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实习生闫硕 上海报道 2000年,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医学网站悄然兴起,如果将此视为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开端,至今已经走过二十多年。其中2015年以前为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互联网医疗主要是将线下实体中的一些信息搬上互联网。
也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满怀梦想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如2006年创立的好大夫在线;2010年成立的1药网;2011年上线的康爱多;2006年创立的健客网……这些企业后来大多跻身独角兽行列,有的最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但互联网+医疗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医疗消费行为属于低频行为,且人为不能诱导。此外,整个医疗的环节漫长且割裂,多方主体的利益和诉求也很难用一种方式满足。在这一背景下,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商业化之路走得愈发艰难。
2015年左右,互联网医疗分化为“医”“药”两大阵营,一类为好大夫在线、微医、春雨等以持续打磨医疗服务、探索商业闭环为核心的创业公司;另一类则是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等以医药电商业务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平台。
“医”阵营所探索的商业闭环似乎到现在也没能完成,多数企业还是要靠在线商城销售药品才能实现盈利,“医”“药”双轮驱动下的互联网医疗如今并不能稳定向前,商业模式成了行业痛点所在。其实在传统互联网赛道,十多年已经够一个企业完成从创立到形成商业闭环的全周期,但互联网医疗并非如此。
如今,一众先驱企业已鲜有以往的朝气,尽显发展疲态:好大夫多次被曝裁员、瘦身后,再陷被收购传闻;中国互联网医药企业赴美上市第一股的1药网已启动退市计划;曾经的明星医药电商康爱多处于悬崖边缘;春雨医生在高光之后也陷入了沉寂。
“这个行业以前是被资本催熟的,但医疗是相对来说比较长的业务模式,并不能被资本短期催熟。”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整个市场其实不是运营不下去,只是原先的估值太高了,当前只是把估值回归到正常,所以整个资本市场现在看起来才比较惨淡。
狂奔:资本世界的一路高歌
医疗行业一直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同频共振、同步前行。不过,这其中总也少不了创业者的商业敏感和创业激情。
2006年,有过看病受阻经历的王航正式入局互联网医疗行业。彼时的王航带领初创团队每天跑各大医院手抄信息,搭建医生数据库,并推出医生点评、投票系统,以挂号、咨询为主要业务模式。
当年底好大夫在线页面上已经有了5万位医生的信息,网站前500条对医生的评论都是由初创团队与患者交流后得来的真实信息。
创业伊始,好大夫在线以其独特优势被资本所看好。2007年,雷军和联创资本的300万天使投资帮助好大夫团队扩大到了20多人,而这一年好大夫在线的医生信息达到25万条。
好大夫在线构建了医生与患者交流的平台,王航认为,与同业相比,好大夫的优势在于医生资源,这里的医生资源不是指注册数量,而是医生真正在平台开展工作,并产生批量的优质医疗服务。
随后几年,好大夫在线又经历多轮融资,累计融资超过2.6亿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笔来自腾讯在2017年领投的D轮融资,总金额高达2亿美元。
伴随着资本的大量进入,好大夫在线自身也在持续探索业务发展,2013年,好大夫在线APP上线,用户规模迅速扩大;2016年在银川开始线上诊疗试点,成立智慧互联网医院;2017年首创远程专家门诊,助力分级诊疗;2018年,开启医生团队诊疗模式,上线家庭医生,帮助医疗资源下沉。
作为第一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好大夫在线却一直没有选择上市。对此,王航表示,这个行业才刚刚开始,还没有到上市的时机。他们不愿意拖着半成品、踩着高估值亏损上市,好大夫在线必须在实现自我造血之后才会考虑上市。
但资本的故事不止有一种讲法,1药网探索出了互联网医疗企业发展的另一路径。
尽管在2005年,药品监管部门颁发了国内第一张网上药店资格证,但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所涌现出的互联网医疗企业都是问诊咨询的模式。2010年,1药网作为1号店的子频道诞生,2年后,1药网从1号店独立出来,“卖药”成为一门台前生意。
在2010-2015年期间,1药网凭借B2C模式,成为10亿级规模的医药电商。此后,在于刚和刘峻岭带领下,1药网快速拓展业务范围,2016年,推出互联网医院“1诊”;2017年,推出面向药店采购批发的B2B平台“1药城”。
2018年9月,1药网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中国互联网医药赴美上市第一股。时至今日,上市6年内,1药网已实现收入规模增长16倍,从2017年的9.59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49亿元。
同样成立于2010年的康爱多,选择从药企源头采购药品,砍掉中间2-3道的流通环节,直接卖给患者,因此售价低是其一大优势。2011年8月,康爱多正式上线,创始人王燕雄非常重视技术和运营,早期康爱多400人的团队中,技术团队就占了100人。
上线当年,康爱多受邀入驻淘宝商城医药馆。相关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15年的4年间,康爱多3次夺得医药馆销售冠军,仅在2014年排名第二,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康爱多被广东药监局暂停营业1个月。
也是在2014年,上市公司太安堂以3.5亿元的价格购入了康爱多的全部股权,康爱多在肝病之外,将经营面扩展到了生殖、皮肤、儿科、肿瘤四大领域,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17年9月,康爱多还上榜了商务部2017-2018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名单。
可以说,乘着中国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的风口,第一代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快速跻身独角兽行列,成为那个阶段各大榜单的常客。
困局:无法摆脱的商业化之问
形势一片大好。但是,回归行业本身,医疗服务是一门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复杂程度高的生意,王航就曾劝退过很多投资人,最终留下来的是能理解行业特性和基本面的。
相比而言,医药零售能更快实现商业化落地,医药电商也由此成了互联网医疗企业实现造血功能的常见路径。尤其是2014年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后,在准入门槛、物流配送条件以及处方药网上销售等方面实现实质性突破,行业的大门也就此被彻底打开。
2016年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相继入局医药线上零售领域,将原来导向垂类电商的流量,逐渐回收至自己手中。
经过多年的发展,阿里健康与京东健康凭借流量与技术优势实现了盈利。据阿里健康财报,截至2023年中报,阿里健康营业总收入129.56亿元、净利润4.46亿元;而京东健康财报显示,京东健康2023年营收535亿,同比增15%,经调整净利41亿。
然而,这是互联网医疗上市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盈利企业,而且其商业模式是很多人所诟病的“名为医疗,实则卖药”。
CIC灼识咨询合伙人王文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相较于一些国外成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我国一些企业尚未形成稳定且成熟的盈利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例如,海外成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Teladoc Health,其商业模式基于订阅制,主要面向雇主和保险公司及个人,付费人非常清晰,路径可实现。NowRx和Alto Pharmacy这些线上药房提供当日达送药上门服务,与医保公司合作,为病人提供便捷的药品获取方式。
在我国,不同于背倚大平台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更多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其实是在艰难向前。
根据公开资料,1药网在上市之初,发行价为14美元/股(ADS),上市首日,便跌破发行价,此后长期低于发行价。截至2024年4月19日美股收盘,1药网收报1.02美元/股,较其IPO发行价累计下跌跌幅为92.71%。按收盘价计算,1药网总市值仅为8567万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1药网上市时的市值为11.6亿美元,在2021年2月11日,1药网的股价曾一度上涨至45.88美元/股,对应的市值达到38.0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其财报发现,虽然1药网营收实现高速增长,但仍在持续亏损,2019财年至2023财年,1药网五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0亿元、-4.57亿元、-6.70亿元、-4.17亿元、-3.92亿元。
对于没有上市的康爱多来说,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记者发现,移动端应用商店里已经无法搜到康爱多APP,通过网页搜索下载“康爱多掌上药店”APP后,发现已不能正常使用,且开屏界面时间显示为“2021”。
换言之,康爱多APP自2021年便没再更新。而通过网页搜索,从众多广告中找寻到“康爱多健康商城”官网之后,发现在PC端打开却为移动端排版,并没有专门的网页版。记者也向客服进行了求证,目前康爱多平台没有专门的APP,且只有移动端排版一个官方网站。
根据公开资料,2019年至2020年,康爱多累计被其母公司太安堂卖了5次,用5.15%的股权换回1.3亿元。康爱多财报显示,2021年康爱多开始出现亏损,但根据证监部门的调查,康爱多在2018-2021年间通过少结转成本、少记费用等方式虚增存货、利润,每年的数额少则6000万,多则上亿元。照此推算,康爱多从2018年起就已经入不敷出,到2021年,年亏损已经达到近2.5亿元。
日前,太安堂(*ST太安)预重整被终止,股票面临退市风险,昔日的医药电商明星企业康爱多前途未卜。
在互联网医疗企业商业化进程中,好大夫在线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多年来,好大夫在线坚持“三不做”策略,即不赚取药品利润、不自建线下医院、不做医疗广告业务,单纯依靠医疗服务付费。
有一些细节也值得关注,记者注意到,好大夫在线APP是目前鲜有的没有开屏广告的在线医疗平台。
“通过梳理我国互联网医疗企业的盈利状况,可以看到实现盈利企业主要的商业模式包括医药电商、服务收入、互联网医院、技术输出与平台分成、O2O模式以及B2B模式。”王文华表示,而亏损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商业模式包括在线问诊平台,因为受限于政策,平台不能开具处方,导致仅提供一些信息咨询服务的轻问诊下用户黏性不高,客单低,最终无法实现企业盈利。
在“三不做”策略下,如何盈利成了王航需要思考的问题,他曾开玩笑表示自己经常被投资人拷问得“灵魂出窍”。
抗争:沉寂之中的变革尝试
在好大夫成立最初的几年,王航没有考虑过商业化的问题,团队一心扑在提高服务质量上,这为后来的良好口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也为其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实际上,2015年好大夫在线拿到C轮融资之后,一直被认为是互联网医疗的领军者。直到现在,尽管面对激烈的竞争,好大夫在线平台在医生中的使用率仍属于第一梯队。根据相关机构的调研情况,在各个线上问诊平台中,好大夫在线平台的使用率超过30%。相较而言,面对不同平台,主任医生常用好大夫在线的比例更高。
但是,面对盈利难题,好大夫在线如何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好大夫在线曾多次被曝裁员。早在2016年,好大夫在线就被媒体曝出裁员50%,王航当时辟谣称,并非裁员,而是将团队调整为线上医院的结构,部门重组、人员有进有出。
2022年底,业内流传一封王航发出的《给全体员工的信》,其中指出,好大夫在线即将进行战略及组织结构调整,具体方向就是从创业期的专注产研转型为市场开拓。王航希望公司能摆脱对融资的依赖,做到自负盈亏。
在完成调整之后,2023年第一季度好大夫在线实现了收支平衡,一方面是由于人力成本的减少,另一方面则归于收入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平台服务费、会员服务以及针对内科医生的随访服务包。随后王航在5月中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比前些年的产研阶段,今年好大夫正式迈入了商业化阶段。
然而,此次采访后不到一个月,王航于6月8日在公司内部发出《公司最新情况说明》,指出自2022年12月开始的一系列业务调整以来,公司亏损情况快速改善,但面对股东撤资、要求赎回的巨大压力,调整方案未达到预期。
同年8月,有消息称,互联网大厂欲收购好大夫在线,目前已经给出报价。
今年4月,又有消息称阿里健康正与好大夫在线洽谈收购事宜,且双方已经就一些关键问题的谈判取得实质性突破。对此,双方都在第一时间予以否认,但这并不能排除二者在未来开展合作的可能。
在激荡的变革中,收购与被收购、股权出售与购入讲述着太多曲折的发展故事。
2021年,太安堂将康爱多47.35%的股权出售给成都医云科技有限公司,作价7.48亿元。但在成都医云支付全部基准转让价款的60%,即4.49亿元之后,这笔交易被意外喊停。
2022年1月27日晚,太安堂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与成都医云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及其补充协议的约定,此次重大资产出售事项存在被终止的风险。相关信息显示,康爱多的工商信息此前也发生了变化,成都医云创始人王仕锐已退出康爱多董事会,并不再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而头顶“中国互联网医药健康行业赴美上市第一股”光环的1药网,早已启动退市计划。2022年9月,于刚、刘峻岭和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主动提出初步非约束性提案函,提议在非公开交易中收购公司所有已发行的A类普通股,之后,公司将从纳斯达克退市。
另一方面,1药网也已经启动回A工作。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2020年12月公示,壹药网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已进入A股上市辅导备案阶段,而壹药网就是1药网在国内的经营主体。
记者注意到,造成1药网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各项营业成本的增长,以2023财年为例,1药网包含折旧和摊销费用的各项成本合计140.99亿元,同比增长11.22%,而2020财年中,该成本更是同比增长106.96%。
对于成本的增长,1药网此前也在财报中解释称,由于销售人员数量的增加与B2B业务的扩张,相关费用增加。其实在营收构成中也有所体现,上市当年,1药网的B2C业务收入为8.62亿元,占比高达89.9%,随着阿里、京东等巨头的入局以及企业自身战略的调整,时至今日,1药网的主要业务已经转向B2B,2022财报显示,B2B业务营收达129.95亿元,占比96.14%。
“其实对于具体的运营,企业只要愿意砍掉成本,我觉着基本上最终都会趋向盈利,这个市场就会变成一个比较正常的市场,大家都会是盈利的公司,就不需要靠资本运转下去。”赵衡说。
聚焦:变局之中的“必答题”
尽管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都在负重前行,但行业发展未来仍具较大潜力,尤其是经历了新冠疫情洗礼,市场接受度快速提升,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进一步加速。
4月8日,据米内网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网上药店终端药品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23年销售额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28.46%,持续双位数增长。
此外,从用户规模看,据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4.14亿人,较2022年12月增长5139万人,占网民整体的37.9%。
从市场规模层面看,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4年互联网+医疗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3099亿元,同比增长39%。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4190亿元。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特别是2019年至今,国家密集出台新政,限制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政策壁垒不断被消除,在医保加持下,“医”“药”“险”基础闭环服务体系加速形成,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不过,在王文华看来,目前互联网医疗在商业化方面还有不少痛点需要解决。首先产业链整合的能力决定了互联网医疗企业最终可以实现的商业模式。整合产业链是指整合医疗服务、医药流通、医疗保险等产业链资源,打造闭环服务体系。不同互联网医疗企业切入这一领域的基因大相径庭,能够建立在自身优势资源基础上的资源整合,才会有实现收入增长和盈利的可能。
其次,企业需要探索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如互联网的线上优势结合线下服务、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等,从而增加收入来源。
此外在市场教育方面,需要提高市场对互联网医疗的认知和接受度,提升流量的存留和转化,通过不断积累的用户沉淀和用户行为的渗透影响,从而逐渐培育用户通过互联网使用工具的习惯。
面对新形势、新阶段,这些昔日的独角兽企业仍在努力探索变革,寻找突围之道。
好大夫在线去年将目光聚焦在了内科,王航认为,相比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群体更大,对线下设备依赖相对小。第三方平台要通过提供可观收入、高效智能的工具等促进内科医生提升医疗质量。
此外,好大夫在线也进一步聚焦基层,王航认为互联网医疗最值得期待的方向是基层,县医院、家门口的医院才是老百姓生病首先会去的地方。对于未来互联网医疗服务版图,王航表示将由线上服务、到院服务和医疗到家服务三部分组成。
近些年,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渗透应用,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也迎来新的发展。
1药网不断夯实自身技术优势,根据其2023财报,全年新增4项发明专利,累计专利数达到23项。此外,1药网还通过数字科技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智能供应链优势,重塑医药产业链中的营销、交易、仓储、履单等环节。
日前再次冲击港股IPO的方舟健客也在用科技增强自己的核心优势。据了解,在健客网的基础上,2015年方舟健客集团成立,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慢病服务,从2015年至2019年,方舟健客先后完成了3轮融资。
去年,方舟健客开始与百度智能云、腾讯云等展开合作,努力将AIGC深入到医疗大健康产业。去年9月,方舟健客发布Health大模型,希望用数字化技术变革慢性病管理。
“其实,与国外的互联网医疗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具备特有的优势,例如技术快速发展,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AI等技术领域高速发展,这些都能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提供技术基础和创新赋能。庞大的市场以及政策支持也是互联网医疗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优势。”王文华说。
时至今日,好大夫在线虽然面临巨大生存压力,但仍坚守理想主义;1药网已在退市边缘,但也已启动回A计划;康爱多能否涅槃重生还未可知;一些企业尽管没有盈利,但也已经踏上IPO之路。
且等下一个二十年,听他们回答行业之问、时代之问。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14106-0.html21深度丨中国第一代互联网医疗“独角兽”的浮沉与抗争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