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其中,针对职业教育,《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7月30日,教育部在福建晋江召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何重要?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决定》对职业教育作出的改革部署,既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思路一脉相承,又更加聚焦和精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进入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正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
专家表示,推进职普融通、深化产教融合,有利于破除“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直击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介绍,职普融通就是促进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培养成果互认、发展路径互通等方式,双向赋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
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有4500余所职业学校支持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职业启蒙教育,辐射中小学近11万所,参与人次超过1500万。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指导各地推动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支持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联合办学、贯通培养,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
“通过职普融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提高文化素质、创新品格、思维能力,增强软技能,而普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质量。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共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曾天山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被认为是其突出的办学优势。
邢晖表示,通过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有利于使职业教育围绕产业需要来办学,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比如,自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来,教育部指导建设2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邢晖说,“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下一步怎么做?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强调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做实“一体”,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
二是建强“两翼”,主动布局市域产教联合体,有序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三是办好三件大事,认真谋划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积极推动“职教出海”,高质量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
四是打通“四链”,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在纵向上内部融通,在横向上相互打通。
五是打造“五金”,打造“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金基地、金教材”,以教学关键要素“小切口”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其中,针对职业教育,《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7月30日,教育部在福建晋江召开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为何重要?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职、高职学校每年为国家培养约1000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决定》对职业教育作出的改革部署,既同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思路一脉相承,又更加聚焦和精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认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进入更加注重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正是改革创新的重要抓手。
专家表示,推进职普融通、深化产教融合,有利于破除“矮化”“窄化”职业教育的传统认知,直击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副所长曾天山介绍,职普融通就是促进职业教育、普通教育通过教学资源共享、培养成果互认、发展路径互通等方式,双向赋能,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样化路径选择。
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有4500余所职业学校支持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职业启蒙教育,辐射中小学近11万所,参与人次超过1500万。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指导各地推动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学籍互转,支持高职专科和普通本科联合办学、贯通培养,支持高水平本科学校参与职业教育改革。
“通过职普融通,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可以提高文化素质、创新品格、思维能力,增强软技能,而普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就业质量。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共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曾天山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被认为是其突出的办学优势。
邢晖表示,通过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有利于使职业教育围绕产业需要来办学,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比如,自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来,教育部指导建设2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8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邢晖说,“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下一步怎么做?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现场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岩强调了五方面工作——
一是做实“一体”,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
二是建强“两翼”,主动布局市域产教联合体,有序建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三是办好三件大事,认真谋划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双高”建设,积极推动“职教出海”,高质量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
四是打通“四链”,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在纵向上内部融通,在横向上相互打通。
五是打造“五金”,打造“金专业、金课程、金师资、金基地、金教材”,以教学关键要素“小切口”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大改革”。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23906-0.html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体系如何更好构建?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航空遥感系统首次开展陆气间水分透视遥感试验 拍个微波“CT”看清植物体内水分分布
下一篇:我国自研视频大模型面向全球上线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