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滕朝)10月25日上午,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焦点对话首场活动圆满举办。本场焦点对话以“如何提升华语纪录电影的国际影响力”为主题,探索新时代语境下,纪录电影如何发挥创作、宣推、放映各环节优势,形成合力,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化,彰显中国精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仇东方,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曹俊,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专委会工作处副处长董斯维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业内嘉宾出席焦点对话活动。 主办方供图
曹俊在代表主办方致辞时表示,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如约召开,是对近年来华语纪录电影创作成绩的又一次全面盘点,更是再一次为华语纪录电影的创新发展加油助力。本届论坛规模更大、数量更多,聚焦的话题更具现实针对性,探讨视角和维度更加多元。“我们将听到来自学界、业界最前沿对华语纪录电影的真知灼见。希望各位嘉宾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华语纪录电影的未来发展注入新动力,助力打造华语纪录电影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
纪录电影导演向一民,创作超过两百部(集)的电视纪录片,执导纪录电影《无音之乐》《画布上的起跑线》,“我们要走出去看到更宽广的世界,才有国际空间。”他认为纪录电影人要在坚守站位、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找到融会贯通的国际传播语境,通过更具国际视角的镜头语言,记录影像、讲述故事。
纪录电影《1950 他们正年轻》制片人、导演宋坤儒,在分享影片海外发行的经验时表示,纪录电影人要做好平衡,既要认清职责使命,保持创作的独立性和原创性,也要有兼收并蓄的合作态度,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受众观看习惯,实施精准的宣传、发行策略。在进行海外发行上映时,还要特别重视网络盗版问题。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陆地解读主题时说,“要提高国际影响力,就要考虑到国际观众的喜好、感受和认知。要进行国际合作,借助国际市场的资源和经验,要借助国际传播平台展示我们的作品,注重认识创新和技术手段创新”。
“通过我的力量把真实的中国传达给日本观众。”竹内亮是在中国生活十余年的日本纪录片导演,曾执导《我住在这里的理由》《再会长江》等作品。他提到,在跨文化创作中,要重点关注和考虑外国观众的兴趣点,以他们熟悉的事物切入,展示他们从未见过的新内容,从剪辑、旁白、背景音乐、主題曲、字幕、翻译以及宣传海报等方面进行本土化的二次创作。
《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分享纪录电影的跨文化创作。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导演于鹏结合创作纪录电影《大道十年》的体会,表示传统的主旋律题材更要“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能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人文关怀的最真实的故事,从不同的视角和维度解构宏大主题。我们不要站在本位立场上讲“中国故事”,而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讲一个“与中国有关的故事”。
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王宁说,在内容创作理念上,我们提出了“纪实娱乐”的概念,即内容兼备娱乐性、启迪性和参与感,采用亲历者的视角和观众拉近距离,通过兼具娱乐化的设计,把带有启迪性的故事带给观众,向观众提供价值,能有效地提升内容的传播性。
北京聪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人民放映APP创始人李健,致力于中小制作成本影片、主旋律电影、纪录电影的宣发工作,他在与国际选片人和出品公司代表交流时发现,他们对讲“人”的故事非常感兴趣,而且是全世界共同面对和遇到的故事,比如抑郁症、环保题材,他们希望看到其他国家的普通百姓是怎样解决这类问题的。
“这样的课题,落在我们具体业务中,就是去抢阵地,就是实实在在的渠道建设。”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蔡丹翔说,我们在不久前刚刚研发成功并投入使用的FAST制播平台,突出特点就是轻体量运营和精细化垂类内容。在传统院线之外,这或许是与纪录电影高度匹配的传播方式,非常希望在这片“蓝海”,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纪录电影。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刘军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6-126660-0.html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探讨提升国际影响力,竹内亮分享跨文化创作经验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