
“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完善、门类齐全,大批民营中小制造业企业为供应链提供了强大韧性,国内市场广阔,具备全国范围的产业协同能力,因此,不必担心世界工厂被转移走。”在新望看来,尤其是东南沿海百余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已形成成熟生态网络,不易被转移。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中国制造业比重有所下降。对此,他认为,要将产品制造向高端转型,要从原来的装配制造转向基础制造,从模仿制造转向自主创新,“供应链可以转移、布局在国外,但关键核心零部件和技术要维持在国内。”
对于广东在全国制造业中的地位,新望提出,广东处在统一大市场的大通道、连接点上,因此要有开放的新姿态,更加深层嵌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抓住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契机。
“广州‘制造业立市’的发展思路,同全国从原先的‘退二进三’到现在‘实体经济为本’的调整相一致。”他建议,未来,广东应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加大To B研发投入,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等新兴产业,以及空天地海信息一体化、生物医药、海洋产业等未来产业,并防范大企业风险敞口向制造业领域延伸。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145-0.html中制智库理事长新望:要将经济发展着力点置于实体经济,由装配制造向基础制造转型升级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