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向大会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今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以下简称“两高”报告)中生动的案例令人印象深刻。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借助信息技术、数字赋能等手段,我国司法体系更加科学完备,法律对高质量发展的“护航力”持续提升。
盘活资源、保护创新,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到,我国境内首宗个人破产案审结执结。破产审判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引导可重整的不清算,助“危机”企业寻“新机”。个人可破产、可重整,更可再创业。
“破产审判可以有效清理僵尸企业,释放被低效占用的资源,为更有竞争力和潜力的企业提供发展空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法律系教授邓勇告诉记者,这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破产审判还将助力人力资源流动。邓勇说,有能力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可能会流向更有活力的企业,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无论从资产盘活还是人才盘活方面,报告中提到的破产审判对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执法部门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积极促成了“双赢”局面。报告中提到,“蜜胺”发明专利侵权案在执行中促成和解,侵权方获使用许可,权利人最终获偿6.58亿元,刷新国内知识产权案件纪录。
“通过规范市场行为,法律有效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有助于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和共同发展。”邓勇认为,“蜜胺”案件处理结果表明,除了打击侵权行为,法律还可以通过诉讼、仲裁等方式为创新活动提供纠纷解决机制,保障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
夯实基础、数字赋能,保障新兴产业发展
“两高”报告中提到一起新能源行业发展中的案例:某电力公司未履行全额收购风电和光伏发电法定责任,被提起公益诉讼,经诉中调解,承诺投资数亿元用于新能源配套电网建设。
“借助电子数据、卫星遥感等方面的信息综合侦破,能够有效发现隐蔽的犯罪手段。”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刘朔告诉记者,是否全额收购新能源电力的证据收集可以从电网数据、气象数据等方面进行数据关联分析,同时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电子证据收集和物证检验,可有效提升法律监督能力。
借助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司法系统应对新类型、新模式、高科技犯罪的办案能力正在进一步提升,在保障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效显著。针对新产业、新技术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要新的证据发现手段。科技革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同时,也给司法护航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更高挑战。
刘朔表示,新行业、新领域不能成为“法外之地”。为此,“两高”报告中明确提出“数字检察赋能法律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提供的数据显示,通过数据模型算法目前已发现法律监督线索62.1万条。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副主任翟炜表示,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新兴产业和技术提供法律保障。
(科技日报记者代小佩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 王倩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3518-0.html“两高”报告彰显科技创新“护航力”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