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CDMO(合同定制研发生产)的第4年,东曜药业(01875.HK)迎来业绩拐点。
8月13日晚,东曜药业发布2024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集团营业收入为5.2亿元,同比增长59%,净利润达3156万元,实现扭亏为盈。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研发ADC(抗体偶联药物)的药企之一,2020年,面对医药政策和资本环境的双重变化,东曜药业最终选择放弃药品自研,转型提供CDMO服务。与此同时,全球ADC药物研发热度迅速升温,东曜药业在转型之后很快成为行业黑马,业绩持续向好。
目前,东曜药业CDMO服务的范围不仅涉及抗体和ADC药物,还包括双抗、融合蛋白等,项目分阶段类型也包括了临床前、早期临床、Pre-BLA(上市前临床申报)以及商业化BLA(生物制品许可证申请)项目。
东曜药业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刘军在8月14日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当前,东曜药业CDMO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2%,较去年同期增加8个百分点。而自公司战略转型以后,CDMO板块的三年复合增速达到124%,远高于业界的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东曜新增项目20个,累计至115个,新增项目中17个为ADC;新增2个Pre-BLA项目,累计在手8个,锁定未来商业化生产;已签约未完成订单达1.84亿元,同比增长104%。
“当前CXO行业的整体竞争依然非常激烈,在这一形势下,我们从项目本身的数量及整个业绩上能有这样的增长,表现还是非常突出的。”刘军在业绩说明会上如是说,“随着部分项目进入后期,包括晚期临床和商业化阶段,我们对未来的业绩增长还会有一个好的预期和趋势。”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公告显示,东曜药业扭亏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方面是自研产品销售收入的稳步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转型CDMO迎来收获期。
报告期内,东曜药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超4亿元,同比增长44%,这主要来自核心产品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朴欣汀)销量的持续攀升。此外,CDMO/CMO业务收入约1.14亿元,同比增长144%;其中,ADC项目收入占比88%(含抗体生产)。
朴欣汀是东曜药业的抗肿瘤核心产品,于2021年获批上市,目前已覆盖原研药——罗氏Avastin在中国大陆获批的六项适应证。时代周报记者从上述业绩说明会上获悉,目前,朴欣汀的市场占有率已跻身国内前五,公司目标是争取到国内10%的市场份额。此外,在海外市场方面,东曜药业也已就朴欣汀启动31个海外国家的上市注册申请工作,预计在下半年完成首个海外国家获批。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东曜药业的客访数量亦出现大幅上升。据东曜药业透露,2024上半年客访次数、客户审计次数同比增长100%和180%。其中,上半年跨国药企访问均给出正向反馈,对其质量体系广泛认可。
“上半年跨国药企访问次数激增,更多的还是基于客户产品的验厂及审计。这也为我们走向海外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的质量体系是获国际认可的。”8月14日,东曜方面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目前客户结构仍以国内药企为主,但海外市场一直是东曜药业瞄准的方向,公司也早在去年就已开始布局。对于公司当前海外业务的拓展情况,东曜药业方面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目前正在稳步布局海外市场,今年下半年公司会在美国及日本参与大型展会,也陆续到位了海外BD(商务拓展);在公司的质量体系、商业化能力及人员配置上都做好了准备。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东曜药业CDMO团队人数同比增长29%至492人,占本集团总人数86%。其中,ADC CDMO团队同比增幅27%,这当中ADC研发领域硕博占84%。
作为人才密集型行业,国内CXO由于医药工程师红利、患者招募难度较低等因素影响,成本仅为国外的1/3~1/2,也因此承接了大量海外订单。不过,受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风波的持续影响,外界普遍担心CXO行业面临地缘政治风险,来自海外的订单、项目或将逐渐流失。
对此,有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国CDMO作为“靠谱的供应商”,在产业链、关键技术、成本控制、人力资源、产能基建、交付效率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有竞争优势。可以说,在全球创新药物研发的产业链中,中国的CDMO企业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美国药企来说,若排除中国的CDMO企业,寻找其他国家的替代者也将是一大挑战。如果法案最终通过并实施,很可能会导致美国医药研发成本上升,甚至出现供应中断的风险,最终这些额外成本也将由患者承担,这显然不符合美国公众的利益。”该业内人士表示。
刘军在上述业绩会上也强调,CDMO是一个服务行业,东曜药业也希望在短期内能顺应当下的环境变化,为包括MNC(跨国药企)在内的药企提供同样具有性价比的服务,同时促进公司的业务成长。
药企自建ADC生产基地渐成趋势?
今年以来,ADC药企自建生产基地也成为业内的关注点。今年2月,第一三共宣布投入10亿欧元,为ADC药物建立新实验室,支持其研发和生产;5月,阿斯利康也宣布,将花15亿美元在新加坡建设ADC生产基地;同时,国内如百济神州(688235.SH;06160.HK;BGEN.US))也在4月宣布其位于广州的ADC生产园区正式启用。
若ADC药企自建生产基地成为趋势,无疑会加剧行业竞争,并最终影响ADC外包的整体格局。
不过,有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指出,至少目前不会出现类似的影响。“ADC的火热催生了对外包服务的可观需求,数据显示,ADC外包率可达到约70%,远高于其他生物制剂34%的外包率。此外,今年上半年,多款以ADC药物亮相ASCO大会,在披露的壁报中,有超过100份海报与ADC药物相关。以ADC为代表的生物药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ADC,这也侧面证明了ADC的火热。”
“由于ADC药物的复杂性和高毒性,对工艺开发、稳定性、批间一致性及CMC合规性要求极高,因此,无论是在商业化生产技术,还是在设施投入和维护等诸多方面,ADC药物相较于小分子及抗体药物都具有相当高的准入壁垒,且每一步的开发策略,也紧扣着诸多法规标准的挑战与沟通确认。随着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难度的增加,对项目开发经验及合规性要求更高。而通过专业的CDMO合作模式,可极大地减少药物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降低经营风险。”该人士称。
而在本次业绩说明会上,刘军也表达了对ADC行业未来趋势的看好。他表示,虽然业内有观点认为ADC很快也会变成一片红海,但他并不认同。“不同于其他技术的热度会很快过去,ADC赛道的生命周期应该是比较长的。”
刘军进一步解释称,以抗体为例,抗体研发的关键在于靶点,在靶点实现有效确认后,后期的工艺开发、商业化生产都已经非常平台化,挑战已经不大,但ADC肯定不是这样。哪怕是同样的组成部分,最后也有可能做出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一三共的DS-8201就是典型例子。“从这个角度来讲,ADC赛道依然有很多的发挥空间,这也是ADC为什么持续火热,头部企业仍在持续扩展的重要原因。”
东曜药业方面也向时代周报记者强调,“尽管已经有一些ADC药物上市,但仍有很多患者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此外,随着癌症治疗的个体化、精准化以及ADC药物治疗疾病领域的拓展,对新型XDC药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未来XDC药物研发仍将保持较高热度。”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5361-0.html京东白条额度变现秘诀:快速提现,资金周转更灵活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