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地连续发生线上诈骗+线下取钱形式的电诈案件,其矛头多针对缺乏电诈相关认知,且长期居家的老年人群体。一改过去网络电信诈骗“不见面”“不接触”的特点,通过电话或社交软件捏造各种理由诈骗受害人钱财,再要求受害人去银行提现付款。
首都网警近期披露了一起典型案例。就在8月2日,家住茅箭的刘奶奶接到了一个自称“社保局”工作人员的人打来的电话,对方说她涉嫌帮信罪,让她赶紧跟上海浦东警方联系,并给了一位“刘警官”的电话号码。刘奶奶拨通电话后,“刘警官”解释道她的建行卡涉及诈骗案。担惊受怕的刘奶奶按照指示买了新手机并注册一个新QQ号,再次跟他联系。
令刘奶奶没想到的是,仅过了两天“刘警官”就发来了一张拘捕令照片,可见“事态紧急”。此时“刘警官”开始询问刘奶奶的财产状况,并诱导她将几张银行卡里的钱取出来用于“验资”。这期间“刘警官”通过各种威胁恐吓的言辞让刘奶奶不要向家人透露此事,刘奶奶按照对方指示,先后在8月8日取款4万元、8月12日取款14万元。“刘警官”声称为了保障财产安全,将会安排“特派员”上门拿钱,验完资后就会原封不动退还。
几天后,一个穿白衬衣、蓝裤子的30多岁男子上门将18万元现金取走。然而先前的钱款还没有退还,8月26日对方又打来电话说钱不够,要求追加资金。但此时刘奶奶已经没有钱了,“刘警官”又表示可以转借给她35万元,再安排人上门去取。刘奶奶这时察觉到不对劲,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儿,女儿发现母亲上当受骗后立即报警。
不难发现,此类新型诈骗本质上与常见的网络电信诈骗并无不同,其主要特点就在于受害者向诈骗分子付款的方式由线上转移到了线下。那为何这种手法并不复杂的诈骗盯上了老年人群体呢?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老年人的反诈知识和防骗意识本来就相对薄弱,更加容易成为受骗对象。比如案例中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就是利用了老年人对各种诈骗手段的不了解以及对公检法人员的敬畏,假警察又是直接上门与受害人面对面取走现金,使得骗局的迷惑性更大。
其二,老年人对网络转账相关手段不太敏感,反而对线下现金交易更为熟悉。随着科技的发展,骗子的诈骗手段也不断更新,但大部分老年人对缺乏了解的线上操作有更高的警惕性,“面对面”付款更符合老年人习惯。
其三,老年人多为居家生活,部分老人还远离子女居住,这为犯罪分子上门取钱提供了便利。
面对这样特殊的诈骗方式,马上消费也在此提醒广大老年朋友:
1、接到陌生来电时需提高警惕,尤其是涉及资金操作的任何说辞都不可轻信。遇事及时与子女家人进行沟通,必要时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2、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微信、QQ等社交软件办理案件,更不会在电话中直接要求提供钱财。对常见诈骗话术例如伪装成亲友借款、虚假投资理财服务、冒充中奖等增加足够的了解,避免上当受骗。
3、如遇到各种借口要求转账汇款,上门取钱的操作,一定要通过各种方式核实真假。对于提供个人信息、电话的需求应谨慎对待。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9-65591-0.html老年人谨防新型骗局:线上+线下复合式诈骗揭秘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