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华社主办的“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闻摄影展上,一张照片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这张照片记录了14年前我春运时的瞬间。每当看到这幅画面,我就感到有一种力量鼓舞着我继续前进。”10月10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彝族妇女巴木玉布木喜获丰收。这位感动全网的“春运母亲”现在已是家乡的致富能手,她和丈夫通过特色种植,收入追上了过去在沿海地区务工时的水平,还能在家照顾子女和老人,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10年1月30日,巴木玉布木背着大包、抱着孩子在南昌火车站匆忙赶车。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14年前的南昌火车站,巴木玉布木身背比人还高的巨大行囊,一手拎着双肩包,一手抱着襁褓中熟睡的孩子,眼神坚毅地望着前方……这一场景被新华社记者周科拍摄到,感动了很多人。她因此被称为“春运母亲”。这种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品质,一直伴随她前行。
巴木玉布木曾经和亲戚、乡亲结伴务工。最后一次外出是2022年5月底,在深圳一家电子厂。工厂包吃住、计件发薪,她每个月能挣近4000元。丈夫巫其石且在深圳的建筑工地务工,月收入也有4000元左右。依靠国家脱贫政策和勤勤恳恳的劳动,夫妻俩成功脱贫。
当看到水泥公路铺进村子,特色产业不断兴起,他们在2023年的春节带着积蓄返乡创业,流转了20亩左右土地种植烤烟。在夫妻俩精心劳作下,2023年收获烟叶2.28吨,今年产量更是达到3吨,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超过9万元。
10月10日,巴木玉布木正在整理丰收的烟叶。莫色石博 摄
生活在不断变好。他们建起了漂亮的两层小楼,5个孩子都有各自独立的房间。2023年底,巴木玉布木添置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可以骑着车去送货、赶集,往返接送孩子。今年夏天格外炎热,她和丈夫索性再添置了一台大冰柜,孩子们欢呼雀跃,实现了暑假“冰淇淋自由”。
“过去我们只能种土豆、吃土豆,现在生活好了,我也学着讲究营养搭配了。”巴木玉布木的厨艺越来越好,丈夫和孩子们都赞不绝口。
二女儿名叫王雪医,因为出生那天,天下着大雪,而她是巴木第一个在医院里生的孩子。巴木希望小雪医长大了当医生帮助乡亲。房间里,孩子们各式各样的新衣服越来越多,巴木计划年底再添个新衣柜。
10月10日,巴木玉布木和丈夫巫其石且抱着孩子合影。莫色石博 摄
巴木家所在的越西县古名“越嶲”,人文景点、自然风光众多,但过去不通高速公路、铁路,到成都得七八个小时。脱贫攻坚深刻而全面地改变了凉山的面貌,交通、医疗、住房、电力、金融等全方位补强。特别是新成昆铁路的开通,让越西成了凉山州北大门,进入成都“两小时经济圈”,“避暑旅游目的地”“天然氧吧”等名片引来了八方游客。“春运母亲”的故事,成为越西人奋斗气质的生动写照。
“我相信通过国家的好政策和我们的奋斗,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巴木玉布木对未来充满信心。(记者谢佼)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4-182258-0.html感动全网的“春运母亲”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