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武汉报道
“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因膳食不合理和身体活动不足导致的超重和肥胖患者逐年增多,心脑血管疾病、高血糖等相关慢性病呈逐年上升趋势。”6月1日,中国营养学会在武汉发布《新时代慢性病防治食养食疗策略和行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提供了14种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膳食营养食疗方案。“白皮书旨在做好技术支撑,促进食养食疗方案普及,并推进食养食疗在医院合规化应用。”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指出。
具体来看,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孙桂菊表示,白皮书根据患者情况设计个性化、精准化、定制化营养方案,为提高慢性病诊疗效率、降低慢性病并发症和死亡率做贡献。对医疗机构而言,白皮书能促进营养科室的发展,促进医用膳食的应用和营养治疗的开展,是推广食养食疗工作模式和同防同治的新路径,能够提升医院营养治疗现代化基本建设;对社会而言,白皮书是大力宣传营养食疗及其作用的工具和手段,能够普及食养食疗在慢性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提高公众膳食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防治慢性病,减轻社会医疗负担;对企业而言,是努力研发营养健康和功能食品的动力,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营养方案。
孙桂菊强调,“营养学发展到现在,不仅要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落地的实际行动和策略也是营养学的一部分,白皮书的发布对整个营养学科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慢性病情况不容乐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晓光指出,我国人均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5岁提高至78至79岁。过去,由于医疗落后,中国人死因主要是传染病,但现在转变为慢性病。调查显示,中国每年因慢性病死亡的人数在1000万左右,其中心血管疾病占46%至48%,癌症在20%左右。
白皮书亦明确指出,我国慢性病已经造成了较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占城乡居民总死亡率的首位,2020年仅心脑血管出院(住院)人数为2428.83万人,住院总费用合计为2709.01亿元,自2004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为24.6%。
众所周知,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杨晓光认为,“慢性疾病可以提前预防,虽然无法改变基因因素,但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每年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死亡率,其中食养食疗非常重要。中央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指出,以治病为中心转移到以健康为中心,强调从基础预防开始。”
近两年来,国家卫健委出台了肥胖、糖尿病、肾病等多个慢性病食养食疗指南,提出了全新的理念“食养是良医”(food as medicine),强调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疾病预防、康复和提高全民健康的基石。
“白皮书对相关指南进行补充,具有相对较好操作性及普及性。”杨月欣表示。例如,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食养食疗原则,白皮书建议,一是控制总量,成年人BMI应维持在18.5kg/m2至24kg/m2,成年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二是避免饱和反式脂肪及限制过量胆固醇摄入;三是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g,水果不超过350g;四是每天盐的摄入量在3至5克等。针对糖尿病食养食疗原则,白皮书强调,要食物多样,控制超重肥胖,主食定量,其中全谷物等低GI食物应占主食的1/3以上;餐后运动,每周至少5次,每次30至45分钟等。
此外,健康老龄化是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白皮书指出,高龄、衰弱老年人往往存在进食受限、味觉、嗅觉、消化吸收能力降低,营养摄入不足等困境。因此,需要营养密度高、品类多样、价值和生物利用率高的食物,还要满足质地细软、适合老年人咀嚼和吞咽。
然而,白皮书强调,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是老年健康首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于康指出,“实际上,老年人不容易做到食物多样性,调查显示,老年人饮食中很难达到4至5种食物。在食物多样化的情况下,食物供给的多形式和多途径也受限,年轻人自然饮食就够了,但老年人要进行额外的营养补充,例如口服营养补充液等。此外,相对年轻人,老年人更需要微量营养素补充,还要将营养融入到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里,在子女陪伴的温馨环境中,让老年人享受到真正的晚年生活。”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14512-0.html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白皮书:推广食养食疗工作模式及同防同治新路径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