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潮而来的,不仅有发展创新的蓬勃活力,还有不断激增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以及不正当竞争、侵害用户权益等阻碍互联网健康持续发展的重重问题。
近年来,网络安全规范治理和安全保护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如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已成为共识,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和产业蓬勃发展;“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为互联网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依法治网成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重要内容,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用户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互联网市场公平合理有序发展,互联网进入规范安全发展新阶段。
安全治理顶层规划逐步完善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安全和治理逐渐提上日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单位先后成立,互联网治理的步伐逐步加快。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开启了我国网络和信息化工作的新篇章。
互联网法治建设也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步,1994年,我国第一部涉互联网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建设历程正式开启,此后我国集中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若干法律法规,不断规范着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发展。2017年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首部基础性、框架性、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颁布,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治理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逐步构筑。
随着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加快推进,数字安全风险演进升级并向多个领域延伸渗透;激烈的竞争带来了平台垄断、虚假流量等乱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带来了算法滥用等威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相关标准规范和政策规定先后出台,《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等对专门领域的安全威胁处置做出规定;《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提出对互联网服务加强管理;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领域安全标准制定加快推进,截至2023年8月,我国共计发布370余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这些都给互联网发展划定了“底线”和“红线”。
网络安全防线不断筑牢
从“蠕虫病毒”“熊猫烧香”攻击计算机,到“震网”行动拉开国家级破坏性网络战的帷幕,再到2022年乌克兰危机中爆发的网络空间对抗……随着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影响的不断深入,网络威胁不断从虚拟空间向现实世界延伸并愈演愈烈,网络安全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将“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重要高度。“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新时代网络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新挑战,我国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集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共享于一体的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基础通信网络安全防线进一步夯实;通过加快研制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识别、安全评估等重点标准,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通过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安全能力也实现全面提升。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覆盖汽车、电子等行业近14万家企业和165个重点平台,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可感可知;建立车联网安全防护定级备案制度,建立车联网产品安全漏洞专业库,风险防范水平持续提升。此外,我国在态势感知领域技术创新活跃,涌现了大量的新产品、新服务以及龙头企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也从被动防御变为主动防御。
践行“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我国已连续10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同时,工信部通过推广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一证通查”“反诈名片”等服务,累计清理涉诈高风险电话卡、物联网卡超1亿张,核查处置涉诈高风险互联网账号超2亿个,发送预警短信12.4亿条,拦截涉诈电话和短信近50亿次,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得到切实守护。
互联网治理成效显著
从3Q大战到电商平台“二选一”,从“大数据杀熟”到弹窗信息“乱跳转”,从虚假流量到网络谣言,随着互联网资本的聚集和平台的发展壮大,寡头垄断、设置壁垒等不正当竞争问题不断涌现,窃取用户个人隐私、流量造假等侵害用户权益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互联网治理,“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为加强互联网治理,2020年以来,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工作密集开展;2021年,阿里巴巴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被处182.28亿元罚款,成为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开出的最大罚单;2021年7月,工信部启动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扰乱市场秩序、侵害用户权益、威胁数据安全等行为;同年9月,工信部要求限期内互联网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2022年以来,国家层面密集部署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提出“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平稳健康发展”等,也标志着平台经济从集中治理走向常态化监管的新阶段。
为解决侵害用户权益等问题,近年来,工信部深入开展APP整治,对移动互联网服务涉及的诸多环节进行全链条、全覆盖监管。2023年,处置违规短信端口号码4212个,“来电免打扰”防骚扰服务用户达到6.2亿人次,应用商店在架APP抽检合格率提升20%。
为保护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信办等部门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饭圈”乱象、网络暴力、流量造假、网络“黑公关”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2019年以来,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4.93亿条、账号13.89亿个,下架违法违规应用程序6.7万余款,关闭违法网站4.2万余家,中国的网络空间越发天朗气清。
在经历了30年的竞争洗礼和监管规范后,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健康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的互联网,不仅成为创新发展的互联网,更成为开放合作的互联网、有秩序的互联网、正能量充沛的互联网、造福人民的互联网。
伴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潮而来的,不仅有发展创新的蓬勃活力,还有不断激增的网络安全风险和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形势,以及不正当竞争、侵害用户权益等阻碍互联网健康持续发展的重重问题。
近年来,网络安全规范治理和安全保护也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如今,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已成为共识,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和产业蓬勃发展;“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为互联网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依法治网成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重要内容,网络空间日渐清朗,用户权益得到充分保护,互联网市场公平合理有序发展,互联网进入规范安全发展新阶段。
安全治理顶层规划逐步完善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安全和治理逐渐提上日程,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单位先后成立,互联网治理的步伐逐步加快。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开启了我国网络和信息化工作的新篇章。
互联网法治建设也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步,1994年,我国第一部涉互联网的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发布,中国网络法治建设历程正式开启,此后我国集中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若干法律法规,不断规范着中国互联网的创新发展。2017年6月1日,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首部基础性、框架性、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颁布,网络安全和互联网治理政策法规体系的“四梁八柱”逐步构筑。
随着全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加快推进,数字安全风险演进升级并向多个领域延伸渗透;激烈的竞争带来了平台垄断、虚假流量等乱象;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带来了算法滥用等威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相关标准规范和政策规定先后出台,《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办法》等对专门领域的安全威胁处置做出规定;《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管理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提出对互联网服务加强管理;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生成式人工智能等领域安全标准制定加快推进,截至2023年8月,我国共计发布370余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这些都给互联网发展划定了“底线”和“红线”。
网络安全防线不断筑牢
从“蠕虫病毒”“熊猫烧香”攻击计算机,到“震网”行动拉开国家级破坏性网络战的帷幕,再到2022年乌克兰危机中爆发的网络空间对抗……随着互联网对经济社会影响的不断深入,网络威胁不断从虚拟空间向现实世界延伸并愈演愈烈,网络安全已成为我国面临的最复杂、最现实、最严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之一。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将“信息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重要高度。“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就网络安全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新时代网络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面对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新挑战,我国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集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共享于一体的安全防护能力不断提升,基础通信网络安全防线进一步夯实;通过加快研制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识别、安全评估等重点标准,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通过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领域安全能力也实现全面提升。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覆盖汽车、电子等行业近14万家企业和165个重点平台,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可感可知;建立车联网安全防护定级备案制度,建立车联网产品安全漏洞专业库,风险防范水平持续提升。此外,我国在态势感知领域技术创新活跃,涌现了大量的新产品、新服务以及龙头企业,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也从被动防御变为主动防御。
践行“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理念,我国已连续10年举办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同时,工信部通过推广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一证通查”“反诈名片”等服务,累计清理涉诈高风险电话卡、物联网卡超1亿张,核查处置涉诈高风险互联网账号超2亿个,发送预警短信12.4亿条,拦截涉诈电话和短信近50亿次,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得到切实守护。
互联网治理成效显著
从3Q大战到电商平台“二选一”,从“大数据杀熟”到弹窗信息“乱跳转”,从虚假流量到网络谣言,随着互联网资本的聚集和平台的发展壮大,寡头垄断、设置壁垒等不正当竞争问题不断涌现,窃取用户个人隐私、流量造假等侵害用户权益问题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互联网治理,“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为加强互联网治理,2020年以来,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工作密集开展;2021年,阿里巴巴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被处182.28亿元罚款,成为中国《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开出的最大罚单;2021年7月,工信部启动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扰乱市场秩序、侵害用户权益、威胁数据安全等行为;同年9月,工信部要求限期内互联网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2022年以来,国家层面密集部署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提出“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平稳健康发展”等,也标志着平台经济从集中治理走向常态化监管的新阶段。
为解决侵害用户权益等问题,近年来,工信部深入开展APP整治,对移动互联网服务涉及的诸多环节进行全链条、全覆盖监管。2023年,处置违规短信端口号码4212个,“来电免打扰”防骚扰服务用户达到6.2亿人次,应用商店在架APP抽检合格率提升20%。
为保护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信办等部门持续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饭圈”乱象、网络暴力、流量造假、网络“黑公关”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2019年以来,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204.93亿条、账号13.89亿个,下架违法违规应用程序6.7万余款,关闭违法网站4.2万余家,中国的网络空间越发天朗气清。
在经历了30年的竞争洗礼和监管规范后,中国互联网进入了健康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的互联网,不仅成为创新发展的互联网,更成为开放合作的互联网、有秩序的互联网、正能量充沛的互联网、造福人民的互联网。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785-0.html互联网发展进入规范安全新阶段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央国企入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
下一篇: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低空经济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