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扬浑厚的编钟、古朴苍凉的埙、轻柔典雅的瑟、如泣如诉的箫……丝竹绕耳、金石铿锵之间,古乐声声入心。走进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就像走进历史的音乐厅,千年的天籁之音跨越古今,绵绵不绝。
每逢节假日,位于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楼的华夏古乐团演奏厅总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华夏古乐团自2000年成立以来,以音乐文物为基础,对中原地区古代乐器、服饰、乐曲以及演出场景进行复原和舞台演绎,带给观众“可以聆听的历史”,已经成为河南博物院的“网红”IP。
华夏古乐团的乐手们不仅是“演出者”,更是“研究员”。从8000多年前的骨笛,到5000年前的陶埙、4000年前龙山的特磬、3000年前夏王宫的铜铃,再到2000多年前的两周钟鼓磬瑟、管箫琴笙和1000多年前的歌舞乐俑……目前,华夏古乐团已复原重构从远古至唐宋时期古乐30多个品类1000余件,发掘、演奏古曲近200首。
古乐复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乐器甚至没有图片和史料记载,只能凭借仅存的文献资料还原。古乐器复制工作主要由华夏古乐团团长霍锟和乐器首席演奏家等人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来完成,前期工作主要是搜集古籍资料、制作材料,以及制作工艺等。
“有时从古籍记载中很难找到有用的线索,比如琵琶,很难通过一张图片判断它的面板或丝弦是什么材质做成的,实物资料的匮乏和不易调查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霍锟说,即便是已出土的古乐器,在复原时也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对原文物进行形制大小、音乐性能、铸造工艺等全方位测量,再根据音乐学、美学、铸造业等专业领域的研究、调试,进而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在研究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施工等,而这一切往往需要耗费两至三年时间。
来自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是河南博物院所有藏品中“年龄”最大的文物,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吹管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
为复原贾湖骨笛,重现远古之音,华夏古乐团启动了复原贾湖骨笛的项目。“别看它只是一个钻了几个孔的骨管,我们团队却耗时十几年才完成。”霍锟回忆说。全程参与复原制作的团队成员贺小帅见证了这支远古乐器的“重生”,“尽管仍有瑕疵,但音高、音色已经十分接近馆藏的贾湖骨笛了。”
复原古乐的同时,华夏古乐团也在拥抱未来。
在演出现场,河南博物院运用全息纱幕影像、LED多媒体屏幕等数字化技术,将大量考古、文物资料和研究成果,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多维呈现,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得以感受不同时代的考古、文物器物、历史场景;在云端,华夏古乐团运用数字化拍摄制作、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等技术手段,对现有的研究及复原展演成果进行数字化传播,搭建起古代音乐文化互联网传播特色优势平台“云端古乐厅”,让“古乐新声”传得更远。
华夏古乐团已经成为河南博物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窗口。游客不仅可以在河南博物院欣赏复原古乐器演绎的《清平乐》等古曲,还有机会聆听1400年前的方响演奏《哈利·波特》主题曲、古乐版《夜空中最亮的星》、改编演奏流行乐曲《孤勇者》等。
“文化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我们要继续探索,让展厅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千年古乐‘飞入寻常百姓家’。”霍锟说。
悠扬浑厚的编钟、古朴苍凉的埙、轻柔典雅的瑟、如泣如诉的箫……丝竹绕耳、金石铿锵之间,古乐声声入心。走进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就像走进历史的音乐厅,千年的天籁之音跨越古今,绵绵不绝。
每逢节假日,位于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楼的华夏古乐团演奏厅总是座无虚席,一票难求。华夏古乐团自2000年成立以来,以音乐文物为基础,对中原地区古代乐器、服饰、乐曲以及演出场景进行复原和舞台演绎,带给观众“可以聆听的历史”,已经成为河南博物院的“网红”IP。
华夏古乐团的乐手们不仅是“演出者”,更是“研究员”。从8000多年前的骨笛,到5000年前的陶埙、4000年前龙山的特磬、3000年前夏王宫的铜铃,再到2000多年前的两周钟鼓磬瑟、管箫琴笙和1000多年前的歌舞乐俑……目前,华夏古乐团已复原重构从远古至唐宋时期古乐30多个品类1000余件,发掘、演奏古曲近200首。
古乐复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乐器甚至没有图片和史料记载,只能凭借仅存的文献资料还原。古乐器复制工作主要由华夏古乐团团长霍锟和乐器首席演奏家等人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来完成,前期工作主要是搜集古籍资料、制作材料,以及制作工艺等。
“有时从古籍记载中很难找到有用的线索,比如琵琶,很难通过一张图片判断它的面板或丝弦是什么材质做成的,实物资料的匮乏和不易调查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霍锟说,即便是已出土的古乐器,在复原时也需要通过精密的仪器对原文物进行形制大小、音乐性能、铸造工艺等全方位测量,再根据音乐学、美学、铸造业等专业领域的研究、调试,进而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在研究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施工等,而这一切往往需要耗费两至三年时间。
来自8000多年前的贾湖骨笛,是河南博物院所有藏品中“年龄”最大的文物,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吹管乐器,被誉为“中华第一笛”。
为复原贾湖骨笛,重现远古之音,华夏古乐团启动了复原贾湖骨笛的项目。“别看它只是一个钻了几个孔的骨管,我们团队却耗时十几年才完成。”霍锟回忆说。全程参与复原制作的团队成员贺小帅见证了这支远古乐器的“重生”,“尽管仍有瑕疵,但音高、音色已经十分接近馆藏的贾湖骨笛了。”
复原古乐的同时,华夏古乐团也在拥抱未来。
在演出现场,河南博物院运用全息纱幕影像、LED多媒体屏幕等数字化技术,将大量考古、文物资料和研究成果,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多维呈现,让观众在欣赏演出的同时,得以感受不同时代的考古、文物器物、历史场景;在云端,华夏古乐团运用数字化拍摄制作、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等技术手段,对现有的研究及复原展演成果进行数字化传播,搭建起古代音乐文化互联网传播特色优势平台“云端古乐厅”,让“古乐新声”传得更远。
华夏古乐团已经成为河南博物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个窗口。游客不仅可以在河南博物院欣赏复原古乐器演绎的《清平乐》等古曲,还有机会聆听1400年前的方响演奏《哈利·波特》主题曲、古乐版《夜空中最亮的星》、改编演奏流行乐曲《孤勇者》等。
“文化不是过去完成时,而是现在进行时,我们要继续探索,让展厅里的文物‘活’起来,让千年古乐‘飞入寻常百姓家’。”霍锟说。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2-8176-0.html千年古乐“飞入寻常百姓家”——河南博物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中国智慧引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