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我们已经建成了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10个行业建立了行业数据库,31个省级也都建立了基础数据库,实现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在国新办5月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郑国光透露。
2020年5月,国务院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023年2月15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就本次普查的调查工作以及调查成果进行了发布。当天,国新办再次举行新闻发布会,进一步介绍本次普查的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情况、成果及应用情况。
创造多个第一次
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开展、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重大的国力国情调查。
“本次普查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创造了多个第一次。”郑国光说,例如,在调查成果方面,第一次全面摸清了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的“家底”,全国房屋建筑第一次有了“数字身份证”;第一次开展了对全国灌木、草木、枯落物的普查;第一次全面掌握了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信息和灾害属性;第一次完成了对全国县、乡、村公路、桥梁、涵洞等普查,采集了全国公路设施的抗震、防洪等设防信息。
建设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是这次普查的重要任务。会上,应急管理部综合减灾和改革协调司司长吕红频具体介绍,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数据资源丰富,二是贴合业务需求,三是服务多元用户。
“这个数据库包括23种致灾因子数据,27种承灾体数据,以及灾害风险评估、风险区划、防治区划成果数据等。国家级综合库已经存储了超过17亿条各类风险数据。”吕红频说。
同时,该数据库以“服务业务”为导向,通过建设标准化服务能力,便捷连通有关业务系统,提供数据成果服务。“比如,一旦发生重大地震,我们可以立即调取震区相关数据,快速形成报告,支持抢险救援决策。”吕红频举例道。
“此外,除了为各地和有关部门提供数据服务外,我们还把数据加工处理形成多样化产品,按一定渠道提供给科研教学工作者和社会公众使用。”吕红频说。
边普查、边应用
普查目的在于成果应用,效益也体现在成果应用。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了这次普查数据成果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应用情况。
“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普查成果应用工作,从普查之初我们就提出要坚持‘边普查、边应用’工作原则,在各方面大力支持下,普查成果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吕红频说。
比如,普查成果有效服务风险源头防控。“我们结合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实施,把普查形成的综合风险评估图、区划图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划定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提供依据,引导人口和产业布局等向更安全的区域集中。”吕红频说。
同时,普查成果有效服务灾害精准防治。“去年中央增发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我们在制定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综合考虑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等级评估结果,提出重点支持范围,确保资金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吕红频说。
“普查成果还有效服务应急能力提升。我们把普查数据成果接入国家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系统和灾害事故电子地图,为提高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精准预置应急资源和力量提供了支撑。”吕红频说。
吕红频表示,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将继续深化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着力在专业领域深化应用和数据综合应用上下功夫,为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责任编辑: 孙莹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6754-0.html底数摸清!我国建成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