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讯(记者 余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李孝轩在长期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就业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高等教育供需匹配机制不健全、不完善问题突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人才供需匹配带来的“求职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当前人才结构性错配从低附加值制造业短期性“用工荒”,转变为高附加值制造业长期性“人才短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2023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在李孝轩看来,平衡人才供需矛盾,是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治本之策。为此,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载体的需求预测机制。坚持“有效超前”和“有效匹配”原则,加强人才供需预研预判,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周期,对全局性人才需求趋势作出总体规划。合理编制区域教育发展规划、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规划,调控好年度总体规模,引导规范高等教育发展预期。
二是完善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机制,激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内生动力。统筹外部需求变化、培养成本、办学质量、毕业生就业等要素,充分发挥经费的杠杆作用,改革完善高校经费投入机制和拨款方式,细化高校各专业的拨款系数、计划安排系数,支持重要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发展壮大,同时限制明显供大于求的学科专业,加快推进“规模激励”向“结构、质量、效益激励”转变。同步推进学费和奖助学金制度改革,对国家需求大但考生选择意愿不足的专业,加大资助力度,有效调节国家需求和考生选择。
三是加快补齐人才供需匹配短板。坚持强化高点、培育重点、扶持增长点,把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专业做精,把产业紧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做强,把新兴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做实,固本强基、交叉融合、择优培育,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专业生态体系。深化教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谋划教育资源布局,提高人才供给的前瞻性、适配性和耦合度。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2266-0.html李孝轩委员:完善人才供需匹配机制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清华AI助教来袭!开启教学新时代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