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林昀肖 实习生李佳英 北京报道 近日,2024年全国中医药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2023年,我国中医药行业在协调医疗资源发展、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医教协同深化、科技创新平台和评价机制建设、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创新改革成果。
通过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稳中有增,23个省份中医馆基本实现全覆盖,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推进。纵深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形成一批成果,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布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评价机制建设,完成中医治疗优势病种、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适宜技术、疗效独特中药品种等遴选与发布,中药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政策供给切实强化。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和文化建设呈现新亮点,中医药影响力不断提升。
面向2024年,要破难题补短板,进一步补齐服务短板,实现优质资源提质扩容并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建设现代中药产业体系,通过现代化科技技术和创新平台产出好药材、研发好中药、评价好疗效。
与此同时,改变中医药传承不足的困境,深化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认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全生命周期维护、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重大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巩固、培育和放大中医药“治未病”等特色优势。
会议指出,我国中医药系统深入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强化项目管理和资金投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此外,中医药在新冠疫情防控和应对呼吸道疾病中发挥独特优势,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结合临床实践,我国形成了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并筛选了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一批有效方药。在呼吸道疾病防治中,中药通过发汗来降低体温,这种温和的治疗方式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儿童。另据国家卫健委信息,冬季流行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属于中医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的范畴,中医治疗这类疾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势。
实际上,在2023年出台的《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中医药相关的作用被突出强调。文件指出,支持建设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独特优势和“治未病”作用。不仅如此,近年来相关政策频频出台,为中医药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早在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开始施行。此后,在2022年03月29日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本次会议全面梳理了协调医疗资源发展、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医教协同深化、科技创新平台和评价机制建设、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的中医药行业创新改革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提出的中医药系统改革和发展方向是以贯彻实施2019年提出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主线。《意见》涵盖中药审评审批、研制创新、安全性研究、质量源头管理、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上市后监管、品种保护等以及中药的法规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人才队伍、监管科学、国际合作等内容。
梳理本次会议内容可以发现,会议强调内容同《意见》高度重合。回顾2023年发展成果,在协调医疗资源发展方面,优质医疗资源扩容逐渐下沉,区域均衡布局有所改善。据了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为龙头筑牢基层网底,支持440个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699个县级中医医院。
此外,覆盖面提升又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增强。据介绍,我国89%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62.8%的妇幼保健院设有中医类临床科室,23个省份中医馆基本实现全覆盖,推进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中医阁标准化建设。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预计达12.8亿人次,稳中有增,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此同时,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也收获新进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介绍,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将14个中医医院纳入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布局建设27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推进6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138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医学中心建设也为中医药行业带来了成果。据新华社报道,“十三五”以来我国中医药领域至少获23项国家级科技奖项。
除医疗中心建设之外,人才培养逐步获得重视。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启动新时代西医学习中医优秀人才培养项目,首批岐黄学者通过验收且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多重困难仍需正视。《意见》已经着重指出全国中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着基础和人才建设比较薄弱,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医药传承不足、创新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困境。中西医并重方针仍需全面落实,遵循中医药规律的治理体系亟待健全。
会议上,多省市中医药局长列举各自地区中医药产业发展受到掣肘之处。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表示,目前,北京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传承创新发展面临诸多问题,比如惯性发展、线性思维和路径依赖较为严重,对中医药现代化的认识还有待加深等。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中医管理局副局长赵勇则强调中医药特色优势有待进一步凸显。
对于上述困境,会议指出破难题补短板的路径,即中医药系统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深化改革,强化统筹协同,深入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在发挥特色优势的同时,加快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对此,会议指出,要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服务短板需要补齐,统筹优质资源提质扩容和补齐服务短板,大力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促进中医医疗机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叠加优势推进中西医结合工作,持续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据了解,2024年我国拟制定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管理办法,遴选建设150个左右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实施综合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能力提升行动等一系列举措将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产业发展,一方面是传承并放大优势,另一方面则是强化创新能力。目前,中医医疗逐步成为“刚需”,市场规模增速可观。据蛋壳研究院数据,2026年中医医疗服务市场规模预计达7126亿元,2022年至202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2%。要支撑中医药市场发展,还需要建设现代中药产业体系。
关于中药产业链发展,会议提出“三好”举措,即产出好药材、研发好中药、评价好疗效。强化统筹、协同发力,促进中药产业链价值链循环畅通,推进现代中药产业体系建设。再通过不断健全中医药法规,推进中医药数字化建设等方式,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此外,科技创新能力被视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会议指出,要补齐中医药科技创新短板,需要完善中医药重大科研项目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实施好岐黄工程,大力推进中医药教育改革,推进中医药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除了推进产业链发展,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被着重强调。会议指出,密切关注国内外环境变化和群众健康需求变化,强化预警研判,全力防范化解中医药领域各类风险隐患。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7-747-0.html2024年如何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破难题补短板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