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科创新星】是聚焦中国高新科技企业与科创人物的栏目。我们将通过高管对话,实地走访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挖掘鲜活企业故事,见证中国科创新星的璀璨绽放。近期,时代周报专访了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听听他对机器人产业的见解与展望。
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 图源:受访人提供
人类围绕科技未来的狂想从未停歇。
2024年8月21日至25日,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同时也是第十届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办。今年的主题是“共育新质生产力,共享智能新未来”,同时展出20余款人形机器人、 600 余件创新产品并展开机器人竞赛。
在一个月前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具身机器人成为WAIC开幕式上的火热话题,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许彬指出,未来最典型的业态将会是人形机器人。
在人类众多科幻作品中,人类早已把对未来科技尤其机器人的需求与幻想融入艺术创作,例如随身携带可穿越时空的智能助手、真正的家庭机器人保姆、可提供情绪价值的电子陪伴对象......
2023年,ChatGPT的横空出世更让人类看到了人工智能的“魔力”,机器人有望变得更加智能化。从传统机器人到具身机器人,机器人的灵活性与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更新。
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约合1.1万亿元人民币),机器人产业也迎来更广阔的未来。
在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出现了一座“具身智能现代城”——这是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擎朗智能”)今年专门打造的体验空间。
“我们认为机器人为人工智能通向物理世界提供了一扇门,在具身智能现代城我们模拟搭建出一扇门,穿过这扇门后,观众能沉浸式地体验到机器人技术在餐饮、酒店、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及定制化解决方案。”擎朗智能CEO李通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
擎朗智能是一家2010年成立于上海的公司,旗舰产品主要包含配送机器人、清洁机器人、消毒机器人等品类。2023年该公司入选“2023年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024年连续四年登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单,目前全球业务覆盖600多个城市及地区。
李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机器人产业创业是一条“漫长而孤寂”的路。在早期创业时代,绝大多数创业项目是以概念胜出。“但在我看来,技术的场景应用所解决的客户痛点,创造出的商业价值是第一位的。”
未来重复性工作依然是机器人主战场
时代周报:在大会开幕式上,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提到:“近年来,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第一大消费市场和生产大国。”对于这一趋势你怎么看?
李通:目前,服务机器人最大的源产地在中国。具体来说,服务型机器人需要走入人群之中,在复杂环境下,与人建立良好的交互关系,并完成多种不同的服务任务,这需要机器人更智能更通用,而这些都建立在对数据、算法、场景理解的基础之上,是除了成本外的更关键因素。
中国市场在这方面有先天优势,中国拥有海量的服务应用场景、智造产业集群、规模化制造工厂、关键零部件和供应链中心,研发和生产制造成本都是显性优势。从服务机器人领域来看,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在全球赛道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丰富的场景落地空间确实让中国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潜力。
时代周报:机器人未来在哪些领域更能发挥价值?机器人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李通:重复性的枯燥工作将是未来机器人行业里最大的市场。虽然大模型有很多所谓创造性的工作,但还是通过反复的数据收集形成可产出的机器力量,本质上还是在做“重复”动作。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任何阶段,体力和脑力的重复性工作都将是最先被机器取代的。
AI技术迭代让机器人更聪明更通用
时代周报:擎朗智能近年来发展迅速,能否分享公司发展过程中印象深刻的故事?
李通:真正的创业之路,每一步探索、试错与跨越,从来无可避免。在最初几年,我和团队不断在机器人市场里寻找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包括中小学教育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等,却在尝试后发现这些市场在当时的发展空间都相对局限,团队曾经陷入焦灼。
后来团队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发现服务机器人几乎处于真空市场,而这对当时擎朗智能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产品类目和市场”,甚至无法找到参考对象。但我们认为这个方向能有效缓解商业环境中存在的普遍性劳动力问题,就只能自己充当摸索者和开创者。
擎朗智能重点聚焦核心技术的深度研发,最终在环境感知、预测决策、运动控制等各个关键技术环节均实现重大突破。这离不开实验室里的无数次试错与探索,也离不开在真实场景中数以亿次的数据迭代。
图源:受访者提供
我们成立8年后的2018年10月,位于北京中骏世界大厦的海底捞首家智慧餐厅开业,该餐厅配备了 10 台擎朗机器人,其中有6台传送机器人和4台回收机器人,这一举措在餐饮界引起轰动。机器人在餐饮领域已全面普及,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革。经过更新迭代,海底捞的智慧餐厅目前配备的是擎朗最新款配送机器人T10,兼顾窄道通行和大载重能力,及更仿生的人机交互体验。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事有很多。以我们自主研发的商用服务机器人全链路技术为例。在自研过程中,为避免闭门造车需要搜集数据,但考虑到客户隐私,我们无法实时收集数据。
为了验证判断并优化算法,团队便一家家探访门店客户,初期时常吃闭门羹。后续通过改进沟通策略,阐述机器人的实用性,成功率明显提升,仅几天的时间内便迅速收集了超百家门店的数据,为后续技术细节的打磨与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最终敲定一套更加贴合使用场景、且易用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时代周报:伴随过去一年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迭代,机器人有望变得更加智能化,从传统机器人到具身机器人,你认为AI技术提升对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有何影响力?
李通:AI技术在近十年有两次巨大技术跃迁。一次是2015年左右,以深度学习成熟为代表的第一次技术跃迁;然后就是2022年底,以大模型,生成式AI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跃迁。
也正是因为近年来人工智能的爆发,使得机器人更快走进人类生活。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深度学习、大模型等赋予了机器人灵魂和智慧,机器人将为AI通向物理世界打开一扇大门。
时代周报:一项技术从研发到落地再到市场化,往往要经历很长的周期。今年以来,国际投资银行高盛等众多机构曾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有望在2035年达到千亿甚至万亿规模。对于10 年后的市场情况,擎朗自身有何预期?
李通:擎朗智能目前的重点发力方向是通过大模型的运用,不断深耕服务场景下的机器人应用,使机器人变得更加智能和通用。
擎朗智能正在让现有机器人具备更强的环境感知、决策规划与执行能力,以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场景需求,在不久的将来将推出具备商业化落地前景的具身通用服务机器人。
目前擎朗智能是全球商业服务机器人出货量第一的企业,并已成为全球知名的服务机器人头部企业。未来,我们将基于擎朗海量成熟的商用落地场景,结合最新的大模型技术,进一步深化具身智能研究,加快多元化应用场景布局及全球市场拓展,满足各行业用户的深层次需求,持续保持市场优势。
图源:受访者提供
专用机器人和通用机器人将共同服务人类
时代周报:历史上已经诞生过许多关于人形机器人的优秀电影或文学作品,其中探讨了机器人情感、机器人伦理、法律等主题,展现出人类对机器人的期待和恐惧。对于这些人类“幻想”,你怎么看?你对机器人的未来有过哪些畅想?
李通:机器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专用机器人,一种是通用机器人。未来的世界将会像《机器人总动员》这部电影里一样,通用机器人和专用机器人混合在一起服务人类的世界,而且未来机器人的数量可能会超过人类。
专用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更高效更专业,如配送机器人、消杀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随着大模型的落地,通用机器人也出现了,近期备受关注的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就是一种形态的通用机器人。
通用机器人的适应性更强,能在不同的环境和场景中执行多种任务。第一阶段,它可能面向某个方向独立完成工作,例如帮餐饮店收盘子、帮护士取药、帮新零售取快递和外卖,甚至去货架上取物、在家里清洁等。随着数据积累和不断分阶段迭代,机器人在未来可能就能实现更接近于人的能力,例如一个妈妈要求机器人帮忙洗衣服、做饭、带孩子,机器人的能力会变得更加全能。当然大家想要的通用机器人,离产业化落地还需要时间,
时代周报:比尔·盖茨曾经说过:“机器人不会替代人类,但不使用机器人的人类将被替代。”你对于人与机器人的关系怎么看?
李通:机器人已经在走进人类的生活中,在经济发展中,机器人更是已广泛应用于服务行业和工业制造领域。这不仅象征着技术进步,更推动了行业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激发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推动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随着机器人技术更进一步地普及和应用,新的技术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智能机器人的部署已经成为企业智能化发展的新增长机遇。未来,谁能在智能化转型中占据领先地位,谁将在全球经济增长中保持竞争优势,这将是关键。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6684-0.html专访擎朗智能CEO李通:未来将像《机器人总动员》,机器人数量可能超过人类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急需资金?京东白条提现,快速到账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