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办学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夯实基础教育基点,关键在于把教育强国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能量”。
把培养矢志报国、担当大任的栋梁人才作为务本之道
新时代国家、民族、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科技强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校长之本就在于培养矢志报国、担当大任的栋梁人才。
擘画学校发展蓝图。总结学校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宝贵经验,全面把握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制定学校发展行动纲领,解决好办学治校的历史演变“在何方”、学理基础“为什么”、时代意蕴“怎么做”等视域拓展问题。让学校成为办学治校问题的会诊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验田、优质学校的生源地、师生成长的孵化器。主要路径包括:立足教育强国建设谋划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蓝图;构建新时代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聚焦智慧校园,推进“数字化+立体生长”学习项目群建设;完善特色课程体系,优化拔尖人才强基培养方案;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雁阵型”教师团队;讲好基础教育故事,增强中国教育的全球影响力,等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立德树人新格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一体联动的思政体系,建成高校、中小学各学段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确立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教育教学环节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
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成才。深化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实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创新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建设,加大学科竞赛类人才培养力度,做强做优强基计划和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生涯规划为指导,引导学生规划人生蓝图。以教育家、科学家等精神文化为依托,构筑“问题与设计、情境与实践、整合与重构、发现与留白、中心与边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以特色课程为载体,汇聚优质教育培养资源,以特色活动为补充,搭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把造就“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作为发展之基
校长作为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用更高位的价值追求加强顶层设计与系统谋划,培养造就“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树好践行教育家精神的“风向标”。回眸我国的教育奋斗史,校长是教师成长舞台的“导演”和“剧中人”。新时代校长要始终深耕广大教师成长的沃土,团结广大教师、依靠广大教师、发展广大教师,引导广大教师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将个人发展需求与铸魂育人的历史使命有机结合,在为人为事为学上争做“大先生”,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贴心人、知心人,成为擦亮新时代基础教育品牌的领航人。
培养造就新时代的“大先生”。以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为关照,以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为支撑,“分层分类”建立全员参与的研训一体机制。建设“新秀—能手—骨干—名师”“雁阵型”发展团队,培育一个有品位的“大先生”共同体。明晰价值引领下“雁阵型”教师团队的发展愿景,打造新时代教师团队“雁阵”发展新格局,探索“雁阵型”教师团队培养模式的新路径,构建“标兵团队”“先锋团队”等特色发展共同体,分类打造个性化发展团队。
建好“大先生”培育的“孵化器”。良好的教育生态是“大先生”成长的“孵化器”,也是基础教育重要的“软实力”。校长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师资结构等实际,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倡导与国内外著名院校合作建立教师培训平台。努力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探索“教育硕士、博士”联合培养计划。落实资金保障,加大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奥赛金牌教练、学科带头人培育力度,不拘一格探索柔性引才机制,打造学校教育人才高地。将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来。
把回答时代之问、彰显国家战略作为历史之责
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助推时代进步,彰显着国家战略,时代脚步、国家战略也深刻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建设教育强国,夯实基础教育基点,校长要锚定时代发展、人口变化和国家战略3个维度,找准方向、赢得主动,把回答时代之问、彰显国家战略作为历史之责。
回应数智时代挑战办教育。视频生成模型Sora的火爆,对办学理念、伦理道德、教学变革、治理范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小学是回应数智时代挑战不可或缺的部分,校长必须因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展开新变革,在学校教育中融入人工智能教学和治理内容,开发航模、3D创意设计、创客机器人、数学建模等项目的校本课程,依托学校科技节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科技创意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激情,在学生心中播种下好奇心和探索科学的种子。
着眼人口变化趋势办教育。校长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我国人口发展的“变”与“不变”,既要看总量,更要看质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要着眼人口结构变化,聚焦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班级、群体五大差距,特别以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学为契机,持续化解整齐划一的学习任务可能存在的偏离学生生活、偏离学生兴趣爱好的问题,强化规划引领、体系构建、教学变革、强师提质、抱团办学、乡校振兴、“双减”等举措,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城乡、区域、校际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办教育。教育、科技和人才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三者深度融合、相互促进。校长要立于时,高站位凝练“三位一体”办学理念;立于史,远站位营造“三位一体”环境文化;立于事,深站位建构“三位一体”育人体系;立于人,长站位谋划“三位一体”治校方略。
把探索扎根中国、融通世界作为长久之计
多样性不仅是地球上生命存在和繁衍的关键,也是教育文明存在的基本形态。校长在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同时,也要把借鉴国际经验作为走好教育强国之路的长久之计。
坚持有选择的“请进来”,提升人才培养力。校长要紧跟国家外交战略,做大“朋友圈”,在科技教育、师资培养、学生交流、评价改革、科研项目等领域开展多元化、实质性合作,更好地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教育、中国故事和中国智慧。
坚持有章法的“走出去”,扩大对外影响力。推动基础教育“走出去”,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战略选择。一所好学校是国家在国际上的文化标签,校长需要结合学校特色专长,坚持有章法的“走出去”,建立交流和友好往来长效机制,办好国际学术交流论坛,打造中国基础教育品牌,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和全球影响力。
坚持有目的的“深参与”,深化教育融合力。中国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教育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如何通过基础教育参与互动、沟通交流实现和谐共存、协调发展,校长要有目的地“深参与”,深化教育融合力,让中国的基础教育世界看得懂,打造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
(作者:杨乐英 于维涛分别系齐鲁师范学院教授,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国家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2895-0.html校长如何当好教育强国建设“开路先锋”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