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王媛 肖杨
实习生 洪梦婷
通讯员 孙梦嘉
“自然学科非常有趣,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这个专业充满活力和创新,会让你深感兴奋。”1月24日,华师一附中2020届毕业生、首批通过强基计划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的学生张庭瑞和学弟学妹做分享时说。
近日,他和极目新闻记者分享了他在北京大学的成长经历和学术心得。
张庭瑞
慢性子学霸成北大首批强基生
顶着“学霸光环”的张庭瑞却很少以学霸相称,有时候还会认为自己比别人要慢一点、笨一点。
“我一直是慢性子,无论写字还是算术都比较慢。”他坦言,高中时期经常感到时间紧张,理综试卷也经常写不完。然而,进入大学后,张庭瑞逐渐认识到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应该更加多元化,不必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追求高分,更重要的是兴趣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性子虽慢,做事却稳。”这是张庭瑞的高三班主任范莉对他的评价。读高中时,担任班长的张庭瑞将44人的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组织编写班级规范条例,在范莉眼中,他一直是个性子沉稳,做一件事坚持到底的学生。
进入北京大学后,张庭瑞选择了生命科学专业。在张庭瑞眼中,这是一个非常有“生气”,也是充满很多新鲜学问的学科。他表示:“我对自然学科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这个专业充满活力和创新,让我深感兴奋。”
把生命科学视作有“生气”的学科
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张庭瑞深刻体验到了学科的魅力和深度。
他表示,学院为强基生和非强基生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和选择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并在学院内自由选择研究方向。同时,北大生科院还为本科生提供了丰富的科研机会,让他们更早地接触学科前沿和实际研究。
张庭瑞坚信各个学科之间是相通的,只要对自然学科内的问题感兴趣,无论在哪个专业或学科都能取得成就。因此,他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了相关的课程和科研实习,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针对生命科学的多元化和学科交叉性,大学四年里,我一直对数、理、化、生、计算机等知识保持训练频率。”张庭瑞说。
在北大学习期间,张庭瑞有幸接触到了许多博导和院士等顶尖学者。他回忆,在第一学期上普通生物学课程时,赵进东院士为他们讲解藻类知识并分享环境治理实践经验。
此外,他还上过一门由饶毅老师主讲的课程《生物学概念与途径》,主讲老师在课堂上梳理生物学发展的历史,并邀请谢晓亮院士、施一公院士等名师做讲座。
每当这时,张庭瑞便会记下自己感兴趣的“单分子酶学”“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基因表达和调控”等相关方向的知识。“平时和院士们沟通的机会还是很多的,讲座内容都非常有意思。”张庭瑞分享。
体悟真实世界里的“生命科学”
除了学术上的成就,张庭瑞在大学期间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里印象最深的事是带了一个大概十六人的实践团去青海三江源做生态调研。”在那里,张庭瑞一行人参观了当地许多自然资源博物馆,与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当地的牧民都做了访谈。
除此之外,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张庭瑞等人在高原地带,克服高反去参观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景观。“我们还拍到了非常多可爱的野生动物,大自然的生命资源是奇妙的。”
他分享了团队在当地拍摄野生动物的有趣经历。整个过程中,他们自行制定了日常安排和路线规划,克服了条件艰苦和规划难度大的困难。“最高的地方海拔大概有五千米,条件非常艰苦,我们对当地也不熟。”张庭瑞回忆。
最终,他们成功完成了实践任务,并提交了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这次实践让张庭瑞有了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这趟青海调研,让他真正认识到“自然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生命科学”的意义,也让他更加坚定了用生命科学研究造福社会的决心。
今年大四的张庭瑞不仅具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更有宽阔的视野,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在2022年,通过个人申请、导师推荐以及年级初评,张庭瑞获得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组)学习优秀奖。
谈及未来规划,张庭瑞表示,今后他将继续读研究生,从事微生物相关基础研究。“我希望最终能够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改善社会生活与大众健康的实践之中。”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1528-0.html慢性子学霸成北大首批强基生,把生命科学视作有“生气”的学科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