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研究生教育结构布局优化调整的一份重要文件近日下发。
2023年12月1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坚持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两种类型同等地位、同等重要。
对于每年数百万考研学子来说,《意见》是引导他们报考、学习、就业的风向标。
《意见》提出,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到“十四五”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今后大学生考研是选择专硕还是学硕,两者的定位就十分重要,专硕的招生规模不仅更大,也更面向产业行业需求,相应的,学硕意味着投身学术,一些学科的学硕甚至是读博士的过渡。
现实中,专硕在求职时仍会遭遇区别对待。
“有的用人单位对学硕和专硕并不是平等看待,他们会认为学硕接受的教育质量更好,以至于有说法将学硕叫‘大硕’,将专硕叫‘小硕’。”北京某高校在读专硕韩亚彤说。
两种类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保障机制也存在差异。近年来,很多高校不为专硕提供宿舍,专硕学费连续上涨。
这意味着,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体制机制还需要持续优化完善。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经占了研究生教育半壁江山。全国专业学位授予人数占比从2012年的32.29%增至2022年的56.4%。
即使在顶尖的研究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也已实现反超。
在12月19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副校长姜培学介绍,目前,清华大学在学研究生中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分别占55%和45%,但硕士生中这两个比例分别为26%和74%。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袁靖宇在发布会上介绍,5年来,江苏全省专业学位博士、硕士授权点比例分别从2.8%、31.9%增长到13.1%、55.1%,形成了分类发展的格局。
我国已经建成研究生教育大国,2022年在学研究生人数已经达到了365万,超过了美国。
但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明显差距。从研究人员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来看,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研究人员数逐渐提升,2020年已达到1585人,位列全球第45位,但与排名前15位的教育强国的平均水平(5641人)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博士生占比1.33%,比十年前仅增长0.22个百分点;硕士生占比7.37%,比十年前仅增长1.77个百分点。
因此,分类发展是研究生教育结构布局调整优化的有力举措,专家指出,要持续扩大博士生培养规模,扩大基础学科优秀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比例,持续扩大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授予规模。
《意见》明确对此作出了规定。《意见》提出,新设学科专业以专业学位类别为主。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原则上只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以专业学位授权点为主,同时具有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领域侧重布局专业学位授权点。进一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
《意见》还提出,学术学位坚持高起点布局,重点布局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开展基础学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把基础学科主要定位于培养学术学位博士生,进一步提高直博生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要避免一个认识误区,即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是技术技能“蓝领”人才。
实际上,不管是学术学位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都是高层次人才,都需要具备深厚、广泛的知识基础。
《意见》全篇没有出现“应用”“技能”等字眼,亦体现了这一定位。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任友群在发布会上说,强调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区分定位,不意味着把专业学位研究生等同于一种技能型人才培养,不能理解成专业学位就是降低要求,不用学那么多,学些操作型的东西就行了。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空间很大,可以成为牵引职业教育分类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2022年12月27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时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持续拓展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同时支持地方进一步创新。比如,支持高水平大学联合重点行业企业招收在生产一线有一定工作经历、特别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以校企合作项目制方式培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位新东方考研培训业务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近年来,高职院校大专毕业生升学趋势明显,很多考生“专升本”后继续考研,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有利于贯通此类学生的成才通道。
但由于专硕在就业等方面已经存在被区别看待的情况,探索普通融通、科教融汇更需要强调同等地位、同等重要,且需要稳步推进。
任友群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也可以按照这十二个字方针积极推进。各省各单位要做好系统分析,把握好本区域本单位的痛点、难点、堵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稳步推进现有体制机制的调整完善,而不是盲目地搞大拆大建。”
分类发展已成共识,但由于我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时间尚短,在分类培养、保障等方面还要进一步探索。
比如,在学制方面,近年来,很多高校将专硕2年培养周期改回和学硕一样的3年。
此前,研究生学制调整的趋势是缩短学制。公开信息显示,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率先在全校72个硕士点试行2年学制。2004年,武汉大学开始全面推广2年制。2005年,清华大学将所有硕士研究生学制改为2年制。
然而,2年制研究生的弹性学制改革仅仅实行几年后,国内部分高校以“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为由又重新改回3年制。
“学制延长,最明显的是增加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时间。我所学的专业要求专硕既写论文又做设计,以前论文不管是篇幅还是质量,要求都比学硕低,但最近几年要求明显提高。”北京某高校在读专硕韩亚彤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学硕和专硕的培养定位是不同的。学硕是为博士教育输送学术型人才,重点是对研究生进行学术训练。专硕则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点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因此,不能按学硕培养模式培养专硕。
《意见》从设置、布局、规模和结构等方面对两种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作出了部署。比如在学位论文评价改革方面,提出“鼓励对专业学位实行多元学位论文或实践成果考核方式(专题研究类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产品设计/作品创作、方案设计等)”。
(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若干举措 来源:《意见》)
“延长学制,意味着要多交一年学费。我报考专业的学费每年要1万元,这是笔不小的费用。”北京某高校在读专硕刘冬说。
近年来,很多高校专硕学费纷纷上涨。有媒体对147所高校学费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2022年中,有38所高校涨过学费。有超过26.4%的全日制专硕项目都经历过涨价,有的还不止一轮。
据报道,在2020年,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费从8000元涨至5万元,复旦大学的新传专硕在2020年前就把学费涨到了5万元每年,且不包含住宿费。有考生不解,为什么学硕学费通常为8000元且较为稳定,而专硕学费却是学硕学费的好几倍,且还在上涨。
有的高校的学硕与专硕的待遇也不一样。北京大学(校本部)在2024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明确,不为专硕提供宿舍。对此,北京大学(校本部)研招办工作人员称,是因为学校宿舍资源紧张,不为专硕提供宿舍已经有几年了。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高校在宿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了基数更大的专硕学生,有利于缓解宿舍紧张的现状,而学硕学生相对而言,在校时间更长,更需要利用学术资源,因此该措施有一定合理性。出于公平的考虑,学校也应对专硕生做出一定的补偿措施,如给予一定的租房补贴。
某高校研究生教育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学硕与专硕学费水平的差异,主要考虑是学科属性和未来就业前景不同,学硕学科主要面向基础学科‘象牙塔’,而专硕学科主要面向产业行业。”
《意见》对不同类型的投入机制也提出分类支撑,要求加大财政对学术学位特别是基础学科的投入。加大财政投入,意味着相应地可以保证较低的学费水平。《意见》还提出,进一步完善专业学位培养成本分摊机制,健全学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4039-0.html教育部推进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不是降低要求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