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代小佩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使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进而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直接接触。记者5月12日从北京协和医院获悉,该院临床营养科PICC团队利用科学建模方法,耗时五年构建PICC非计划性拔管预警模型,实现了对PICC非计划拔管的早期精准预测,将该院的PICC二次置管率从7.4%降到1%。相关研究近期发表于《国际护理研究杂志》。
PICC非计划性拔管一直是临床一大难题,由于输注液体及导管位置的特殊性,如果对并发症识别处理不及时,易造成患者皮肤坏死,甚至延误治疗。此外,导管的二次甚至多次置入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还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2019年,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孙文彦护士长带领团队用科研方法解决临床问题。基于医院前期积累的50108例病例,上述团队深入挖掘与PICC非计划性拔管相关的风险因素。团队在60所医院开展多中心队列研究,成功纳入患者10007例,构建了基于集成学习的PICC非计划性拔管预警模型,并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为方便临床应用,团队还研制了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量表,并初步构建了PICC非计划性拔管风险预警计算机平台。团队还成功转化出一种能够提供足够无菌区域、方便操作的新型PICC置管手术辅助台。该研究不仅有利于减少患者痛苦,还能降低经济损失,保证整个治疗周期顺利进行。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4981-0.htmlPICC非计划性拔管预警模型成功构建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新方法制氢 铱使用量减少95%
下一篇:新研究精确定位人脑“神经罗盘”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