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债市稳步走高,国债收益率迭创新低,然而在红火的债市行情之下,农商银行一改一季度“买买买”的急先锋模式,债市投资热情有所减退,在购债规模大体表现平稳的同时,长债持仓有所收敛,这是央行对债市风险的提示发挥了作用,还是农商银行资金找到了更好去处?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多家农商银行了解到,大多数农商银行基于市场基本面、自身资负状况,在风险指标内参与债市投资。此外,监管风险提示、所处时点等因素会影响其债券买卖。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在信贷需求有待恢复背景下,农商银行应摒弃规模情结,平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受能力。
长债持仓普遍收敛
多位农商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5月以来,银行整体购置债券规模并未有明显变化,但长债持仓有所收敛。“5月整体债券买入规模较3月持平,央行提示风险后适当下调久期应对收益率上行风险。”华中地区某农商银行相关人士说。
陕西某农商银行人士称,近日资金流入债市比较明显,银行尤其是农商银行购券活跃度有所下降,目前主要是险资在抢配债券,“大部分中小银行的长债规模有所收敛,尤其是沿海省份的金融机构。因为最开始就是这些机构做得最猛,之后当地监管部门对辖属机构进行了窗口指导。”
记者调研发现,农商银行配置的主要债券为利率债,且以配置盘为主。“我们主要购置利率债,包括国债和政金债,期限为5年至10年。同时,信贷有效需求不足,配置久期偏向长端,但整体规模有所放缓。短久期债券绝对收益率过低,失去了配置价值。”浙江地区某农商银行人士说。
农商银行是国债与政金债的活跃交易机构,一季度,其债券成交活跃度明显提升,买债行为引发市场和监管关注。4月,部分农商银行收到央行地方分行的窗口指导,要求其聚焦主业,压降杠杆的同时降低债券久期。同时,央行3月调研了部分农商银行参与债市交易情况,包括其参与债市交易投资业务的主要诉求及必要性。
“农商银行前几个月国债配置久期向长端倾斜,显示以其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信贷业绩承压,选择在长期限债券交易上增厚收益。但在央行关注下,大幅增仓长债的现象在四五月份有所缓和。”华西证券分析师肖金川解释道。
今年以来,债市收益率快速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1月3日的2.56%下行至今年以来的最低点——4月23日的2.22%,累计下行34个基点;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2.5%以下。6月20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27%。
多重因素影响结果
受访人士普遍认为,近期农商银行整体购置长债热情相较一季度而言有所消退,这是受市场基本面、监管风险提示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方面,央行从3月开始,持续关注或者提示债市风险,市场做多情绪受到一定抑制。“目前,债券收益率处于较低位置,配置价值已不高。同时,在央行提示债市风险作用下,部分银行对债市投资尤其是长债投资归于谨慎。”浙江某农商银行人士称,在监管提示后,长端债券利率短暂上行后再次回落至提示点位,也使得机构观望情绪浓厚。
另一方面,广东某农商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农商银行配置的主要标的是利率债和地方债,配置久期主要依据行里的规定以及对未来收益率走势的判断。各家银行交易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尽相同,长债收益率每上行1个基点带来的损益变化是成倍增长的,对于交易能力欠佳的农商银行而言,灵活调整长债规模是结合市场情况稳健投资的表现。
华东地区某农商银行人士认为,与基金、资管、券商等机构相比,农商银行最大的优势就是资金充裕且较为稳定,天然赋予农商银行更长的持有策略,在债市收益率中枢下行情况下获得更多收益。也有受访人士坦言,从长期国债流出的资金尚未找到其他优质债券资产进行配置。在债市资产荒延续背景下,大部分农商银行依然会选择在满足信贷需求基础上投向债市。
对风险提示反应有所钝化
“近几个月来,央行通过多种方式提示长债风险,我们积极响应要求。但随着时间推移,似乎效果并没有4月份时那么明显。”四川某农商银行人士坦言。有机构研报显示,6月当央行再度提示长债价格波动风险时,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仅当日晚间小幅上行1个基点。
在多位业内人士眼里,这属于正常现象。“银行对长债持仓规模的反应可能会经历先收敛再钝化过程,这是一个正常规律,但并不意味着提示风险的举措是无用的。在最开始收到监管窗口指导时,很多机构会率先反应,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市场预期。”
另外,广东某农商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解释:“我们会将监管提示作为风险分析因素之一,但还需看到更多可能改变市场走势的迹象,比如资金面、汇率、房地产行业变化等。”
记者调研发现,具体到单家中小银行,持仓长债规模通常呈现结构化特征,与各家银行资负规划、交易能力等密切相关。四川某农商银行人士表示:“我们银行主要投资活跃度较好、流动性较高的利率债品种,期限控制在10年期以内,每年购置的长期限债券规模在100亿元以下,综合久期为3年至5年。”天津某农商银行人士称,考虑到今年市场利率下行速度较快,未配置10年期以上债券。
华泰证券分析师张继强表示,近期债券市场的核心矛盾是配置压力遇到监管对长期债券利率提示风险。考虑到市场对央行喊话长债风险反应逐渐钝化,未来央行可能调节长期利率的手段包括,公开市场买卖债券、加强对中小银行的窗口指导和监管等。
练好平衡术
尽管农商银行长债持仓规模有所收敛,但债市回调风险仍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追涨长债带来的主要风险即市场风险,若大量资金突然离开债券市场,可能造成长期国债价格剧烈波动。对银行而言,部分银行净息差本就很薄,如果债市反转,可能会对银行利润产生较大压力。”浙江某农商银行人士表示。
不过,广东某农商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认为,银行间市场相对于其他市场而言,是专业投资人的市场,市场波动中相对稳健和优秀的投资人会体现更高的价值,缺乏风险控制能力的投资人会被淘汰。银行本身也一样,风险管控能力不足就会体现在市场波动中,可能会对当年盈利产生一定影响,但相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对银行影响有限。
去年以来,在“大行放贷、小行买债”背景下,中小银行债市活跃度明显提升,且今年机构面临资产荒和策略荒,部分农商银行从一季度开始积极参与30年期国债交易。张继强认为,虽然从农商银行视角出发,盈利甚至生存是其主要诉求,但从央行角度看,防风险才是首要考量。央行的相关举措无疑用心良苦,目前更需平衡风险和市场化定价能力。
华中地区某农商银行人士表示,农商银行在资产规模、金融服务等方面都落后于国股行、城商行,在传统存贷业务举步维艰之时,不少农商银行进行战略调整,把金融市场业务作为突破口。
此外,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农商银行的表内资产获取能力相较其他银行来说较弱,再加上信贷投放愈发内卷,经营面临诸多掣肘。“这就要求中小银行摒弃规模情结的发展理念,平衡风险和经营压力。若信贷投放欠佳,则负债端应合理控制规模。没有过多剩余资金,配置压力相对也会缓解。”
本文链接:http://www.gihot.com/news-9-717-0.html“债市大户”角色弱化 农商银行资金找到了好去处?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下一篇:理财产品竞争不能只靠“打折”
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点击右上角QQ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