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越 通讯员 段利梅 实习生 王心元
2月1日,河南濮阳,下了一夜的新雪把地里的青麦覆盖住。窗外北风凛冽,寒气逼人,但在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濮阳县分校(以下简称“濮阳县农广校”)的大教室里,却是一片“热情高涨”“热气腾腾”。这里,正在进行高素质农民专项培训。
科技日报记者看到,大教室内座无虚席,墙上的液晶显示屏显示着《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内容。70余名来自各乡镇的种粮能手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来自濮阳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的二级研究员郭奎英讲解小麦新品种布局利用,以及主要病虫草害的症状、危害、如何应对等知识。
授课过程中,郭奎英举起一把农民群众从自家地里带来的麦苗,对其进行“现场诊断”。根据麦苗的分蘖特点,他告诉大家如何针对不同苗情分类做好浇水、施肥等春季管理,促进大田小麦多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增粒重,最后实现高产高效目标。“老师讲的都是我们在小麦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实用、管用,特别好。”濮阳县郎中乡芦里村种植大户郑帅印满意地告诉记者。
“种田的都是老把式,还需要老师专门来授课?”面对这样的疑问,濮阳县农广校校长郭春生干脆利落地答道:“当然需要。你没看见这些种植大户,学的劲头都大着呐!”郭春生介绍,本轮高素质农民专项培训班共分为4期,每期人数在60—80人,培训9天,每天上课8小时。他笑着说:“这些人都是种植大户,事儿多,但在这里上课,却没有一个人走。”
除了在课堂上为广大学员讲理论知识,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郭奎英每年深入乡村开展挂牌科技服务的次数都超过60次、服务天数超过90天。
有时候农民遇到种植难题向他请教,他实在来不及赶到现场,就利用微信、电话等方式第一时间开展线上服务。
郭奎英深有感触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我们农业技术人员,不能离开田地和农民,要经常与农民朋友面对面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及时精准提供选种、用药、施肥等技术服务,让土地多打粮,让农民朋友多增收。”
濮阳市现代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郭廷军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遍布乡村的各类养殖场,是他去得最多的地方。
1月31日,记者跟随郭廷军和另外两名畜牧技术人员赵永静、李博,首先来到清丰县韩村镇昌盛养殖场开展现场技术服务。该养殖场共有兔舍9栋、存栏母兔4000余只。郭廷军现场查看了设施设备、饲料使用、粪污处理等情况,询问了品种来源、繁殖配种方式、商品兔价格等信息,并就如何提高产仔数、育肥成活率等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对此,企业负责人连连表示感谢。
随后,记者又同郭廷军一行驱车来到清丰县豫丰黄兔养殖场。郭廷军告诉记者,豫丰黄兔是濮阳市的特优地方品种,需要时时做好监测,保证黄兔数量实现稳中有增、持续发展。因为他们经常在基层奔走,养殖户把他们当作了“自己人”,一遇到事就打电话、发短信和微信。他说:“我们的个人电话、办公电话,这些养殖户都知道。有的农户甚至直接到办公室来咨询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水平,尽最大努力帮助养殖户解决问题、提高养殖水平。”
在河南濮阳,像郭奎英、郭廷军这样的农业科技人员共有1300余人。他们常年奔走在广阔的田野,面对面与农民交流,手把手对他们进行指导。据统计,仅2023年,他们就深入乡村田间开展技术指导5400余次,发布工作日志7.2万条,发布农情1.7万余条,解答群众疑问近5万条,用自己的科技特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 王倩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2784-0.html新春走基层 奔涌科技潮丨这里的农业科技服务惠民暖心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