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柳青
长假第一天,电影《只此青绿》上映时,导演周莉亚是低调的,她甚至有些惴惴不安地形容这是“勇闯国庆档”。没有大场面和流量明星,没有强戏剧性的情节,没有台词,这部反类型的小众电影在国庆节当天排片并不高,然而从10月2日起,电影《只此青绿》接连数日票房和排片占比逆跌上涨,并且在长假将尽时,成为整个国庆档网络评分最高、口碑第一的影片。这部电影没有在第一时间成为爆款,却在七天的放映中展现出长线放映的潜力,也许就像影片片尾曲词作者唐恬感慨的,这幅画、这部电影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关:“我们中国人是从这样的山水里来的,从这样的审美里来,这份美跟你我有关。”
电影《只此青绿》海报。 (片方供图)
以传奇画作《千里江山图》为背景的舞剧《只此青绿》首演于2021年8月,2022年除夕夜,舞剧选段登上央视春晚,“青绿山水”的中式美学从此破圈。通过央视春晚的平台,《只此青绿》的华彩舞段和意象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舞台影像也通过网络和流媒体广为流传,为什么还要搬上大银幕呢?答案在这组数字里:截至电影上映时,舞剧《只此青绿》巡演了70多个城市,演出场次突破600场,而电影《只此青绿》首映当天,有超过1.5万家电影院的8.6万块银幕放映。亲民的票价,相对低廉的放映成本,以及影院远胜于剧院的辐射能力,让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的“青绿IP”二度破圈,抵达更大的受众群。
假日里的一场观影活动中,一位观众表达了自己对舞剧《只此青绿》炙热的爱,她曾追随舞团巡演,先后观看了177场演出,从电影《只此青绿》点映到正式公映后,又已经观影十次。尽管这样的粉丝观众不在少数,但电影《只此青绿》并不是一部定向供给舞剧观众的“粉丝电影”。从舞台到大银幕,从“舞绘”到“影绘”,电影不是翻拍表演现场的Live影像,不是舞蹈表演的平价复制品。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站在舞剧成功的基础上,电影以视听独有的方式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国风美学”的表达,两部《只此青绿》是从旷世杰作《千里江山图》的土壤里开出的并蒂花。
舞剧《只此青绿》因舞者的“青绿腰”“山峰髻”而深入人心,其最显著特色是以舞者的身韵再现《千里江山图》的画韵,用舞台上的“活人画”展开画卷上的群山与江河,并且,突破常规舞剧的舞台结构和运动方式,艺术化地再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登峰造极的重峦叠嶂山水之美。舞剧以当代文博人研究《千里江山图》、追索天才画家王希孟的人生痕迹为主线,全景式再现这幅传奇长卷诞生所涉及的传统技艺与匠人。电影保留了舞剧的框架,仍然分成“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数个段落,但是镜头改变了“看”的距离。在剧场里,哪怕坐在距离舞台最近的位置,观众和舞台上的“展卷人”、王希孟乃至《千里江山图》之间,始终隔着一定距离。电影则试图让观众进入当代研究者的视角,继而进入王希孟的视角,进入《千里江山图》的画作内部,看清这极致的美是何以从古中国的江山、从生活在这片山河之间的千万人中产生。
在舞剧创作之初,故宫策展人王中旭曾给编导周莉亚和韩真讲述《千里江山图》的画里存在过具体的时空、具体的生活,在一个有血有肉的画家身后,还有芸芸众生的群像。周莉亚和韩真在舞剧的编排中,写意地再现了“画家与群像”,现在,作为电影导演的她们,利用特写镜头拉近了观众欣赏《千里江山图》的距离,在“大于生活”的画面上看清千古名画上的山的轮廓、水的波纹、树的形态,看清画家鬼斧神工的技艺和设色山水中前所未有的那抹青绿,也通过这样逼近的“看”,把观众拽入具体的时空,或沉浸于织女们的《蚕织图》,或迎面相遇簪花的宫廷画师,随年轻的王希孟徜徉于江山之间、众生之中。
周莉亚回顾创作过程,强调“从舞台到银幕,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都是不同的”。她谈到,舞剧侧重调动观众的想象力,而电影的特点是再现具象的世界,她有意识地引入大量主观视角,通过剪辑手段,影像自由切换于王希孟的感受与他身在的实际环境,在写意和写实之间追求新的平衡。面对影片低开高走的排片和逆风上扬的票房数字,以及诸多对舞剧毫无概念的观众在影院里获取对舞蹈的认知,甚至许多家长把这部影片当作给孩子的“中国传统美育课”,周莉亚欣慰地表示,电影《只此青绿》所追求的正是“浅入深出”的体验:“如果观众能因为一幅画、一支舞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这就再好不过了。”
[ 责编:张晓荣 ]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6-125544-0.html在“青绿影像”里找到中国人的文化认同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