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实习生闫硕 上海报道 随着深度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叠加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智慧医疗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举措之一。
近年来,国家密集发布一系列医疗健康政策,如《关于进一步完善预约诊疗制度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通知》《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都在力推智慧医疗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AI)、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建设也开始进入新阶段。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智慧医疗应用规模约为780.5亿元,2023年国内智慧医疗应用规模可达到936.6亿元。随着智慧医疗的快速发展,行业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事实上,早在2020年,中国智慧医疗投资规模就已突破千亿元大关。
在智慧医疗正进入高速发展期背景下,第二届中国智慧医疗创业创新论坛期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她表示,我国正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需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如何利用AI技术赋能远程诊疗,如何更好解决老年人口的慢病治疗等课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21世纪》:在中国老龄化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你认为我国的医疗体系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汪泓:当下,我国医疗体系主要面临如下挑战:
一是医疗资源不均衡。中国医疗资源在地域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一线城市的医疗资源相对充裕,而一些贫困地区以及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相对较差。这导致了医疗资源无法有效地分配,一些地方的医疗设施和人员饱和,而另一些地方则缺乏基本的医疗条件。
二是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尽管中国在医疗技术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一些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存在着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和医疗乱象等问题,这对公众的信任度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是高额医疗费用。由于医疗资源紧缺、医保政策的限制以及医药价格的上涨等因素,一些患者面临着巨大的医疗费用压力。这导致一些家庭因医疗问题而陷入经济困境,甚至放弃就医。
四是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在医疗体制中,医患关系紧张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而医疗资源有限,医生的工作压力也很大,医患间的矛盾日益增加。
五是缺乏基层医疗资源和人才。目前中国医疗体系中基层医疗服务还不够完善,一些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和人员缺乏,导致基层就医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21世纪》:“病有所医、医有所保”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在医疗体系建设时,如何做好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平衡?
汪泓:协调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可以使医护人员在快速高效的同时,确保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我建议可以从如下方式入手:
一是采用现代化技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自动化设备、智慧医疗能帮助医疗服务提供商更快完成任务、提高效率。
二是发掘医护人员的潜能。医护人员是医疗服务提供商的核心资源。在协调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的过程中,发掘医护人员的潜能,更好地管理医护人员的时间,优化流程、鼓励适当的自主管理。
三是优化流程以提高效率。加快医疗服务的提供速度,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约定病人就诊时间、给予病人更好的接待服务。
四是吸纳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可以为医疗服务的提供和改进提供重要的支持。医疗机构应该利用社区资源,与社会机构建立联系,更好地为社区病人提供服务,医疗机构还可以与当地药房、检查中心等合作,提高效率和质量。
《21世纪》:在当前的医疗体系需求之下,智慧医疗产业的市场机遇是怎样的?发展前景如何?
汪泓:技术的渗透让各行各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前迈进。医疗只有借助数字技术、AI技术,发展才能更快速,诊断才会更精确,做手术才更精准。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只有通过远程医疗资源的输送,才能达到更有效精准的诊治。此外,现在很多可穿戴设备已经逐渐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了便捷的诊断与治疗方式。
实际上,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能够有效配置各级医院的资源,正逐渐改变三级甲等医院的资源紧缺问题,为社会管理、社会治理都带来新的变化。所以我们很期待智慧医疗的新突破,这样更能很好支撑健康中国的发展。
《21世纪》:智慧医疗涉及多个学科交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以下简称“中欧”)在打通政产学研的壁垒方面,有哪些先进探索?
汪泓:实际上,最关键的是将理论界的研究和AI企业、新药研发企业、医疗器械企业完成对接,使互联网技术或AI技术能直接运用到企业的研发中。如果不能很好得完成对接,“最后一公里”还是没有得到实施。我们搭建智慧医疗创新创业发展论坛,本质上是想把政界、学界、企业界以及研发专家聚集起来,很好得把数字技术,同循证医疗、临床医疗、精准医疗、转化医学结合起来,我们起到的不是技术的转换作用,而是促进管理、方法、技术和医学的有机结合。
建院30年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秉承“教研并举、学术和实践并重”的导向,持续挖掘跨学科研究优势,打造了“2+4+X”跨学科研究高地,建立了卓越服务、ESG、中国与世界、AI与企业管理四个研究领域,并在智慧医疗、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等多个重点前沿领域,构建产学研融合发展新生态。未来,学院将依托中欧智慧医疗研究院,在学术研究、沟通产学研、学员创业创新支持等方面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助力上海科创中心的建设,为“健康中国”的实现贡献中欧智慧和力量。
《21世纪》:在智慧医疗人才培养方面,目前中欧有什么样的方案?
汪泓:中欧原来是培养商界精英,现在已经细分化了。重点培养两类企业的人才,一是在AI技术、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等方面有突出代表的企业;二是所有在医疗战线上的企业,比如研究新药的,研究医疗器械的。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培养计划,推出了智慧医疗的创新课程。
完成课程学习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包含六大模块的学习,每个模块的学习时间大概是2个月,前5期在上海,最后1期在海外。在这六大模块中,既有互联网技术、AI技术模块,也有循证医学模块,还有精准医疗模块等,每个模块我们会邀请院士、大咖、专家、优秀企业家,以及加盟创新研修班的校友企业家来分享。
我们有一个学生,在中欧学习了EMBA以后,把这种管理方法、管理思想内化为自己知识的一部分,并选择新药、器材,以及肿瘤病种等作为研究方向,先后在上海张江、苏州昆山以及美国设立三个公司。在这个过程中,他把学到的管理知识用在了统配全球资源以及医学的研究上,现在公司已经上市了。
《21世纪》:中欧在智慧医疗方面有哪些相关研究,有没有具体的推进计划?
汪泓:中国现在正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因此,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精准医疗就成为了必须。我们所创立的中国智慧医疗创新创业发展论坛,正是致力于把优质医疗资源和老百姓的需求进行精准对接。通过对智慧医疗、循证医疗、临床医疗、转化医学和精准医疗的深度研究,切实将老龄化过程中疾病的有效管理和治疗结合起来。同时,保证在三级诊疗体系中,能把充分的社会医疗资源有序分配到不同病种的病人和老年病人中。
我们更强调商学院如何体现社会责任,所以在2021年成立了智慧医疗研究院。实际上,我们在9年前就有了智慧医疗专题学习项目。在这9年中,我们发起了企业家论坛和专题研修班,努力把医疗与管理学有机结合。在这些活动中,既有来自临床的医学大咖,也有来自学界的院士,还有来自企业界的企业家,以及各级政府人员和社区管理人员,我们努力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进一步凝练和推广慢性病管理办法,更好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510-0.html对话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积极拥抱AI新技术 期待智慧医疗产业新突破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