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深圳报道
今年年初,一部由王家卫导演的电视剧《繁花》刷屏全网。电视剧展现了上海独特的风情与魅力,每一幕都是时代的生动注脚,成为打造上海城市文化IP的现象级作品。在本届文博会现场,上海展区也借助“繁花上海”概念,展现了文化数字化转型新理念。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繁荣文艺创作”分论坛在深圳举行,知名影视演员胡歌在论坛上也分享了在《繁花》拍摄中,自己对于生活、时代和人物本身的体验和把握。
要繁荣文艺作品创作,必须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而进入当下,伴随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催生出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推动着各艺术门类的互融互通变得更加“无边界”“零耦合”。
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文艺作品创作与时代同频共振,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信息内容庞杂、过度娱乐化等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内容。文艺创作如何繁荣,文艺工作者要如何观照时代、如何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作品?
本次分论坛上,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网络作家齐橙、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演员陈丽君、知名演员胡歌、网红博主意公子等上百位文艺界人士共聚一堂,围绕上述话题展开探讨。
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刘汉俊表示,技术和内容是两个赛道,但这两个赛道可以并行,同时也需要交叉融合,在某个时候还需要携手并进,才能为繁荣我国文艺创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更多新质生产力。
经济融入文艺,人文浸润经济,人文与经济的璧合培育了文化产业经济新增长极。在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看来,当前我国文艺创作过程中,文艺事业和文化产业好比一只鸟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需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文化创作的价值之一在于它的传播。在当前时代,文艺创作的传播离不开影视+旅游、影视+消费、影视+科技、影视+教育等各类IP的打造,这就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价值,对发展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华策影视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赵依芳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何在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情况下快速走向产业化,实现一体两翼繁荣?“中国的戏剧工作者必须厚植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演剧观念,要在思想传达上讲‘道德’,美学构成求‘妙趣’,内容创作上重‘浪漫’,表演形式上拼‘功夫’,同时结合时代精神,创新时代表达,才能真正创造出新时代舞台艺术精品。”田沁鑫认为。
田沁鑫在论坛上表示,随着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我国文艺创作已经进入到很好的良性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语言逻辑、语言魅力、文化精神等,都需要让世界人民知道。
2023年年初,一部由华策制作出品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一经开播,就引发持续热搜热议,平均收视率达0.45%。随着电视剧的热播,2023年春节假期,大理全州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162%,一部剧带火了一座城,成为近年来我国“影视+文旅”的样本。
同期,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还出口至欧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柬埔寨等国家和地区,受到海外观众热捧,成为“2023年优秀国际剧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了高度评价。
赵依芳认为,《去有风的地方》之所以能够成功走向国际,根源在于重新让世界认识了传统乡土中国的艺术价值,以及文化内容、文化IP对一座城市文化产业的价值。
“任何文艺工作者如果不跟时代和人民在一起,所有的创作都是没有价值,作品留不下来。所以不管是文艺创作者还是文化产业人员,眼睛里要关注着时代的变化。”赵依芳说。
关注时代,深入时代,理解时代、记录时代,成为这场分论坛上被谈论最多的词,也是无数当下走红的作品背后的“爆款密码”。但在信息极其碎片化的时代,文艺创作要真正达到“叫好又叫座”,还需要更多元化的创新。
“在做好戏曲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要勇于创新,勇于打破边界,要把非遗时尚化,要把经典个性化。要让经典流行起来,就必须想方设法打破观众的观赏壁垒,有效方式之一就是破壁融合。”陈丽君认为,多元化的跨界融合,能够让我们的作品有更多出圈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守正创新的创作方法,坚持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是实现这种可能性的根基。
去年8月,一段贾廷抱着金镶玉转圈圈的短视频,让越剧《新龙门客栈》在网上火爆,主演陈丽君和李云霄的人气也随之大涨。在陈丽君看来,《新龙门客栈》的走红,正说明了具有融合色彩时尚属性的“新国风”能够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流行起来。
在本届文博会上海展区中央,裸眼3D技术呈现了繁花开满上海的景象,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拍照。展馆门口的LED矩阵波浪屏凹凸起伏,用数据展现上海在去年取得的文化发展成就:2023年,上海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连续三年破万亿。
这体现出当前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新趋势,即以优质文艺创作催生出文化IP,再以科技赋能IP,实现文化产业数字化、文化内容数字化、文化企业科技化、文艺创作数字化,这让各地文艺创作产业化实现飞速提质。
以上海、广东为例,去年,上海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行业全年营收6063.09亿元,同比增长15.9%;广东则培育出10亿级文化产业集群,数字创意产业营业额预计在明年将突破6000亿元。
“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去年6月成立了AIGC应用研究院。目前,华策垂类AI模型已经可以达到3分钟完成一部作品的初选评估,30分钟完成百万集以上内容精准评估,这样的效果在电影电视短剧中应用。赵依芳表示,文化产业要不断拥抱科技赋能,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扑面而来,应该主动顺应变化,主动求变。
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AI)的繁荣,催生出文艺形式新的创新路径,推动各艺术门类变得更加“无边界”“零耦合”,改变了文化产业原有的运行模式。
“湖南广电原本是一家传统媒体集团,天生存在着技术缺陷。近年来,我们也在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媒体内容生产方式,产生效益,传播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副台长蔡怀军说。
当前,湖南广电正在布局“国有数智超级平台”,融合湖南卫视、芒果TV、小芒电商、风芒、5G智慧电台等的矩阵式平台,实现人才、机制、产业全域一体、跨域联动的生态型平台。
文化和科技融合,孕育出文化新业态。除传统文化创作者和机构外,网络文艺实际上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的主要承载平台。网络文学、网络剧、微短剧等新业态,依托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创作生产,便捷的网络与媒介成为其出海的重要载体。其本身具备的数字化特征,使其在催生文化IP、以科技赋能IP中更占优势。
在网络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大国重工》作者齐橙看来,网络文学可能是文化产业角度非常好的转化方式。“因为网络文学贴近产业,网络文学能够创造出很多IP,为很多文学形式提供这种试错机会和产业化机会。”齐橙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当前,网络文艺出海已经向纵深推进,走出去模式由作品授权的“内容出海”,升级到商业模式输出的“生态出海”。未来,网络文艺如何借助科技力量实现生态出海,让我国文艺创作技术和内容实现携手并进?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孙忠怀介绍,去年开始,腾讯视频已经将AIGC投入到制度全流程里,让网络文艺作品制作速度加快,成本降低,观众视觉体验更佳。“去年开始,平台将AI能力引入制片管理系统,通过线上化、数据化、智能化的三重赋能,显著提升了影视工业各环节的工作效率和管理精确度,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孙忠怀说。
将来,腾讯视频会让 AI技术在文艺作品制作上实现更大投入,以科技赋能影视制作的新模式,为制片人和剧组提供了强大支持,也为我国文化产业探索更多新趋势。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20428-0.html文艺创作如何爆款出圈?根植优秀传统文化,科技赋能文化产业走向全球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