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辉为华东师范大学应用伦理专业研究生授课。受访者供图
“只有完善多学科协同研究机制,加强科技伦理专业研究人员与其他学科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才能为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决策提供学理支持,为解决科技伦理问题提供咨询建议。”11月22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孙春晨在第二届中国科技伦理高峰论坛上说。
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科技伦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能够全程监督科技活动、准确把握科技风险点、主动防范科技危害等,确保科技创新成为负责任的创新,科技活动成为增进人类福祉的活动。
为培养科技伦理人才,我国高校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更有效地培养科技伦理人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
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探索
“科技创新与科技伦理的关系犹如汽车上的引擎与刹车。科技伦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伦理在引领未来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培养科技伦理人才,既是推动科技向善的关键举措,也是探索新文科专业建设的重要路径。
教育部于2024年发布《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在应用伦理一级专业学位类别下设立生命伦理、科技伦理、工程伦理、企业伦理和环境伦理等五个培养方向。
张霄认为,许多生命伦理、企业伦理、工程伦理以及环境伦理等应用伦理领域的问题都与科技创新活动有关,这些问题也都是科技伦理问题。解决伦理问题的方法并非构建普遍有效的标准化原则及其理论,而是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需要顺应科技发展培养科技伦理人才来解决应用伦理领域的部分伦理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认为,技术中可能蕴含着特定的价值观念,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按照这些价值观行动。王小伟以汽车减速带为例:“基于保障人的生命权利,我们通常认为安全驾驶很重要。在实际生活中,安装减速带比设置提示牌更有利于安全驾驶。设计、制造和布置减速带的工程师实际上直接参与了社会的伦理治理。”因此,工程师等科研工作者应对科技可能带来的影响保持高度关注和警惕,不断提升自己的科技伦理素养。
“但现代复杂的科技实践所带来的伦理挑战常常超出人们的认知,同时,科研工作者往往需要全身心投入到专业研究中,难以系统学习伦理知识,因此需要伦理专家的帮助和监督。”王小伟说,社会需要培养更多了解具体问题的科技伦理人才,由他们担任“把关人”角色,推动科技向善。
社会实践是重要一环
今年秋季,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迎来了首批全日制应用伦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如何培养具备伦理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应用伦理中心主任张容南思考的问题。
“在设计课程时,我们主要关注当今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挑战,特别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新兴科技领域的伦理问题。我们希望通过哲学与科学的跨学科融合,培养出能够应对伦理风险与挑战的专业人才。”张容南表示。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已组建了一支由超过40位专家构成的跨学科导师队伍,并通过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讲座、行业导师现场教学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其他专业领域视角出发来推动科技伦理人才的跨学科培养。同时,学校还采取“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为学生配备两位导师,其中一位是研究型的学术导师,另一位是实践型的行业导师。
此外,社会实践在科技伦理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张容南表示,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校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之间合作的实践项目,在第一学年末,学生将前往实践基地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研学实践,以实践促进教学。
社会实践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科技伦理专业方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一环。在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不仅要在具体培养领域选修专业课程,还需要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与其他单位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3至6个月的专业实习,并撰写实习报告。进入研究生三年级后,学生将在学术导师和行业导师共同指导下开始学位论文的写作,考核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的学生将被授予应用伦理硕士学位。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科技伦理相关人才搭建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已与英国利物浦大学法律与社会正义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共同建立海外研修基地,并计划与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等高校在人工智能全球伦理治理方面开展合作研究。
张容南表示,这意味着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前往海外交流学习。随着研究能力的提升,未来他们有望参与国际伦理标准的制定与交流,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提升中国在国际伦理治理中的影响力贡献力量。
更好服务社会治理
科技创新使社会生活多个领域发生深刻变革,推动社会治理向主体多元化、领域多样化及方式差异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科技伦理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孙春晨认为,科技伦理专业方向不仅应培养具备科技伦理意识和决策能力、促进科技向善的人才,同时也应为社会治理领域培养适应特定行业和职业需求的专业伦理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将以伦理职业共同体的形式,通过其职业活动积极参与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伦理治理中。
关于科技伦理专业方向毕业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路径,张霄表示,中国人民大学招收相关专业研究生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一批高水平的教师,为学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解决“谁来教”“如何教”的问题。同时,鉴于科技创新引发的社会变革,政府管理部门、行业管理机构、公共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科技企业对于能够规范管理科技创新活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这些毕业生将成为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我们培养的科技伦理人才需要深入具体行业,迅速识别科技活动中潜在的伦理问题,并有效解决这些伦理难题。期待他们成长为前沿科技伦理问题的研究者、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者以及伦理治理体系的管理者。”张霄说。(记者 陈可轩)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10734-0.html优化高校学科设置 培养科技伦理人才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持续探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