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人类与病魔的斗争史,疫苗挽救了无数生命。在对抗恶性肿瘤方面,医药工作者也对疫苗寄予了厚望。近年来,肿瘤疫苗的研发在全球升温,我国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肿瘤疫苗有望成为人类对抗癌症的一把利刃。
我国肿瘤疫苗的研发现状如何?未来还面临哪些挑战?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肿瘤疫苗分为预防和治疗两类
人们较为熟知的肿瘤疫苗是宫颈癌疫苗,这也是目前仅有的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预防性肿瘤疫苗。宫颈癌的发病机制相对明确且单一,即大多数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针对某一病毒进行疫苗研发,我们具备较为成熟的经验。然而,绝大多数癌症的病因是不明确的,涉及基因突变、遗传、环境、生活作息等多种复杂因素综合诱导,使得预防性疫苗‘无’的放矢。”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任张小燕解释了临床上没有其他预防性肿瘤疫苗的原因。
临床数据显示,宫颈癌发病率在疫苗接种覆盖率高的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也证明宫颈癌疫苗在预防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张小燕介绍,肿瘤疫苗一般分为两大类,除了人们熟悉的预防性疫苗,还有治疗性疫苗。
预防性肿瘤疫苗主要是通过在人体内注入肿瘤相关的灭活或减活病原体等,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治疗性肿瘤疫苗则是将肿瘤抗原、编码肿瘤抗原的基因、免疫细胞及分子等导入人体内,激活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起到杀灭肿瘤的作用。两类疫苗的接种目的不同,但二者主要的生物学原理都是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应答。
近年来,随着肿瘤学和基础免疫学不断发展,研发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性肿瘤疫苗逐渐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分支。
我国多点发力获得阶段性成果
在全球肿瘤疫苗研发提速浪潮中,我国生物医药从业者攻坚克难、多点发力,在一些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预防性肿瘤疫苗领域,2023年10月,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重庆智飞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EB病毒(一种疱疹病毒)肿瘤疫苗研发。EB病毒是首个被发现的人类致瘤病毒,可诱发鼻咽癌、鼻咽部淋巴瘤、鼻咽部恶性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该研究旨在推动EB病毒预防性肿瘤疫苗早日问世。
基于疫苗的生化特征,治疗性肿瘤疫苗可分为五大类:肿瘤细胞疫苗、蛋白质和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树突状细胞疫苗。其中,核酸疫苗中的mRNA肿瘤疫苗由于耐受性良好、生产便利以及成本效益高,一直是治疗性肿瘤疫苗乃至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焦点。
2022年1月,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在澳大利亚获得Ⅰ期临床批件,成为世界范围内首个获批临床的国产mRNA肿瘤疫苗。
2023年3月,北京立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LK101注射液成为国内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的个性化新生抗原mRNA肿瘤疫苗。
今年8月,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RNA肿瘤疫苗WGc-043注射液继今年5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之后,再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开展Ⅰ期临床试验。
此外,杭州纽安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合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康德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生产的个性化肿瘤疫苗,也陆续获得临床试验申请受理。
我国科研人员还在基础研究方面持续发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曾木圣团队系统研究了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相关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的联合团队,以肿瘤免疫治疗及生物剂型工程为研究基础,创建了新型全肿瘤细胞疫苗平台;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赵潇和聂广军团队提出一种“围疫苗期”免疫预激策略,利用细菌来源的纳米囊泡强化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增强后续肿瘤疫苗免疫治疗效果……
“在医学领域,要解决药物和疫苗面临的问题,基础研究是基石。越是前沿的应用,越绕不开基础研究。”曾木圣说。
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齐头并进、同频共振,为我国肿瘤疫苗研发领域注入不竭动力。
未来目标瞄准增强免疫反应、改进递送系统
尽管全球的肿瘤免疫治疗赛道持续升温,但肿瘤疫苗研发仍面临一系列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在今年发表的论文中详细阐述了当前肿瘤疫苗研发面临的五大临床挑战,分别是耐药性和免疫逃逸、抗原选择和疫苗设计、生物信息学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联合治疗策略的应用,以及法规和质量控制。
对此,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些策略:首先,联合使用肿瘤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增强免疫反应;其次,基于新抗原的个体化疫苗策略,通过精准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从而提高肿瘤疫苗的靶向性和效果。
此外,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来优化疫苗设计,以及改进疫苗递送系统,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虽然肿瘤疫苗研究面临挑战,但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认为,肿瘤疫苗结合多元化治疗策略在未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私人订制”式的精准治疗模式,有望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回溯人类与病魔的斗争史,疫苗挽救了无数生命。在对抗恶性肿瘤方面,医药工作者也对疫苗寄予了厚望。近年来,肿瘤疫苗的研发在全球升温,我国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肿瘤疫苗有望成为人类对抗癌症的一把利刃。
我国肿瘤疫苗的研发现状如何?未来还面临哪些挑战?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肿瘤疫苗分为预防和治疗两类
人们较为熟知的肿瘤疫苗是宫颈癌疫苗,这也是目前仅有的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预防性肿瘤疫苗。宫颈癌的发病机制相对明确且单一,即大多数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针对某一病毒进行疫苗研发,我们具备较为成熟的经验。然而,绝大多数癌症的病因是不明确的,涉及基因突变、遗传、环境、生活作息等多种复杂因素综合诱导,使得预防性疫苗‘无’的放矢。”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妇产科主任张小燕解释了临床上没有其他预防性肿瘤疫苗的原因。
临床数据显示,宫颈癌发病率在疫苗接种覆盖率高的地区得到了有效控制,这也证明宫颈癌疫苗在预防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张小燕介绍,肿瘤疫苗一般分为两大类,除了人们熟悉的预防性疫苗,还有治疗性疫苗。
预防性肿瘤疫苗主要是通过在人体内注入肿瘤相关的灭活或减活病原体等,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起到预防肿瘤的作用。治疗性肿瘤疫苗则是将肿瘤抗原、编码肿瘤抗原的基因、免疫细胞及分子等导入人体内,激活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起到杀灭肿瘤的作用。两类疫苗的接种目的不同,但二者主要的生物学原理都是调动人体自身免疫应答。
近年来,随着肿瘤学和基础免疫学不断发展,研发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性肿瘤疫苗逐渐成为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热门分支。
我国多点发力获得阶段性成果
在全球肿瘤疫苗研发提速浪潮中,我国生物医药从业者攻坚克难、多点发力,在一些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预防性肿瘤疫苗领域,2023年10月,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与重庆智飞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EB病毒(一种疱疹病毒)肿瘤疫苗研发。EB病毒是首个被发现的人类致瘤病毒,可诱发鼻咽癌、鼻咽部淋巴瘤、鼻咽部恶性黑色素瘤等多种癌症。该研究旨在推动EB病毒预防性肿瘤疫苗早日问世。
基于疫苗的生化特征,治疗性肿瘤疫苗可分为五大类:肿瘤细胞疫苗、蛋白质和多肽疫苗、核酸疫苗、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树突状细胞疫苗。其中,核酸疫苗中的mRNA肿瘤疫苗由于耐受性良好、生产便利以及成本效益高,一直是治疗性肿瘤疫苗乃至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焦点。
2022年1月,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在澳大利亚获得Ⅰ期临床批件,成为世界范围内首个获批临床的国产mRNA肿瘤疫苗。
2023年3月,北京立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LK101注射液成为国内首个获批进入临床的个性化新生抗原mRNA肿瘤疫苗。
今年8月,成都威斯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RNA肿瘤疫苗WGc-043注射液继今年5月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之后,再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开展Ⅰ期临床试验。
此外,杭州纽安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合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康德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生产的个性化肿瘤疫苗,也陆续获得临床试验申请受理。
我国科研人员还在基础研究方面持续发力。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曾木圣团队系统研究了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相关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的联合团队,以肿瘤免疫治疗及生物剂型工程为研究基础,创建了新型全肿瘤细胞疫苗平台;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赵潇和聂广军团队提出一种“围疫苗期”免疫预激策略,利用细菌来源的纳米囊泡强化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增强后续肿瘤疫苗免疫治疗效果……
“在医学领域,要解决药物和疫苗面临的问题,基础研究是基石。越是前沿的应用,越绕不开基础研究。”曾木圣说。
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齐头并进、同频共振,为我国肿瘤疫苗研发领域注入不竭动力。
未来目标瞄准增强免疫反应、改进递送系统
尽管全球的肿瘤免疫治疗赛道持续升温,但肿瘤疫苗研发仍面临一系列难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魏于全在今年发表的论文中详细阐述了当前肿瘤疫苗研发面临的五大临床挑战,分别是耐药性和免疫逃逸、抗原选择和疫苗设计、生物信息学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联合治疗策略的应用,以及法规和质量控制。
对此,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些策略:首先,联合使用肿瘤疫苗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增强免疫反应;其次,基于新抗原的个体化疫苗策略,通过精准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从而提高肿瘤疫苗的靶向性和效果。
此外,利用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方法来优化疫苗设计,以及改进疫苗递送系统,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方向。
虽然肿瘤疫苗研究面临挑战,但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认为,肿瘤疫苗结合多元化治疗策略在未来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拥有巨大潜力。“私人订制”式的精准治疗模式,有望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5907-0.html我国肿瘤疫苗研发未来可期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