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卢陶然 北京报道
(视频来源:生态环境部)
黄岩岛珊瑚礁面临着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带来的热胁迫压力。
黄岩岛(民主礁)位于海南省三沙市中沙大环礁以东偏南方向,是我国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和天然避风港。
今年5月至6月,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珠江南海局监测科研中心三家单位,共同完成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的现场调查,联合广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2家重点实验室,对历年来的黄岩岛相关科考调查和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并发布了《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7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生态环境部《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吹风会了解到,通过现场调查和研究发现,黄岩岛珊瑚礁面临的主要压力和威胁是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带来的热胁迫压力。实际上,这也是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所面临的最主要压力,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引起了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去年以来,正处于第四次全球性珊瑚礁热白化事件中。
在上述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林奎介绍,今年4月以来,黄岩岛海域的热累积效应比往年同期已有明显升高,今年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的热胁迫压力可能更大一些。因此,今年夏季黄岩岛珊瑚可能会出现热白化的风险。
与世界上著名的珊瑚礁——大堡礁相比,黄岩岛珊瑚礁的生态状况也可以相媲美。21世纪经济报道在上述发布会播放的黄岩岛区域视频看到,黄岩岛拥有极具代表性珊瑚物种,以及砗磲、壳状珊瑚藻等关键造礁、附礁生物。
(黄岩岛潟湖内生长的砗磲,图源:《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除了漂亮,黄岩岛珊瑚礁能够维护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资源价值、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长期以来是我国科学家调查研究的重点。
“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发布的2023年大堡礁活珊瑚平均覆盖度最高的北部、南部在35%左右,而本次黄岩岛东北部活珊瑚覆盖度也高达37.1%。”在上述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静介绍,黄岩岛珊瑚礁也是重要的海洋生命支持系统,对于维护我国中沙群岛乃至整个南海海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黄岩岛海域珊瑚礁一隅,图源:《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据杨静介绍,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优。海水水质、海洋沉积物质量等级均为一类,鱼类样品中的重金属、石油烃等污染物残留量均低于评价标准限值,海水、海洋沉积物和鱼类样品中均未检出氰化物,海面漂浮垃圾密度处于较低水平。
杨静进一步介绍,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首先,造礁石珊瑚群落状况良好。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丰富,本次调查共记录造礁石珊瑚12科34属109种,为有调查记录以来物种多样性记录最丰富的一次;活造礁石珊瑚的平均覆盖度为28.6%,造礁石珊瑚幼体补充量较高。其次,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丰富,现场调查记录到礁栖鱼类23科125种,以及壳状珊瑚藻、砗磲、苍珊瑚、多孔螅、海葵等其他关键生态类群。另外,现场调查未发现珊瑚向大型藻的相变,未发现珊瑚礁病害现象,长棘海星等敌害生物量少。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黄岩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
根据《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黄岩岛及周边海域海水、沉积物和鱼类体内均未检出氰化物。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林奎介绍,根据特别针对黄岩岛海域各环境介质中是否存在氰化物的残留开展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黄岩岛及周边海域海水、沉积物和鱼类体内均未检出氰化物。本次调查过程中,我们在全部航程和调查点位都没有发现使用氰化物毒鱼等非法捕捞活动。
但林奎表示,类似氰化物毒鱼等破坏性渔业活动对南海珊瑚礁生态系统可能仍然是一个潜在威胁。根据2022年国际科学期刊《Acta Natura ET Scientia》(《自然与科学》)上发表的一篇重要综述文章,文中系统评述了1979年至2022年菲律宾渔民长期在海上开展氰化物毒鱼等破坏性捕鱼活动的情况,最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甚至在前几年疫情期间,仍有报道说菲律宾渔民在海上使用氰化物毒鱼。
“作为长期从事南海生态环境保护与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我们真诚希望南海各周边国家的渔民都不要使用氰化物毒鱼,或者开展其他破坏性渔业活动,大家一起努力,共同保护好南海宝贵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敏感脆弱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林奎表示。
在上述吹风会上,林奎介绍,本次调查在黄岩岛海域环境质量和珊瑚礁生态状况方面均有新发现,可以概括为“四个首次”:首次实证黄岩岛及周边海域海水、沉积物和鱼类体内均未检出氰化物;首次调查给出黄岩岛海域海漂垃圾污染水平,其平均密度与国际上其他离岸海域相比处于较低水平;首次基于带状断面录像法调查记录与分析了黄岩岛礁栖鱼类的状况;首次定量调查分析了黄岩岛砗磲的栖息密度,并发现了苍珊瑚、多孔螅、软珊瑚等重要生态类群。
(丘突鹿角珊瑚,图源:《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
在上述发布会上,广西大学广西南海珊瑚礁研究重点实验室教授余克服介绍,黄岩岛珊瑚礁具有非常独特的生态环境禀赋,表现当地珊瑚似乎对高温已经显示出了较强的适应性。“可能是因为长期的高温、热浪驯化,使黄岩岛的珊瑚练就了一身抵抗高温胁迫的‘好本领’。” 余克服表示。
余克服进一步介绍,有2个方面的证据,一是与黄岩岛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密度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珊瑚热白化就是因为高温使珊瑚体内共生的虫黄藻变少了造成的,相对于黄岩岛这个区域的海温来说,黄岩岛珊瑚体内共生的虫黄藻密度并不低,表明这里的珊瑚对高温显示出了较好的适应性。
二是从与珊瑚共生虫黄藻的类型或者属种来看,超过50%的虫黄藻为耐热型的虫黄藻,表明黄岩岛珊瑚个体已经基本上具备了耐高温的能力。今年现场调查的结果,比如相对比较高的活珊瑚覆盖度、物种多样性以及持续健康发育的态势等,则进一步从宏观生态层面证实了黄岩岛珊瑚礁对气候变暖有了较好的抵抗力和耐受性。
“正是因为黄岩岛珊瑚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热适应性,一定程度的海表温度升高和热累积效应,对黄岩岛海域造礁珊瑚的白化影响应该是有限的。” 余克服表示,即使出现轻微的热白化现象,也不至于造成黄岩岛珊瑚的大规模死亡;一旦海水温度降下来、珊瑚所经受的热压力适当缓解,珊瑚应该能够比较快地恢复到正常状态。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25743-0.html《黄岩岛生态环境评估报告》:今夏黄岩岛珊瑚可能面临更大的热胁迫压力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