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李军研究团队在全球气候变化下深水岩礁生境鱼类的适生区变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石鲷属鱼类适生区分布及变迁结果、生态位叠加评估结果显示,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是石鲷属鱼类潜在的起源地。此研究揭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深水岩礁生境石鲷属鱼类物种适生区分布变动的影响,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海洋生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环境与生态学期刊《环境研究》上。
石鲷鱼类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三大热点适生区,分别位于印太交汇区、南非莫桑比克海峡两岸以及南美西海岸。李军研究团队以生活在20米以深水域的恋礁性石鲷属鱼类为研究对象,运用物种分布模型和生态位评估模型,研究了7种石鲷属鱼类在末次冰期、当前和未来适生区分布情况,以及其分布质心(物种分布区的几何中心位置)转移差异。团队还全面分析了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情景下,全球气候变化对石鲷鱼类适生区分布波动的影响。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与末次冰期相比,当前环境条件下南非莫桑比克海峡呈狭域分布的岬石鲷、罗氏石鲷和皮氏石鲷适生区发生了显著收缩,收缩比例高达5.7%至39.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永双介绍说。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未来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模式下,在全球呈广域分布的条石鲷、斑石鲷、眼带石鲷适生区波动较小,且其分布质心转移距离短,并未发生显著的极向迁移,这表明深水底栖鱼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耐受性更强。
研究团队依托生态位叠加评估结果发现,位于南非海域的岬石鲷与罗氏石鲷生态位重叠度高达71.5%,生态位重叠面积为128,067.2平方千米,这表明狭域种间生态竞争激烈。研究还发现,在全球呈广域分布的条石鲷、斑石鲷适生区,与其他石鲷鱼类适生区分布的重叠率高达86.43%,且条石鲷与斑石鲷在印太区域存在强烈的种间生态位竞争,生态位重叠面积高达3,122,266平方千米。
10月23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该所李军研究团队在全球气候变化下深水岩礁生境鱼类的适生区变迁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石鲷属鱼类适生区分布及变迁结果、生态位叠加评估结果显示,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是石鲷属鱼类潜在的起源地。此研究揭示了未来气候变化对深水岩礁生境石鲷属鱼类物种适生区分布变动的影响,为全球气候变化下海洋生物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环境与生态学期刊《环境研究》上。
石鲷鱼类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三大热点适生区,分别位于印太交汇区、南非莫桑比克海峡两岸以及南美西海岸。李军研究团队以生活在20米以深水域的恋礁性石鲷属鱼类为研究对象,运用物种分布模型和生态位评估模型,研究了7种石鲷属鱼类在末次冰期、当前和未来适生区分布情况,以及其分布质心(物种分布区的几何中心位置)转移差异。团队还全面分析了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情景下,全球气候变化对石鲷鱼类适生区分布波动的影响。
“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与末次冰期相比,当前环境条件下南非莫桑比克海峡呈狭域分布的岬石鲷、罗氏石鲷和皮氏石鲷适生区发生了显著收缩,收缩比例高达5.7%至39.9%。”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肖永双介绍说。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未来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模式下,在全球呈广域分布的条石鲷、斑石鲷、眼带石鲷适生区波动较小,且其分布质心转移距离短,并未发生显著的极向迁移,这表明深水底栖鱼类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耐受性更强。
研究团队依托生态位叠加评估结果发现,位于南非海域的岬石鲷与罗氏石鲷生态位重叠度高达71.5%,生态位重叠面积为128,067.2平方千米,这表明狭域种间生态竞争激烈。研究还发现,在全球呈广域分布的条石鲷、斑石鲷适生区,与其他石鲷鱼类适生区分布的重叠率高达86.43%,且条石鲷与斑石鲷在印太区域存在强烈的种间生态位竞争,生态位重叠面积高达3,122,266平方千米。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8179-0.html研究发现:印度洋-太平洋海域是石鲷属鱼类潜在起源地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