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红鼻”歼-11BG,会是最强空优“侧卫”吗?
www.163.com 2023-09-27 09:00
出品|网易新闻
导语:今年八月的长春空军节航展上,歼-11BG的亮相颇为引人关注。虽然实际上官方展示牌称呼还是歼-11B型,但它外观明显采用白色的雷达罩和红色IRST罩体,加上红色平显,机头这三处改进令人眼前一亮。歼-11BG早就传闻是“最强三代半”的有力竞争者,提供给我国空军一种快速提升战斗力的高性价比选择。
长春空军节航展上的“白头红鼻”歼-11BG
一、优秀的“侧卫”却有天生“软骨病”
歼-11来自“空中手术刀”苏-27,在北约的档案中,它被称作是“侧卫”(Flanker),相当于足球里的边后卫,侧卫球员往往是最全面的球员,速度、力量、防守、抢断和技术缺一不可以。
基本型苏-27就拥有不俗的机动性
但是当时的苏(俄)制战机长期被雷达和电子落后技术拖后腿,他们通常的解决办法是“技术不够、尺寸来凑”。
苏-27虽然使用了脉冲多普勒N001E/VE机载雷达,天线却采用了米格-29上的倒卡天线,尺寸达到了900毫米,包括散热在内整套系统重量高达1吨,几乎是与之同级的F-15上的APG-63的5倍。为了保持出色的整体飞行性能,必须削减其他部分的重量,包括将部分机体打孔,大幅降低了机体寿命,这就导致了前期“侧卫”最为人诟病的“软骨病”。
雷达技术严重制约了苏-27的综合性能
首批苏-27的机体寿命仅有可怜的1000小时,而我国引进的首批苏-27SK经过了一定的结构增强,使其寿命延长到了2000小时。由于本世纪初我国军事斗争的复杂性,在高强度的使用下,这批战机不得不早早退役。
二、航电轻量化助力机身强度
1996年,我国决定自俄罗斯引进苏-27战机的全套资料和生产线。它对我国最大的意义,莫过于掌握了全套的重型战机生产技术,且这个机体平台本身极为优秀——从后续的经验来看,它的不足之处都能通过子系统的进步解决。
中国引进的首批苏-27SK
当时我国已经掌握了不少西方军用电子技术,军用航电技术正突飞猛进。在正式接触战机后,最先感到不满的就是相对落后的航电系统,并了解了小型化航电对于提升战机其他性能的相关性。开始在俄方指导下组装国产“侧卫”的同时,我国就开始筹备在不修改气动外形的前提下,所有部件都逐步更新为先进的国产型号,既提升性能又增加国产化率,其中的核心就是国产化的综合航电系统和涡扇-10A发动机,被称为歼-11B。
飞行器讲究的那是“克克”计较,相对于苏27在歼11B上却是以吨为单位在减重。歼-11B受限于当时国家整体工业水平科技电子水平,强调的是长航时制空作战能力。
“黑头”国产歼-11B
歼-11B在综合航电系统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进行了小型化,飞机的机翼、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等四个主要部件全部换用了复合材料,居国内战斗机“减重”之首。这就给解决先天的“软骨病”创造了条件。
事实证明了,我国在建造歼-11B的过程中已经有效增强了机体结构,使其寿命增加到了不低于5000小时,已经追赶上了美国同类型战机的水平,服役的成本被大幅度降低。
为了达到四代机水平,苏霍伊设计局解决苏-27机体过度减重的“软骨病”研发出了苏-35。
苏-35升级了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有效减轻了航电系统的重量,结构得到了加强,使用寿命增加到了约6000小时,同样达到了西方同类型战机的寿命水平,还略微提升了弹药挂载能力。
过去苏27由于过度减重,造成机体过于脆弱,在0.8-1.2马赫重要的跨音速格斗区域,最大过载从8G狂跌到6.5G,经过升级,这一重大性能陷阱彻底得到了解决,近距格斗不再存在弱点。
苏35超机动表演
作为首个苏-35S的外国买家,我国仅仅采购了24架苏-35S。从现在回顾来看,我国当时引进苏-35S除为了掌握众所周知的矢量发动机技术以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参考苏霍伊设计局的机体强化方案,这将让我国更高效地强化机体结构,更好地提升后续国产“侧卫”的整体性能。
三、最强空优“侧卫”或许是它
我国国土面积大巡航任务多,需要大力发展重型大航程空优战机。在2015年,沈飞的停机坪中曾经出现了若干架被称为歼-11D的试验机,定位为与苏-35S相同的空优战机。相比于歼-11B,它的主要改进包括:换装了与歼-16类似的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推力更大的涡扇-10C发动机。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放弃了量产计划。
歼-11D试验机
我国航电技术发展迅速,各型先进战机不断列装,在服役的歼-11B数量有200多架左右。这批战机仍有相当的机体寿命,此外歼-11B在制造时还安装了国产1553B数据总线,能够接入我军新型设备,淘汰这批战机过于浪费;相对而言,直接从俄罗斯购买的苏-27和我国照搬俄罗斯全套工艺生产的歼-11A未经过充分的强化,已经步入了机体寿命末期,丧失了升级的性价比。
我国对“侧卫”的升级类似于它的老对手F-15“鹰”战斗机,均在不改动机体的前提下,主要升级了以雷达为核心的航电系统,以一种最具性价比的形式提升了战斗力。歼-11B原本装备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被更换为了新型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还安装了新型IRST红色罩体,意味着安装了新型光电传感器。
长春空军节航展上的“白头红鼻”歼-11BG
此外,有部分歼-11BG换装了不同设计的喷管收敛片。有可能效仿歼-11D,大幅翻修甚至是换装了发动机。对发动机的升级除了增强推力外,更体现在提升发动机发电功率上,以供应战机中功率更大的各型先进传感器。
战机的战斗力最终还是需要武器来体现,升级的主要目的就是让战机具备使用更强空空导弹的能力。在大幅更换了综合航电系统后,歼-11BG将能够更好地发挥出霹雳-15和霹雳-10的能力,其近距格斗能力和中距拦射能力将达到世界领先的水准。
事实上,歼-11D试验机的出现是为了验证一种国产“侧卫”的三代半方案。该方案将同样用于歼-15B舰载机的设计制造中,目前正在航母上服役的歼-15大致使用歼-11B同级的成熟设备,未来的歼-15B除适应弹射起飞外,将成为舰载版的歼-11D。
测试中的歼-15B
未来空军必将继续优化改造方案,充分挖掘出这批重型战斗机的潜力。歼-11D虽未能真正服役但以却另一种形式存在。
大国空军必须平衡机队的先进性与成本、空优与对地性能、长途奔袭与国土防空。基于长期的战略规划,我国的空军主战装备大致构建起了对标美国空军的体系。除隐身战机外,歼-11BG/歼-16定位和技术水准相当于美军F-15C/D/E晚期型号,而歼-10B/C则类似于F-16晚期型号,证明双方对战斗机队的建设有着类似的理解。
我国根据国防需求,耗费巨资陆续引进了苏-27、苏-30、苏-35、T-10K等“侧卫”。但在“侧卫”战机的改进中,依托于我国完善的子系统研发体系,我国已经完成了“从学习到超越”的过程。
“侧卫”家族谱系
抛开定位与苏-30多用途战机相同的歼-16系列不谈。在空优战机的比较中,效仿歼-11D方案的歼-11BG的实战整体性能应当已经略强于俄罗斯的“终极侧卫”苏-35。除了机动性稍弱以外,在尖端战机性能和装备数量上,我国的“侧卫”家族已经超越俄罗斯,让人产生了“最强侧卫在中国”的感叹。
结语:在地区局势日益紧张的今天,不占用战机生产线、不影响先进战机产能的歼-11BG方案是一种最实用的策略。如果所有的歼-11B都完成升级,整体战力将压制一个中等强国的空军,除大批隐身战机外无法压制,具备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军网.苏27机头雷达罩里的秘密
[2] 新华社.追梦空天制胜未来——写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长春航空展闭幕之际
[3] 新民周刊.苏-35爽快来华的幕后玄机
[4] 澎湃新闻.中俄20亿美元的苏-35战机合同,你需要了解的五个问题
[5] 新华社.中国舰载机回首“非凡十年”,歼-15体系作战能力越来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10508-0.html唯品会唯品花,每月提现,让财务更自由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