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智库研究员
近日,富士康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协议,将在郑州投资约10亿元,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加快推动电动车整车、储能电池、数位健康和机器人产业落地。
与此同时,深圳龙华富士康工厂,开始加大招工力度,与往年相比提早了近半个月进入招聘旺季。这背后是今年苹果将部分产能又转回了中国大陆代工厂。
这意味着,富士康又回来了。
郑州富士康工厂,是全球重要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随着苹果将产能转移到国外,富士康也在美国、印度、越南设厂。但苹果和富士康随后就发现,现实远不如预期。
富士康在美国开设工厂并不顺利。其在威斯康星州的投资计划几经缩水,申请税收补贴也被拒绝。而且,当地缺乏熟练工人,且人工成本高,再加上上下游供应商不完善,导致投产成本和难度大幅增加。
富士康同样折戟印度。印度工人受教育程度较低,组装的iPhone15良品率仅有五成左右,甚至带菌。除了工人素质,基础设施落后,工业用水、用电不足,供应链零部件厂商短缺,都使得富士康未能在印度实现大规模生产。目前富士康已经关闭印度分工厂两家当中的一家。
在越南也是如此。越南官员曾“鼓励”富士康“自愿”将位于越南北部装配厂的用电量减少30%,该工厂去年夏天曾因停电被迫停产。
所以,某种程度上,苹果和富士康的战略回调,是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印度,很难在短时间内取代中国。
软件大国转型制造业大国的困难
2014年,莫迪上台后,试图效仿日本、韩国和中国发展制造业的路径大力吸引外资。莫迪相继提出“三年行动计划”“七年战略规划”“十五年远景文件”,都把推进制造业放在了首位。
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劳动力价格的提高,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净值出现下降,一些企业撤离中国。不少人认为,印度、越南等国,将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莫迪也在第三个任期开始之际,誓言要在制造业领域与中国一较高下。
当下的印度,已经是软件行业、服务业的“世界办公室”,但软件大国与制造业强国,差别还是很大的。
目前,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仍处于较低地位,相比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高达30%,印度仅为3%。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例不但大幅低于中国,也低于越南和泰国,甚至低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
发电量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发电量是工业的基础。中国年发电量高达9.4万亿度,美国有4.4万亿度。考虑到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四分之一不到,这个数量不少。但印度人口比中国多,发电量只有1.9万亿度。
公路是另一个标志性基础设施。根据印度道路运输与公路部2022-2023年度年报,截至2022年3月底,印度的公路网里程为633.18万公里,但高速公路只有1.63万公里。而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2022年12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中国的公路总里程为535.48万公里,但高速公路高达16.1万公里。
更重要的是人才。中国文盲率低至2.76%。 1978年恢复高考至今,中国已累计2亿多大学生,仍以每年千万的速度增加,还有近百万的研究生。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庞大,门类最全的工程师队伍。
2000年以来,中国就培养了超过6000万名各个领域的工程师。中国工程师以出色的技术能力、敬业精神、相对较低的价格在全球业界闻名。
印度是全球第一大人口国家,但印度文盲率高达40%。印度高等学历人口不足1亿,占总人口比例不到8%,大幅低于中国的15%。产业工人需要基本的知识与素质,所以,印度的人口红利是打折扣的。
印度的优势在于其大量的IT人才,工程师门类,不断顺着产业链向上延展到半导体设计。 印度未来将培养出超过10万名半导体设计工程师。AMD、美光科技、高通等国际IT巨头选择在印度布局,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印度丰富的IT工程师资源。
但印度工程师的问题在于严重偏科,门类不齐全,很多制造业项目要依靠中国工程师。
关键在于全要素生产率
更难改变的是软制度。
印度希望走中国走过的路,但中国和印度的体制是完全不同的。
在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中,全要素生产率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其中也包含了技术发展的作用。从长期看,只有当资本和有效的技术发展、技术创新相结合时,生产率提高,供给增加,才会导致经济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制造业尤其是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一经济现象的实质是西方的技术扩散与中国承接技术转移。世界工厂的实质是参与国际分工,而参与国际分工,接受外资,必然会学习到相应的制造和管理技术,进而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承接技术转移,中国有巨大的优势。
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张五常认为,中国一定有“做对了什么”。他提出了“分成合约理论的县级竞争”,认为县级竞争是“中国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即在区域竞争之下,各级、各地政府强势参与、主导市场,努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这不是计划经济,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本质上这种模式,仍是市场在起作用,其特殊之处则在于强大的政府主导。因为承接的是成熟的技术,已经过市场甄别,承接技术一方已经知道高速公路、地铁、发电厂、水坝、核电站、纺织厂、炼钢厂乃至股份制、股票市场的技术和经济合理性,即使这种经济合理性在短期不存在,但长期来看,只要上马,按既定明确的方向进行量的扩大,无需在试错中影响速度和效率。
在中央政府强烈追求经济发展,以GDP为考核目标的驱动下,产权弱约束、政府对土地的掌握、补贴和政府高基建支出、低福利支出,反而滋生出了承接技术转移的最佳温床,使得中国快速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快速发展。
印度并不具备这些特征。 印度贫富差距巨大,隐性等级制度,官僚主义,政府效率低下,宗教民族纷争,基础设施薄弱,地方垄断和国家垄断集团盘根错节,都使得印度并不会像当年的中国那样欢迎外资。
比如,为保护本土企业,印度的进口关税高达18.1%,相比之下,中国只有7.5%。 此外,印度的进口政策相对复杂,通关时间长,涉及多个部门和程序,都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
另一个例子是,相比中国地方政府在招商时对土地掌控力度,外资企业在印度使用土地时,往往面临各种纠纷。富士康,在靠近班加罗尔机场的300英亩土地上建厂的计划,就遭遇当地农民的抗议,不断拖延工期。这种情况在印度并非个例。
此外,印度还有错综复杂的监管体系、立法体系、税务体系中的政策不透明、官僚主义严重、腐败,都严重影响了印度的营商环境,使得许多外资企业在印度遭遇挫折。
不妨打个比方,如果是中国是一张白纸,中国人发奋地照着发达国家的样子,在白纸上描绘新图景——实际上也做到了,如今的中国大城市,不输任何发达国家。那么,印度,则是一张已经涂满了各种颜料的画纸,虽然颜色不好看,但再往上画新画却很难。
所以,当下中国世界工厂的优势,不只是在于劳动力便宜(相对发达国家)。中国的优势,在于完善的产业链、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庞大的市场和稳定环境。从这个角度看,短期没有国家能与中国竞争世界工厂位置。
警惕路径依赖,中国要谨防制造业在AI时代被取代
不过,历史并不会简单重复。中国仍然不可躺在过去的成绩上骄傲。
首先,承接产业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中国从改革开放算起,也花了30年。假以时日,印度、越南仍然可能赶上,即便达不到中国的程度,也很可能会分掉很大一部分蛋糕。
更重要的是,历史并不是简单重复的。随着AI的发展,如果能AI进入设计、研发、制造领域,那么,未来的制造业、产业结构、经济形态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制造业所需的外部条件,也会发生变化,比如,需要人力更少,甚至需要低端工程师也更少。中国需要抓住这个变化的机会。同样,这也可能是其他国家的机会。
需要指出的是,不同的技术阶段、经济发展阶段,所需要的外部条件是不一样的。在承接技术转移时期,中国的优势,在这一个阶段,未必就是优势。所以,中国需要审时度势,扬长避短。
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仅代表作者立场。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5719-0.html京东白条提现详解:如何安全、合规地变现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