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北京大学学生工作部
文字:龙媛、胡康琪、张辰、王凌越、王黛芳、赫文琦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学生工作部创设“美丽校园、幸福家庭、精彩人生”家校协同育人成果展示平台,邀请北大优秀学子的父母分享教育经验,探索、总结、扩大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模式、创新做法,切实发挥榜样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学生简介:
袁晓秋,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9级本科生(八年制),在校期间获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等20个奖项。
袁知秋,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曾获本科生国家奖学金、湖南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在北大,有这样一对双星闪耀的双胞胎姐妹花,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纷纷点赞。姐姐袁晓秋连续两年获评国家奖学金,发表多篇SCI论文,担任首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本科生项目负责人,2023年获评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妹妹袁知秋同样获评国家奖学金,拥有发明专利一项,2023年以出色表现成功从湖南大学保研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姐妹俩在北大“顶峰重逢”。
姐姐袁晓秋获北京大学学生年度人物
妹妹袁知秋(左一)在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一二·九歌会上
除了优异的学业表现,姐妹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姐姐袁晓秋曾担任医学预科学生会主席、北大爱心社副社长等,志愿服务总时长超500小时,妹妹袁知秋曾担任班级团支书,姐妹俩用热情和善举践行着青年担当。双胞胎姐妹花的出色成长,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成果。
“仪式感”的双生
晓秋、知秋来自江西南昌,爸爸袁水根是监狱警察,妈妈袁美英是小学教师。刚结婚时,袁妈妈就曾在心里想,“我要是怀了两个孩子,那就太好了。” 直到今天,这份得偿所愿的幸福还能从袁妈妈爽朗的笑声中感受得到。因为孩子出生时正值秋天,袁爸爸依据“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寓意,给姐妹俩取名“晓秋”和“知秋”。
晓秋、知秋8个月时拍摄的全家福
因为这份并蒂而生的缘分,在上大学之前,姐妹俩一直相伴而行。相同面貌下的微小不同,更是姐妹间最微妙的关联。爸爸妈妈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引导姐妹俩建立身份认同,会从小暗示晓秋作为姐姐的责任和义务,把一些小的任务交给她,比如当妈妈要出门买菜时,就会叮嘱晓秋要看好妹妹。晓秋会非常认真负责地完成妈妈交代的小任务,自然而然地担当起姐姐的角色,也逐渐成长为很有责任心的人。当姐妹俩发生小矛盾时,爸爸妈妈会做到“一碗水端平”,耐心倾听两个孩子讲述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多讲道理,姐妹间逐渐找到了适合的相处模式。
5岁儿童节合影(左晓秋、右知秋)
相同的小学、初中、高中,双胞胎姐妹的人生旅程,就好像一次不复刻的镜像,在巧合、陪伴、亲密背后,是父母有意引导下收获的同龄人难得的姐妹亲情和安全感。本科时,虽然姐妹俩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妹妹每次难过的时候依然会第一时间找姐姐吐槽倾诉,姐妹俩每天总要打上半个小时电话。妹妹知秋幸福地分享,“晓秋是上天给我最好的礼物,我有信心说我是全世界最了解她的人,她也是全世界最了解我的人,我们会百分百地信任和依赖对方”。
妹妹知秋为参评北大学生年度人物的姐姐晓秋加油打气
闯荡世界的底气
父母的爱是孩子走向成长最朴素、最底层的力量,赋予了孩子闯荡世界的底气和勇气。袁爸爸袁妈妈只要一有时间,就会陪伴在女儿们身边,成长的重要时刻从不缺席。他们很早就约定,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在孩子面前指责、争吵,而是相互包容,共同解决。不论工作上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压力,都不能把负面情绪带到家中,要为孩子营造融洽幸福的家庭氛围。这样丰沛而细腻的爱,成为姐妹俩成人后对世界饱含善意的起点。
全家福
和许多中国父母一样,袁爸爸袁妈妈对孩子的爱是含蓄而深沉的。令姐妹俩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学上学时的一个清晨,雨水倾泻而下,将平日里熟悉的街道化作了一条波涛汹涌的河流。袁爸爸毫不犹豫地把皮鞋和袜子脱掉,将两个女儿一个接一个地背过这条河流,顺利地按时送到课堂上。他的步伐沉稳而有力,仿佛在告诉她们:不要怕,有我在。在那个大雨滂沱的早晨,两个女儿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风雨交加,家中总有一盏温暖的灯为她们亮起,父母宽广的脊背与坚稳的臂膀,是她们生命中恒久不变的依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袁爸爸袁妈妈的爱不仅在于给予姐妹俩避风的港湾,更在于“授之以渔”,培养她们自信自爱的意识和独立面对世界的能力。袁爸爸袁妈妈从不溺爱孩子,而是秉持着“宽严相济”的教育理念,既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足够的自由去探索世界,又会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指导,帮助她们丰满羽翼、规划未来。晓秋知秋不是温室里娇嫩的花朵,而是在大自然中蓬勃生长的大树。她们从小就被鼓励独立思考,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东西,认识自我、尊重自我。父母经常与她们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引导姐妹俩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她们的思辨能力。同时,父母积极锻炼姐妹俩独立自理,从整理个人物品到洗涤衣物,从打扫房间到管理时间,这些生活的点滴,都在无形中培养了她们的自立能力。
女儿们步入高中时,袁爸爸深情地写了一封长信,字里行间满载着对孩子们的期许与叮咛:“要毕生爱自己,永远充满自信”“轻松学习、轻松生活、轻松工作、顺其自然”“要一生爱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成年后要高度重视爱情”……家书中的字字句句,都寄托着爸爸妈妈对女儿们长远的考虑与无限的关怀。
父亲给女儿们的手写信
勾勒最底色的人
在人生旅途中,家庭是最早的避风港,家庭教育则是塑造性格、学习习惯与价值观的重要基石。在学习方向上,爸爸妈妈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由孩子们来自主决定,很少干涉,但在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却格外严格。袁妈妈希望孩子们能有计划地学习,因此上学时,姐妹俩被要求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订正;放学后,必须先认认真真写完作业后才能玩耍;在寒暑假时,妈妈会制定作息表,帮助姐妹俩找到学习和休闲的平衡,在假期提前预习好下学期的课程。这种勤奋认真的习惯,逐渐为姐妹俩积累了学习上的优势,让她们体验到学习的收获和快乐,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主动学习的自驱力。
在父母眼中,求学不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更是为了让姐妹俩学以成人。当谈到最希望姐妹俩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时,袁爸爸最看重的是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他希望孩子们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多做善事、好事、正义的事。袁妈妈则希望孩子们能成为诚信的人。袁爸爸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向上,这样的态度深深影响了姐妹俩。作为医学生的姐姐晓秋在期末季学习压力大时,就会默默鞭策自己,“我将来是要把生命的重量放到肩膀上的人,学习知识一旦有疏漏和失误,将来就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怀揣着对生命和知识的敬畏,她对学习和科研更加充满动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袁爸爸参加抗洪抢险
姐姐晓秋在北大人民医院门诊做志愿服务
在工作繁忙之余,袁爸爸袁妈妈以生活的点点滴滴为教材,潜移默化地教导孩子们为人处世之道。从姐妹俩小时候起父母就向她们阐明毒品的危害、赌博的陷阱、吸烟的弊端,提前为孩子们打下预防针。他们常带领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她们在实践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每次回乡探望长辈,爸爸总会让姐妹俩下地干农活,既让她们保持对故土的热爱,又锻炼了吃苦耐劳的品质。畅谈未来时,袁爸爸期望女儿们有朝一日能为家乡修路,回馈故土,实现他长久以来的心愿。在爸爸妈妈的悉心教导下,姐妹俩养成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利他精神的价值观,坚信给予他人帮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家校的和谐共舞
教育的艺术,在于家校之间的和谐共舞。袁爸爸袁妈妈深谙此道,他们以信任为基础,以参与为桥梁,以沟通为核心,与学校共同编织着孩子成长的摇篮。
“父母一定要和学校一条心,要毫不犹豫地支持学校的工作”,这是袁爸爸袁妈妈一以贯之的朴素观念。他们不仅仅是在口头上表达这种信任,更通过实际行动来支持学校的工作。每次家长会,袁爸爸袁妈妈都会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像工作开会一样逐条做好记录,和老师就孩子们的表现进行深入交流。有时,学校会邀请袁爸爸袁妈妈在家长会上分享教育心得。每一次发言分享,他们都会十分认真地准备,这不仅增加了家庭责任感,更促使他们不断思考改进教育方法。
袁妈妈在家长会上发言
为了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回家后,袁爸爸袁妈妈常会组织孩子们召开一场温馨而庄重的家庭小会,交流家长会上的评价,细致分析孩子们一段时间以来值得称赞的亮点和有待改进的不足,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和困惑。这样的家庭小会,成为姐妹俩聆听教诲、剖析自我的宝贵时刻,她们从中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交汇奔涌的河流
解开绳索,驶离港湾,去探索,去梦想,去发现。因为有家庭的呵护,姐妹俩在大学里寻找自我的探索显得游刃有余。但一向擅长和学校打交道的袁爸爸袁妈妈却陷入了“大学入学适应”难题,纠结家庭与大学联系的尺度,在放手和牵挂之间徘徊。大一时,知秋突然有半个多月没有与父母联系。在百般纠结之下,袁妈妈终于拨打了院系辅导员老师的电话,得知孩子是因为军训劳累而忘记回复信息时,悬着的心才终于安定下来。在这之后,袁爸爸袁妈妈也不断探索找寻着家校协同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征求女儿们的意见、适时转变思维观念,必要时积极地与老师们进行交流沟通。他们渐渐体会到,“放手”而不“撒手”,是家长与孩子、大学新的相处之道。
女儿们上大学后的家庭视频通话
作家梁晓声曾说,“我的意识中,父亲像一棵树,母亲像一座山。他们教育我很多朴素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令我终身受益。”肇始于啼哭,亲子的相处总带有一种先验的色彩,当孩子即将成年,“上大学”这个词,就包含了数十年来家庭最美好的想象,在青春恣肆的成人初显期里,孩子和家长都将体验人生的不同面向。“上大学”所包含的成人意象让人期待,而发现自我、成为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北大的重逢,不只是姐妹俩人生之河的交汇,更是家庭与高校,这两个影响青年最深沉、最底层的力量,在共同唤醒新的生命单元。在大学的殿堂里,晓秋知秋姐妹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热爱之旅。这段旅程会有辛苦、麻烦甚至颠簸,但也赋予了新的风景。带着父母的爱与祝福,用学校给予的新的眼睛来看世界,这是大学生活赋予青春的意义。
袁晓秋(左)、袁知秋(右)在未名湖跨年
生命就像一场旷野中的追寻,或许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相比于父辈,年轻人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体验。但家庭和学校为青年储备的力量,让他们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8-4756-0.html北大袁晓秋、袁知秋:《人民日报》点赞的双胞胎姐妹花,父母的爱是闯荡世界的底气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