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记者30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近期在毫秒脉冲双星领域获得了新进展,为最短轨道周期黑寡妇脉冲星M71E提供了一种供选择的形成通道。国际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在线发表了相关成果。
毫秒脉冲双星是研究极端物理环境的一类重要天体,其自转周期一般小于30毫秒,仅能在微波或X射线的电磁波频谱上被观察到。它们通过长期吸积伴星的物质和角动量,来加快自身的转速,最终使自转周期达到毫秒量级,并导致表面磁场强度下降,这被称为脉冲星再循环过程。对毫秒脉冲星的研究,可用来限制中子星的物态方程。此外,短轨道周期毫秒脉冲双星,也是重要的低频引力波源。
毫秒脉冲星的脉冲辐射蒸发伴星示意图。 云南天文台供图
此前,通过银道面脉冲星巡天项目,中国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发现了最短轨道周期的毫秒脉冲星M71E,其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伴星质量约为0.01倍太阳质量。如此低的轨道周期和伴星质量,意味着该系统可能起源于极致密X射线双星的演化。同时,它们属于一类特殊的毫秒脉冲双星,即黑寡妇毫秒脉冲星。其伴星被脉冲星的脉冲辐射所烧蚀、蒸发,并逐渐被剥离掉物质。
基于2021年提出的极致密X射线双星的“中子星+氦星”模型等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王博与南京大学郭云浪博士等人,此次进一步考虑了伴星的蒸发过程。由于M71E可能位于M71球状星团,研究人员在计算中考虑了低金属丰度对演化轨迹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可解释M71E的系统特征,并指出该脉冲双星系统将终因中子星与伴星合并,演化成为孤立毫秒脉冲星。
责任编辑: 王倩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7881-0.html毫秒脉冲双星研究取得新进展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南方汛情持续 98条河流超警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