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斤饺子皮,30多斤猪肉馅,包了600多个饺子。
跨年夜,小屋里升腾着饺子的热气,65位本可能不会相聚的陌生人,此时此刻正吃着一起包的饺子,看着电视晚会迎接2024年。
19.9元一晚,这家开在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的肃羽青年旅舍,吸引着不少初来乍到找工作的年轻人,若囊中羞涩,可以免费住3天。
开业一年半以来,这家青旅一共为400多位客人提供了免费住宿。这里是他们融入城市的落脚点,也是改变了一些人人生轨迹的一个“家”。
▲大家包的饺子形态各异
“生意好得很”却不赚钱的青旅
600多个饺子很快一扫而空,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节日里,老板都会招待住客们免费聚餐,呼啦啦坐满好几桌。
▲煮好的饺子
这家青旅不愁没有客人。“圈子里都知道”,“手头紧”的人可以来这里,会得到很好的接待。
青旅所在地带紧邻成都几个大型电子厂,常有外乡青年来这里“闯”。有时本来就没带多少钱,再多耗几天,钱包就空了。他们又不甘心回家。
附近的住户杨甫一直是个热心公益的人。几年前云南昭通鲁甸地震发生后,在上大学的他二话不说骑着摩托车去灾区送物资,还一直资助着当年认识的小孩。他也是小区有名的“热心肠”,常常帮独居老人买菜、拿快递、送医等。
“这些娃娃初来乍到,能不能给他们一个暂时歇脚的地方?”杨甫想。朋友愿意给他提供场地,一间青旅就在2022年夏天办了起来。
有人循着低廉的价格找来,也有人在街上徘徊了好几天,好心的街道工作人员联系杨甫,一起把人接回来。一来二去,青旅的名声就传开了。
青旅对有困难者提供免费吃住,很快,杨甫发现了问题:“这里生意好得很,但快要开不下去了。”有的住客把这里当作安乐窝,一住就是半个月。
“如果‘养’的人越来越多,一年要赔几十万。更重要的是,这对他们没有帮助,他们更难融入社会。”他虽慷慨,但如果资金缺口过大,他也就失去了底气。
杨甫算了算,周边工厂岗位较多,有意求职者一般1-2天就能找工作,算上入职手续,“3天足够了”。
只能住3天的规矩定下以后,“劝人找工作”成了青旅的日常之一。杨甫知道,如果人脱离社会久了,心里有惰性,也有恐惧,需要去“推”他一把。
▲杨甫在煮饺子
杨甫和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自然的就打开了话匣子。年少时他创业失败,揣着身上仅剩的200块钱到了云南,睡过火车站,发过传单,做过销售。
面对生活,他有点魄力在身上,遇到打击他认栽,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从头再来置办了家业。关关难过关关过,他觉得自己总能活下去。
杨甫的经历劝动了一些年轻人。一个小伙好几天不跟人说话,听了杨甫的故事,才第一次开口:“哥,能不能帮我找份工作,我怕被坑。”原来,小伙之前遇到黑心中介,钱都被卷走了。
杨甫和街道工作人员一起帮他联系了工作,又凑钱买了手机、被褥,送他去入职。小伙干得很顺利,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给大家买了东西。
当初决定办这家青旅时,杨甫在《诗经》中看到一句话“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描绘大雁飞翔的时候,有节律地扇动着翅膀。杨甫很喜欢这句话,因此取名“肃羽青年旅舍”,希望青年们在这里整理羽毛,暂且休憩,再往更高处进发。
▲肃羽青年旅舍
困境中的自尊
开店以来,青旅已经接待近一万名住客,包括400多位免费入住者。据店员观察,这些基本都是20多岁的青年,大多数比较沉默。除非等他们自己打开话匣子,才会说些内心的话。
有时,这是因为一种自尊心。青旅位于繁华的商业街,与周边酒店动辄100、200元的价格相比,免费入住让他们有了一些心理负担。
一些住客提出以打扫清洁来抵房费,店员会欣然应允。他们做完了事情,人更活泼了,晚上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也纷纷说起自己的故事。
也有一些人,住了十多天一直打着欠条。早上起来一看床铺空空,人和行李都“蒸发”了。“还不上钱还是该说一声,说一声也是安慰嘛。”杨甫并不生气。
他深知,没有人想辜负他人,有时候只是感到无法面对。他看到前台凌晨三点的监控里,一个小伙子拖着大包小包推门走了。杨甫轻轻叹了口气:“大半夜的那么冷,要跑到哪里去呢?”
但是,开店以来的经历,反而让他更愿意相信别人了。
前几天,一个许久不联系的微信突然“冒”出来:到账了我把钱给你发过去。杨甫没懂,对方接着说,“我从成都离开前你不是给我一些路费么?”杨甫有个习惯,对于手头困难的人会给一些钱。
“你是xxx?”对方肯定后,发来一张工资截图,“大部分都给家里(的老婆孩子)。”杨甫觉得很欣慰,“之前他住这么久都没提起过家里,感觉他对家庭有更多责任感了,也更有担当了。”
还有许多人,哪怕是曾经“蒸发”的人,都会日后主动找来还房费。问候之后,他们总会问“你还记得我吗?”,有歉意,有感谢,同时分享了变得越来越好的生活。
一个人的生活面貌跟他的信念息息相关,杨甫说,一时的金钱资助不会对人有太大作用,只有对生活的信心和规划,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有个小伙子用挣的钱请我喝了一瓶矿泉水,我觉得非常甜。”
“做公益凭的不是财力,凭的只是一颗心”
店员段蒙只有19岁,最初也是青旅的一位房客。
2023年秋天,段蒙结束了几段工作的辗转,“都不是很心仪”,准备再待几天就回老家。杨甫觉得这位年轻房客很踏实,也很善良,问他要不要当店员。
段蒙也愿意留在成都,便答应下来。虽然一开始不理解青旅这种“亏钱的经营方式”,但是日子久了,他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成就感,没有太多金钱的刮擦,人与人的关系很温馨。老板不在,他也有权帮顾客免单。
▲段蒙
这间青旅的影响力影响了许多人。附近的住户、商户也纷纷加入进来,为需要者捐款捐物。在志愿群里看见一个小伙子需要御寒棉服的信息后,附近40多户人家当晚就拎来了百余件衣服。自发建立的100多人的志愿队里,每次都一呼百应。
做公益是为了什么?做公益12年来,杨甫深知这份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何况自古就有“善门好开,善门难关”四个字紧相连属。
杨甫想,只要自己有财力,就会做下去,但他也说不清什么是“财力”——儿时家中一贫如洗,每每遇到流浪汉,父母都会请进门,为他们做菜烧汤,临走还送一个水缸,让他渴了可以讨水喝。他从山村一路走来,见到了许多互相帮助的人和事。
因此杨甫悟出,也许做公益的本质,凭的不是财力,凭的只是一颗心。
杨甫乐于对他人敞开心扉,但他又很谨慎。“一些大老板来找我,说要投资几万块,我一听就明白了,他想利用青旅里的劳动力挣钱。我不能把客人就这样交出去,虽然只在我这住一会儿,我也希望他们一直都能好好的。”
这顿热气腾腾的饺子宴,是大家2023年的最后一顿晚餐。桌椅板凳不够,60多个人分了三拨轮流上席。他们中有外卖骑手、考研学生、游客,他们卸下疲惫,聊着白天的见闻,也有人只在心里默默想着事情。
▲大家围坐一起吃饺子
25岁的住客林星,想趁着年前“再赚点钱”就回南充老家。来年不进厂了,他从小喜欢摄影,他想办个摄影工作室,渴望以一份有创造力的工作,去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23岁的住客阿灿来自宜宾,这一晚,他想到了深秋的那次夜爬龙泉山。凌晨3点到了山顶,坐在那里等啊等,6点过,太阳从云层后出来了。
那时他刚结束了一段晨昏颠倒的工作,想要喘口气。他觉得这场日出好像一种安慰,让自己想起了儿时的老家。
▲阿灿在龙泉山顶拍到的日出
他曾在海边看过日出,一轮圆圆的红日,在无风无云中升起,他反倒觉得过于圆满。而这天早上,在云层遮掩下,一道红霞火光般横掣天空。他坐了一个小时,耳边没有人声,只有呼呼的山风。
那是他2023年最怀念的一个时刻,因为日出很平静。
红星新闻记者 杜玉全 张芷旖 摄影报道 部分图据受访者林星 阿灿为化名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1-7098-0.html跨年夜,这个“家”来了65位陌生人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