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向杲
见习记者 杨笑寒
9月1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此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部署,要“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被称为社保“第六险”。早在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选择在15个城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试点工作。2020年,监管部门又将长护险制度试点城市扩大至49个。
长护险制度试点模式类似于政策性保险的运营模式,筹资渠道主要来源于医保统筹基金、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在试点模式下,长护险参保人群出现了快速增长。长护险试点模式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商业长护险在推进过程中可以从长护险制度试点中借鉴哪些成功经验?长护险距离商业化还有多远?带着诸多问题,记者近期走访了首批开展长护险制度试点的江苏省部分地区,并对当地头部险企参与长护险制度试点的情况进行了调研。
参保人数超1.8亿人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为破解长期失能人口(即由于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个体)的照护难题,让失能人群“失能不失护”,长护险便应运而生。目前,我国社会基本保险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等“五险”,长护险出现后被称为社保“第六险”。
实际上,早在2005年,我国一些保险公司就推出了商业长护险,但由于消费者对商业长护险普遍不了解,叠加保费偏贵、险企推动热情不高等因素,商业长护险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偏政策性保险的长护险制度试点扭转了这一局面。2016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了15个城市作为长护险制度的试点城市。2020年,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印发文件将试点范围扩大到49个城市。
此后,长护险制度试点越来越受到政策层面的关注。2021年至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三年提到“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继续提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并去掉了“试点”二字,首次提出要“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9月10日,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民政部部长陆治原在《国务院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情况的报告》中表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由局部试点迈向全面推进阶段”。
从最新长护险制度试点运行情况来看,近年来参保人群持续扩大。《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49个试点城市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人数共18330.87万人,享受待遇人数134.29万人。2023年基金收入243.63亿元,基金支出118.56亿元。
长护险制度试点相继铺开后,参保人群快速增长既与政策激励有关,也与目前市场对失能人群的护理需求大幅增长有关。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原副主任、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参保人群快速增长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从运作模式来看,目前各地长护险试点机制基本都与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相挂钩,长护险的筹资渠道主要来源于医保统筹基金、财政补贴和个人缴费,其中,在相关政策激励下,个人缴费占比较低是长护险制度试点地区参保人群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为推进长护险制度试点,各地大力建设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参保人群积极性。
“当前,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失能老人数量有增加趋势,对长护险的需求快速增长,助推长护险制度试点快速铺开。”李文中说道。
从需求层面具体来看,不同研究机构测算的数据均显示,我国长期失能人口存在增加趋势。武汉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老年健康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三级失能人口规模达到4654万。而北京大学一项人口学研究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规模将超过7700万人。
保险机构积极参与试点
长护险制度试点地区参保人群的壮大,也离不开保险公司的积极参与。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头部寿险公司积极参与长护险制度试点,积累了宝贵的承保经验。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中国人寿江苏省分公司就是长护险制度试点最早的一批参与者,并在多年的探索中形成了独特的长护险“江苏模式”。目前公司已开展了70余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项目,覆盖全国16个省市3800多万人。
其中,中国人寿在江苏省镇江市参与的长护险试点就是典型之一。中国人寿镇江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项目最大片区的主承保公司,中国人寿镇江市分公司采取多项措施建立镇江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按要求完善组织架构、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人员配备、强化教育培训、广泛发动宣传,将长护险的政策知晓度进一步扩大,让重度失能人群“应享尽享”。
“为满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的不同需求,镇江市长护险制度试点开设了入住定点护理机构、亲情护理补助、居家上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服务(不含助浴)与亲情护理补助相结合、特色护理服务(助浴)与亲情护理补助相结合5类保障服务。尤其是‘不离床助浴’服务,被单独纳入长护险待遇保障类型。”上述负责人表示。
中国人寿无锡市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从参保流程来看,无锡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参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同时需要长期护理的失能参保人员,经自评、申请、初筛、评估、公示、签约等程序后即可享受长护险待遇。
从参保人群的感受来看,长护险制度试点确实为参保人带来很多实惠。
无锡市的参保人卞女士告诉记者,自被评估为重度失能后,截至2024年3月末,她已享受上门服务45个月,长护险基金为她支付护理费用共计73125元。通过长护服务,她的身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据记者了解,除中国人寿外,近年来,中国人保、中国太保等头部险企也积极参与长护险制度试点。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保险公司积极参与试点,不仅可以增强参保人福祉,还可以为保险公司带来诸多正向激励,比如,险企在经办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并提升对失能评估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养老中心等相关主体的整合能力,促进保险服务能力的提升。
商业长护险普及值得期待
展望未来,业界人士认为,在政策呵护下,长护险制度试点有望得到进一步推广。与此同时,在政策呵护下,商业长护险在长护险制度试点稳健运行的基础上也有望获得充足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完善长护险制度试点和商业长护险相关制度。2021年,《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的通知》出台。2023年,《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发布。2024年5月份,国家医保局印发了《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试行)》,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从保险机构来看,近年来,头部险企不断完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的建设,加强长护险政策宣导,持续提升长护险保障管理水平和承保能力,这为扩大长护险制度试点和推出商业长护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业内人士也建议,进一步优化长护险相关政策,推动长护险制度试点和商业长护险进一步发展。其中,李文中认为,首先,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快和加强长护险失能评估标准的完善;制定服务质量评价监督体系,加快护理服务专业人员的培养与供给。其次,相关部门可以加强政策协调,消除数字壁垒,推动保险产品定价数据共享机制,让保险公司能够获取精准数据以推动商业长护险的发展。最后,完善支持政策,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商业长护险业务。
针对商业长护险发展,多位业内人士也对记者表示,目前长护险制度试点参保规模虽然不小,但还没有在全国普及。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市场对商业长护险的需求将出现快速增长,但目前商业长护险的规模仍很小,险企仍需借鉴长护险制度试点的成功经验,优化产品定价,提升保险服务,以激活长护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功能。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9-65609-0.html社保“第六险”距离商业化还有多远?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