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记者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杨宝峰团队首次发现,N-乙酰转移酶10(NAT10)是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调控分子,抑制NAT10表达和功能有望成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新策略。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氧化还原生物学》上。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逐年上升,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100万人。药物溶栓、介入、搭桥等再灌注手段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但相当一部分患者难以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演变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特异性改善临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深入探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及锁定关键治疗靶标,并制定更佳的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杨宝峰及团队成员、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杜伟杰等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脏组织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筛选出候选基因NAT10,发现NAT10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水平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脏中显著增加。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表达过度的NAT10能明显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及心脏功能下降。反之,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NAT10能够有效限制心肌细胞铁死亡,并改善再灌注损伤和保护心脏功能。
该研究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性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转化前景。接下来,杨宝峰团队将基于研究发现,着手研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分子治疗药物。
5月7日记者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药理学教授杨宝峰团队首次发现,N-乙酰转移酶10(NAT10)是介导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键调控分子,抑制NAT10表达和功能有望成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新策略。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氧化还原生物学》上。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逐年上升,每年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100万人。药物溶栓、介入、搭桥等再灌注手段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但相当一部分患者难以避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演变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特异性改善临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深入探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及锁定关键治疗靶标,并制定更佳的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杨宝峰及团队成员、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杜伟杰等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脏组织基因表达数据库中,筛选出候选基因NAT10,发现NAT10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水平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脏中显著增加。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表达过度的NAT10能明显加重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死亡及心脏功能下降。反之,心肌细胞特异性敲除NAT10能够有效限制心肌细胞铁死亡,并改善再灌注损伤和保护心脏功能。
该研究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性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转化前景。接下来,杨宝峰团队将基于研究发现,着手研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小分子治疗药物。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868-0.html我学者提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新策略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急性缺血性卒中有了防治新方案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