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能帮助戒烟”“饿上16小时能启动自噬功能并能减肥”……这些在社交媒体、朋友圈、微信群等出现过的健康谣言,虽然漏洞百出,但也让不少人将信将疑。
2023年,有新鲜出炉的“新谣言”,也有“陈年老谣”,为此,我们复盘了2023年典型的健康谣言,并对其一一粉碎,揭示真相。
谣言:电子烟可以帮助戒烟
在全球范围内,禁烟控烟成为主流趋势,各国纷纷提出更严格的公共场合控烟法规,导致游走于灰色地带的电子烟需求激增。我国出台了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也逐渐收紧“紧箍咒”,但线上暗号销售仍未禁绝,青少年也不难接触。电子烟还宣称可以“清肺”、帮助戒烟,更有“迷惑性”,也让戒烟更加任重道远。
南京鼓楼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演欣介绍,传统烟草中使人成瘾的关键成分是尼古丁,这也是电子烟中的主要物质。很多人一开始坚信自己可以通过电子烟来戒烟,但实际上更多的人是沉迷其中。
不仅如此,尼古丁还可以起到“肿瘤启动因子”的作用。胎儿和青少年接触尼古丁,会对大脑发育产生长期不良后果。电子烟中的丙二醇和植物甘油在受热后可以产生甲醛乙醛这些致毒致癌物质,而且是传统香烟中的数倍。电子烟中含有双乙酰,可导致细支气管闭塞性肺炎,这是一种极严重且不可逆的肺部疾病。电子烟的烟雾气溶胶可以诱导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内的微血栓形成,因此增加了心梗和脑梗风险。同时,电子烟中的气雾产生的颗粒物质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危害身边人的健康。
演欣提醒可以通过制定计划,梯度减量,循序渐进戒烟。扔掉吸烟用具,远离吸烟人群,避免去一些吸烟比较多的娱乐场所,营造无烟环境。通过食用瓜果蔬菜牛奶和豆类食品平衡体液酸碱度,也可以帮助戒烟。烟瘾来袭时可以通过运动转移注意力或者深呼吸、咀嚼口香糖等方式来缓解,必要时可去医院专门开设的“戒烟门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谣言:夜间看手机不会影响视力
2023年,手机正在进一步侵占我们的生活,公交地铁上到处是抱着手机的年轻人,银发族“手机瘾”也不遑多让。白天离不开,晚上关灯总还要多刷上一阵子,甚至打游戏、刷短视频到半夜都舍不得放下。关于手机与视力有很多谣言,夜晚关灯看手机不会影响视力就是其中一条,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一条。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张瑞主治医师提醒,长期在黑暗中把玩手机最大的问题在于,强光的刺激会加大黄斑病变的风险,真的会发生“闪瞎眼”的情况。我们的人眼能看清东西必须仰仗“黄斑”,它是眼底最重要的感光部分。熄灯后,手机屏幕的亮光与周围黑暗的环境形成强烈对比,长时间地直视光亮的手机屏幕,会伤害黄斑的感光细胞,造成黄斑结构损伤。黄斑病变直接导致视力滑坡,看东西变形变色,而且无法挽回,想要靠药物靠手术来恢复就如同亡羊补牢。此外,长时间的强光刺激,还可能影响血管神经调节中枢,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引起眼压的急剧升高,视野受限,最终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眼科医生建议在离不开手机的当下,尽量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科学用眼,尽量将玩手机的爱好挪到白天,晚上玩手机可开着灯别让对比那么强烈,手机的屏幕亮度也可以调节到不那么刺眼。发现眼睛视物异常要及时就医,尽快找眼科医生详细检查。
谣言:非油炸、不含反式脂肪酸食品更健康
不仅要吃得好,还要吃得健康。细心观察可以发现,“网红”零食们正在不断更迭,鸭脖、辣条等重油重辣的零食正在逐渐失宠,轻食当道、蛋白为“王”,各种标榜健康营养重点的标签,比如“0糖”“非油炸”“不含反式脂肪酸”等,都被显著地标在了包装上。
标了健康标签的膨化食品会更健康吗?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营养科主任蔡晓真介绍,其实并非如此。
以“非油炸”为例,不少非油炸膨化食品为了使口感酥脆,往往要加入含有大量棕榈酸或硬脂酸的高饱和油脂,虽然不需要油炸,但脂肪含量都在15%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此外,有的企业还使用氢化植物油,这种油虽然稳定性较高,但是含有饱和脂肪酸,长期大量摄入仍然容易引发心血管等疾病。
另外,我国不强制在食物标签上标出反式脂肪酸,但并不代表没有标就是没有,家长们也要对食品标签上的一些词有警惕,比如“氢化油”“植脂末”、巧克力中用得比较普遍的“代可可脂”等等,也都会含有反式脂肪酸,这些都是反式脂肪酸的“小号”。
蔡晓真告诉记者,商家打“健康标签”,可能会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标注“0糖”的,实际可能高脂;标注“低脂”的,可能糖含量不少;标注“低脂高蛋白”的,钠也有可能超标。消费者选购食品时不必看重标签,而应多看配料表和成分表,尽量选择脂肪含量低、热量低、钠含量低的产品。
谣言:饿上16个小时,能启动自噬功能并减肥
最近,“空腹16小时人体就会启动自噬功能”登上热搜,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文章作者称,如果人体16个小时没有进食,就会启动两个功能:一个是肝糖原被消耗殆尽,身体开始消化脂肪;另一个功能叫作“自噬”。那么,自噬究竟是什么?真的能实现减肥效果吗?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主任戴咏梅表示,空腹16小时属于时相减肥法。即不吃早饭,一天总共吃两顿,两顿饭进食时间在8小时以内,剩下的16小时内不进食。
细胞自噬是指人体细胞中损坏的蛋白或细胞器被自噬小泡包裹后送入溶酶体或者液泡中进行讲解并得以循环利用。细胞自噬是一种基本的生物学现象,涉及了细胞如何处理和循环利用自身成分的问题。
但在人体中,真的饿上16个小时就能启动自噬反应吗?戴咏梅表示,文献中缺乏数据缺乏,究竟要饿多久才能诱发自噬反应,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说,并不是饿上16个小时,就一定能启动人体的自噬反应。此外自噬反应是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算不饿肚子,通过锻炼或者减少热量摄入,也可以启动它。
戴咏梅表示,16小时减肥法,对人体的肠胃不友好,对于对血糖高的人,16小时不进餐还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症状。低能量平衡饮食,才是能真正有效地减肥的核心,副作用小,安全性高一些。
谣言:消炎药就是抗生素,出现呼吸道疾病症状吃点消炎药就好了
秋冬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多种疾病交织叠加,许多人出现发烧、咳嗽、流涕、头痛、咽痛等症状。不少患者会觉得抗生素吃多了会有副作用,吃点“消炎药”病就好了。
“很多患者消炎药和抗生素傻傻分不清楚。”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陈燕表示,“消炎药”是老百姓的口头用语,事实上抗生素和消炎药不是一种类型的药。抗生素是指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一类物质及其衍生物,一般用于治疗敏感微生物。比如细菌、真菌、支原体等等所导致的感染。消炎药主要用于炎症反应,比如是指消除因疾病引起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的药物,如激素类药物也是“消炎药”的一种。
不少患者常常把抗生素误认为是“消炎药”。滥用抗生素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如果患者出现炎症反应,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切不可滥用抗生素。
谣言:“械字号面膜”效果更好、更安全
“械字号面膜”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虽然价格要比普通面膜高出不少,但在电商销售平台上,一些品牌的销量表现不俗,很多消费者都觉得,“械字号面膜”效果更好、更安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粟倩雅表示,这种面膜其实是一种敷料,属于二类医疗器械,适用于痤疮、促进创面愈合、皮肤修复等。医用敷料应在其"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允许的范围内,不建议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如果爱美人士想进行美白补水,市场上的“妆字号面膜”就足够了。
记者了解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发文建议,医用敷料应在其"适用范围"或"预期用途"允许的范围内,由有资质的医生指导并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使用,不能作为日常护肤产品长期使用。面膜类化妆品也应当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虽然化妆品没有明确的用量限制,但是面膜并不是越频繁使用越好。对于一些皮肤敏感的消费者而言,如果每天使用面膜,可能加重皮肤的敏感程度,反而不利于皮肤健康。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472-0.html盘点2023年典型健康谣言 真相在这里!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怎样提高2024年新年计划的达成概率?这些建议让你的“新年Flag”不再轻易倒!
下一篇:“互动”屏幕时间影响青少年睡眠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