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最热的产业,非“人形机器人”莫属。随着大模型横空出世,“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多个国家的重要产业规划蓝图中。
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推动产业创新与升级,正在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寄予它开辟一个前所未有新世界的期待。当下,大模型加机械躯壳的人形机器人站在了前排。
在中国,2024年1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在部署重点任务时提到,要打造标志性产品、做强未来高端装备。其中,人形机器人排在第一位。
重新定义未来工业场景
这个产业为何如此重要?
首先是产业规模大。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和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2026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未来人形机器人普及程度将是汽车的10倍,行业市场规模或超1500亿美元。
仅以核心零部件高精密减速机为例,在全球机器人高速增长的趋势下,对高精密减速机的需求将会呈现百万量级的增长。
其次是带动作用强。人形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集大成者,其产业发展将会带动机械、电子、传感、软件、通信、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共同进步。智能控制的嵌入式计算方法、传感器技术的突破不仅能带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还能给其他行业带来经济效益。
第三是影响后劲足。随着人形机器人代替流水线上的工人,进入农业、建筑等领域,业内专家估计,未来大约30%的工业场景将被重新定义,这将大大推动生产力跃升。
大国竞争产业最前沿
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关系未来竞争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中美都有各自的发展优势。中国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链协同、拓展应用场景等措施,努力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在部分领域正在实现赶超。
例如,在ChatGPT等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方面,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还有一定差距,但在解决特定问题“针对特定行业”的模型方面,“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比如,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盖博特(Galbot)的具身大模型机器人,拥有全球领先的泛化物体抓取技术,例如开柜子、开抽屉、晾衣服等,有望应用于家庭环境中,提供康养、家务等服务。
又如,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天工”,其运动控制是基于状态记忆的模仿学习的控制算法,将传统的算法和强化学习算法结合起来,且更稳定、更节能,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曾经,在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美国负责“从0到1”,中国更多是“从1到100”,在产业化规模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在前沿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中国该如何突破过往的路径?采访中,这既是记者探究的问题,更是业界关注与思考的重要内容。
多位采访对象认为,在当前竞争态势下,打破技术壁垒,中国既要“从1到100”快速产业化,更要“从0到1”创新。可以观察到的变化显示,中国的创新驱动能力正在逐步壮大。
一是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中国创新指数已从2011年全球第29位上升为2023年第12位。中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发展沃土。“中国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赛迪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说。
二是当前多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极大释放了创新潜能。例如,安徽通过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在充分考虑国有利益的基础上,采用“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能,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三是组织模式创新。美国以特斯拉、微软、英伟达等大企业为主,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国组建了多个创新中心,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创新中心不以一城一地论得失,不以短期内要赚多少钱为目标,更看重“能不能带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说。
围绕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电机驱动、力传感器等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工信部门开展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赛道)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采取实施补贴和专项资金等措施,激励企业创新。
关键是建立核心壁垒
AI世界并不是靠堆财力或堆人力就能做好,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暴力美学的创业路径走不长。近期,纳斯达克指数下跌,引发了市场对于AI泡沫破裂的担忧,苹果等科技巨头面临“正在演变为金融公司”的质疑,这对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来说,敲响了一记警钟。
“截至目前,根据国家网信办数据显示,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但有多少能真正存活下来还需要经受时间检验。”钟新龙说,仰望星辰大海,也要低头看脚下的黄土地。一个科技产品能否走向千家万户,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能否实现技术突破,二是能否形成产业规模。
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的脚踏实地,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业务飞轮。对机器人领域来说,关键的是数据、模型和场景。这三件事情快速迭代起来之后,才能在整个行业不断变化中,找到自己的核心壁垒。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要在1到2年内实现小突破,并在3到5年内实现突破性的质变,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仍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携手努力和创新。
科技奋力推动产业发展,另一个问题正在浮出水面:人形机器人进入人类社会,将带来社会层面怎样的变革?从二千多年前《列子·汤问》记载的偃师造出了一个能说话、会跳舞的人偶,到今天机器人也许很快成为新的家庭成员,人类一直在寻求拓展“人”的边界,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人类准备好了吗?
目前全球最热的产业,非“人形机器人”莫属。随着大模型横空出世,“人形机器人”作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频繁出现在多个国家的重要产业规划蓝图中。
人工智能赋能各行各业,推动产业创新与升级,正在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全球寄予它开辟一个前所未有新世界的期待。当下,大模型加机械躯壳的人形机器人站在了前排。
在中国,2024年1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7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在部署重点任务时提到,要打造标志性产品、做强未来高端装备。其中,人形机器人排在第一位。
重新定义未来工业场景
这个产业为何如此重要?
首先是产业规模大。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和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2026年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按照马斯克的说法,未来人形机器人普及程度将是汽车的10倍,行业市场规模或超1500亿美元。
仅以核心零部件高精密减速机为例,在全球机器人高速增长的趋势下,对高精密减速机的需求将会呈现百万量级的增长。
其次是带动作用强。人形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业的集大成者,其产业发展将会带动机械、电子、传感、软件、通信、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共同进步。智能控制的嵌入式计算方法、传感器技术的突破不仅能带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还能给其他行业带来经济效益。
第三是影响后劲足。随着人形机器人代替流水线上的工人,进入农业、建筑等领域,业内专家估计,未来大约30%的工业场景将被重新定义,这将大大推动生产力跃升。
大国竞争产业最前沿
人形机器人已成为关系未来竞争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中美都有各自的发展优势。中国正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链协同、拓展应用场景等措施,努力缩小与美国的差距,在部分领域正在实现赶超。
例如,在ChatGPT等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方面,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还有一定差距,但在解决特定问题“针对特定行业”的模型方面,“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比如,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发布了一款名为盖博特(Galbot)的具身大模型机器人,拥有全球领先的泛化物体抓取技术,例如开柜子、开抽屉、晾衣服等,有望应用于家庭环境中,提供康养、家务等服务。
又如,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天工”,其运动控制是基于状态记忆的模仿学习的控制算法,将传统的算法和强化学习算法结合起来,且更稳定、更节能,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曾经,在汽车、半导体等产业,美国负责“从0到1”,中国更多是“从1到100”,在产业化规模化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要在前沿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中国该如何突破过往的路径?采访中,这既是记者探究的问题,更是业界关注与思考的重要内容。
多位采访对象认为,在当前竞争态势下,打破技术壁垒,中国既要“从1到100”快速产业化,更要“从0到1”创新。可以观察到的变化显示,中国的创新驱动能力正在逐步壮大。
一是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中国创新指数已从2011年全球第29位上升为2023年第12位。中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发展沃土。“中国汇聚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不断提升。”赛迪智库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说。
二是当前多地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极大释放了创新潜能。例如,安徽通过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在充分考虑国有利益的基础上,采用“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新模式,有效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能,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
三是组织模式创新。美国以特斯拉、微软、英伟达等大企业为主,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国组建了多个创新中心,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创新中心不以一城一地论得失,不以短期内要赚多少钱为目标,更看重“能不能带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说。
围绕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电机驱动、力传感器等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工信部门开展未来产业(人形机器人赛道)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采取实施补贴和专项资金等措施,激励企业创新。
关键是建立核心壁垒
AI世界并不是靠堆财力或堆人力就能做好,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指出,暴力美学的创业路径走不长。近期,纳斯达克指数下跌,引发了市场对于AI泡沫破裂的担忧,苹果等科技巨头面临“正在演变为金融公司”的质疑,这对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来说,敲响了一记警钟。
“截至目前,根据国家网信办数据显示,我国完成备案并上线,能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大模型已达190多个,但有多少能真正存活下来还需要经受时间检验。”钟新龙说,仰望星辰大海,也要低头看脚下的黄土地。一个科技产品能否走向千家万户,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能否实现技术突破,二是能否形成产业规模。
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的脚踏实地,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业务飞轮。对机器人领域来说,关键的是数据、模型和场景。这三件事情快速迭代起来之后,才能在整个行业不断变化中,找到自己的核心壁垒。
多位受访人士认为,人工智能技术要在1到2年内实现小突破,并在3到5年内实现突破性的质变,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仍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携手努力和创新。
科技奋力推动产业发展,另一个问题正在浮出水面:人形机器人进入人类社会,将带来社会层面怎样的变革?从二千多年前《列子·汤问》记载的偃师造出了一个能说话、会跳舞的人偶,到今天机器人也许很快成为新的家庭成员,人类一直在寻求拓展“人”的边界,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人类准备好了吗?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6240-0.html为何“起步就热”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跑”起来
下一篇:谁能领跑人形机器人产业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