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昀肖 北京报道 1月10日,一份名为“停发新冠项目绩效工资方案”的文件在网上传播,落款为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公司。文件中表示,现阶段,鉴于公司新冠疫苗已全部停产且公司目前也无新冠疫苗产品销售,公司决定自2024年1月起停止发放现有员工的新冠项目绩效工资。同时为保证内部政策的一致性,自2024年1月起新入职员工工资中不再设“新冠项目绩效工资”。
1月10日当天,科兴工作人员也向相关媒体确认了上述文件内容属实。该消息也一度登上当日微博热搜榜首位。
尽管新冠病毒并未消失,仍在持续变异传播,但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退潮已是事实。随着新冠疫苗接种需求急剧下降,相关疫苗企业停产也是必然趋势。早在去年4月,康希诺子公司上药康希诺就决定从2023年4月4日开始暂停产线生产,期限约180天。随后7月,斯微生物上海mRNA疫苗生产基地天慈工厂暂停试运行。
尽管采用传统技术路线开发的针对早期变异株的新冠疫苗目前已失去了市场价值。但是采用新技术路线研发的针对新变异株的新冠疫苗仍然在不断获批上市,并获得官方推荐接种。
1月10日,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公布的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显示:2023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全国报告新增重症病例88例、死亡病例11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2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9例)。全国共报送3779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涵盖72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XBB系列变异株,占比前三位的分别为XBB.1.9及其亚分支、XBB.1.16及其亚分支和XBB.1.22及其亚分支。 根据采样日期,XBB及其亚分支的占比仍然持续高位,JN.1占比呈现上升趋势。
1月11日,三叶草生物方面公开表示,基于新冠疫苗目前在国内外需求量都相对较低,但新冠病毒还是客观存在且不断变异的一个情况,“我们一直在关注新冠疫苗的业务机会,也会适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关于新冠业务的资源投入。”
截至目前,国内已获批/紧急使用的新冠疫苗数量逾十款。特别是去年12月国内密集批准多款新冠疫苗纳入紧急使用。12月1日,国内一天有3款新冠疫苗获批纳入紧急使用,分别是沃森生物、石药集团开发的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神州细胞重组新冠病毒Beta/Omicron(BA.1/BQ.1.1/XBB.1)变异株S三聚体蛋白疫苗。随后12月4日,三叶草生物宣布其新冠疫苗(SCB-2019)(CpG 1018/铝佐剂))获批纳入紧急使用;12月5日,万泰生物研发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疫苗(Sf9细胞)威克欣获批紧急使用。
“新冠疫苗停产就是新冠疫苗迭代升级的结果。”有免疫专家在解读此现象时表示,国内2021年获批上市的新冠疫苗主要是针对原始的、非变异的新冠病毒而研发的灭活疫苗以及腺病毒载体的疫苗,在之前的新冠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流行株为EG.5及其亚分支,JN.1变异株在我国流行水平较低,但也呈上升趋势。EG.5变异株为奥密克戎XBB.1.9.2的一个亚分支,JN.1是奥密克戎BA.2.86的变异分支,都已经是变异很多代的毒株。
在以变异快、免疫逃逸强为著称的新冠病毒面前,人类不得不承认,科学还无法赶上它变异逃逸的步伐。
随着新型毒株不断涌现,全球各技术平台的新冠疫苗保护效力不断受到免疫逃逸的突破性挑战,为此,各新冠疫苗研制企业,包括辉瑞、Moderna、中国生物、康希诺、科兴等都在对不断变异的毒株进行研究,试图赶上病毒变异的脚步。不过至今为止,由于疫苗研发和生产的速度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当前,全球尚未有针对当前流行的新冠变异毒株JN.1的特异性疫苗,已有新冠疫苗仍基于XBB系列变异毒株研制而成,中国也不例外,2023年在我国陆续批准了多款针对当前主要流行的XBB系列变异毒株疫苗纳入紧急使用。
不过,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在去年12月28日举行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表示,近期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有的证据评估认为,JN.1的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是增强的,但既往感染和接种XBB疫苗对其是有免疫保护的交叉作用。
尽管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新冠病毒仍在传播、变异和夺取生命。根据WHO数据,2023年12月,新冠死亡病例报告近1万例,与11月相比,感染新冠病毒的住院患者人数12月增加了42%,接受重症监护的患者增加了62%。
由此可见,所谓新冠疫情防控新时代,人类战胜新冠病毒的武器仍较乏力,治疗性药物和广谱性疫苗都有待科学进一步推进。
因为新冠病毒的特殊性格,人类应对它的武器开始变得更多,不再仅靠限制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熔断航线与它作斗争,而是不断通过科学研究,推进治疗性药物、更具有针对性的特异性疫苗、广谱性疫苗等,以期望以此来战胜新冠病毒。
那么,在新冠疫情防控新时代,新冠疫苗企业将去向何方?是停产放弃,还是继续与病毒作战?目前看两者皆有之。
虽然已有国产新冠疫苗企业作出了关停新冠疫苗产线的决定,但背后各家新冠产品的布局方向却不尽相同。
新冠疫苗生产企业,要么继续进一步研究新冠相关领域的产品,比如科兴转向了具有广谱性新冠抗体SA55研发,康希诺转向了非新冠病毒的传染病领域产品研发。
科兴虽然停产了新冠疫苗,但其对不断变异的新冠毒株的研究并没有停止,而是更早就开始寻找具有广谱性的预防和治疗性产品。由昌平实验室谢晓亮/曹云龙课题组研制的新冠中和抗体SA55,授权SINOVAC科兴进行产业化开发。2023年8月30日,科兴新型冠状病毒广谱中和抗体SA55注射液Ⅱ期临床试验已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启动。
新冠中和抗体SA55由研发团队采用首创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从约13000种抗体库中挑选出能高效结合多种不同冠状病毒共有且不易突变的保守位点的中和抗体。研究显示,新冠中和抗体SA55能够高效中和包括XBB、XBB.1、XBB.1.5在内的多种奥密克戎变异株。科兴方面消息表示,新冠中和抗体SA55鼻喷及注射剂型已经具备在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条件下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事实上,国内新冠疫苗企业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毒株,都没有停止疫苗研发步伐。
2023年3月22日,石药集团宣布,其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SYS6006)在中国纳入紧急使用,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这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新冠mRNA疫苗。
在2023年12月1日,沃森生物和石药集团新诺威相继发布公告表示,其研发的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收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的函件,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纳入紧急使用。
其中,沃森生物新冠变异株mRNA疫苗(RQ3033),系与复旦大学、蓝鹊生物合作开发,是针对新冠病毒Omicron XBB设计的单价疫苗。新诺威研发的疫苗为新冠病毒二价mRNA疫苗(SYS6006.32),主要针对以XBB.1.5为代表的主流变异株。国内已有3款新冠mRNA疫苗获批紧急使用。
在针对XBB变异株疫苗的疫苗方面,2023年6月,成都威斯克重组三价新冠病毒(XBB+BA.5+Delta变异株)三聚体蛋白疫苗在一定范围内纳入紧急使用,这是全球首个获批紧急使用的针对XBB等变异株的新冠疫苗。进入2023年12月,又有多家疫苗企业相继发布公告表示,其可针对XBB变异株的新冠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如12月4日,康希诺生物发布公告表示,其研发的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XBB.1.5变异株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建议,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紧急使用;同样在12月4日,丽珠集团也发布公告表示,已收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函件,丽珠单抗研发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融合蛋白二价(原型株/Omicron XBB 变异株)疫苗(CHO 细胞)经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建议,国家药监局组织论证同意纳入紧急使用。
也就是说,新冠疫苗已经进入更新迭代甚至于广谱性疫苗时代。在这其中,不乏看到中国第一批新冠疫苗企业的身影。
同时,疫苗的迭代并不等于遗忘,在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时,针对原始毒株研制的疫苗一度成为全球关注和期待的希望,第一代新冠疫苗在此前的全球疫情防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12月30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疫苗国内首个附条件上市。截至2022年底,中国生物新冠疫苗已在全球119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注册上市或获批准入,累计向全球生产供应35亿剂。科兴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于2020年6月在我国率先获批紧急使用,截至2023年3月,其已在6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获批使用,全球累计供应量超29亿剂。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558-0.html科兴新冠疫苗停产背后:新冠病毒仍在传播变异,国产疫苗密集获批加速迭代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